激光雷达技术(上、下册) ..
- 所属分类:
电子通信培..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21120824
- 出版日期:
- 原价:
¥130.00元
现价:¥0.00元
图书简介
品牌:图书
详情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激光雷达技术(上、下册)
作者:
戴永江
市场价:
130元
文轩网价:
104元【80折】
ISBN号:
9787121120824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0-11-01
版次:1
页数:966
印刷时间:2010-11-01
印次:1
字数:56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与激光雷达有关的光电辐射源,探测器、大气和波导介质的传输特性,目标和背景环境的光学特性。本书介绍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阐述相关的辐射源、探测和传输的物理数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简介各种激光雷达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应用。本书从激光雷达的多功能化、小型化、全固态化和网络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也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力争能反映该领域的新成就和新动向。本书可作为从事激光雷达研制、生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气象学部门、环保部门和武器系统使用部门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激光雷达技术(上册)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发展简史
1.2.1 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准备阶段
1.2.2 激光雷达的兴起和发展
1.2.3 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
1.3 激光雷达的特点
1.3.1 一般特点
1.3.2 新世纪激光雷达发展的特点
1.4 激光雷达的分类
1.5 激光雷达的应用
1.5.1 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1.5.2 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6 激光雷达系统工程概念
参考文献
第2章 激光雷达基本物理知识
2.1 基本物理概念
2.1.1 波长和频率
2.1.2 基本物理量
2.1.3 光谱物理量
2.1.4 光子物理量
2.1.5 光学量
2.1.6 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量
2.2 基本物理定律
2.2.1 理想黑体与基尔霍夫定律
2.2.2 朗伯余弦定律
2.2.3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2.2.4 维恩位移定律
2.2.5 瑞利金斯定律
2.2.6 普朗克辐射定律
2.2.7 爱因斯坦辐射公式和系数
2.3 定律推论
2.3.1 辐射源的光谱效率和工程最佳值
2.3.2 对比度
2.3.3 空间频谱特性
2.4 实际辐射体
2.4.1 辐射功率特性
2.4.2 影响发射率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3章 光度学和辐射度学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立体角
3.1.2 辐射度学量
3.1.3 光度学量
3.1.4 辐射度量和光度量的关系
3.2 基本度量原理
3.2.1 反平方定律
3.2.2 叠加原理
3.2.3 互易定理
3.2.4 立体角投影定理
3.3 辐射量的计算
3.3.1 朗伯余弦体
3.3.2 圆盘
3.3.3 球面
3.3.4 半球面
3.3.5 点源
3.3.6 小面源
3.3.7 扩展源
3.3.8 线状源
3.4 黑体辐射的简易计算
3.4.1 黑体辐射函数表
3.4.2 黑体辐射计算的近似公式
3.4.3 黑体辐射图表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光电测量技术
4.1 光电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
4.1.1 标准测量的重要性
4.1.2 辐射度标准基本测量方法
4.1.3 辐射度测量的标准辐射源
4.1.4 辐射测量的基本问题
4.2 光度学测量
4.2.1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2.2 光照度标准
4.2.3 光度导轨
4.2.4 发光强度测量
4.2.5 光通量测量
4.2.6 亮度的测量
4.2.7 单色仪
4.3 光谱学测量
4.3.1 光谱仪结构和原理
4.3.2 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
4.3.3 仪器特点
4.3.4 用途
4.4 色度学基本规律
4.4.1 色度学与成像探测技术
4.4.2 颜色测量
4.4.3 人眼的颜色效应
4.4.4 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4.4.5 三原色原理
4.4.6 色品图
4.4.7 色温、照度与人体感受的舒适度
4.5 色度学的测量
4.5.1 色度学测量的作用与基本概念
4.5.2 分光测色仪——红外分光光度计
4.5.3 色度计
4.6 光电测量技术
4.6.1 基本概念
4.6.2 基本特点
4.6.3 测量的法律法规
4.6.4 基本测量要素和原则
4.6.5 测量误差
4.6.6 测量结果的评价
4.6.7 数据处理
4.6.8 测量结果与定标
4.7 激光参数测量
4.7.1 激光的基本特性参数测量
4.7.2 激光空域特性参数测量
4.7.3 激光时域特性参数测量
4.7.4 半导体激光器参数测量
4.8 光电探测器参数测量
4.8.1 光电探测器基本特性参数测量
4.8.2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参数测量
4.9 光探测和光通信参数测量
4.9.1 辐射度和色度计量标准
4.9.2 激光接收系统计量标准
4.9.3 激光发射系统计量标准
4.9.4 光电综合测量系统
4.9.5 光学传递函数
4.10 光电测量系统的性能
4.10.1 测量系统静态特性
4.10.2 测量系统动态特性
4.10.3 现代光电测量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章 激光雷达探测原理
5.1 激光雷达基本概念
5.1.1 激光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5.1.2 主要战术参数
5.1.3 主要技术参数
5.2 激光雷达作用距离方程
5.2.1 标准形式
5.2.2 特殊形式
5.3 探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5.3.1 引言
5.3.2 目标探测统计模型
5.3.3 非相干激光雷达模型
5.3.4 相干激光雷达模型
5.4 激光雷达的性能参数
5.4.1 基本概念
5.4.2 背景噪声
5.4.3 信噪比
5.4.4 噪声因子
5.4.5 等效噪声功率
5.5 多路径效应和搜索视场
5.5.1 多路径效应
5.5.2 搜索视场
5.6 激光雷达优化原理
5.6.1 系统信噪比优化原理
5.6.2 系统效率优化原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激光雷达发射与接收技术
6.1 发射和接收技术概述
6.2 激光雷达发射系统
6.2.1 激光发射系统的一般结构
6.2.2 激光发射波形
6.2.3 激光调制
6.2.4 激光放大
6.2.5 激光准直和扫描
6.3 相干激光雷达发射机
6.3.1 光栅选支技术
6.3.2 稳频技术
6.3.3 本振光功率控制技术
6.4 激光雷达接收技术基本要求
6.4.1 基本要求
6.4.2 激光直接接收
6.4.3 激光外差接收
6.4.4 对探测器的基本要求
6.4.5 对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
6.5 激光雷达接收机
6.5.1 脉冲接收
6.5.2 连续波接收
6.5.3 接收机解调
6.6 相干激光雷达接收机
6.6.1 混频定理与混频效率
6.6.2 天线定理
6.6.3 波前匹配
6.6.4 偏振控制
6.7 激光雷达的发射接收机设计原则
6.7.1 体制的选择原则
6.7.2 系统整机的主要参数
6.7.3 相干激光雷达接收系统主要参数
6.7.4 相干激光雷达接收系统计算基本公式
6.7.5 接收机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7章 激光雷达的辐射源
7.1 标准黑体辐射源
7.1.1 黑体辐射计算近似公式和图表计算方法
7.1.2 辐射源的光谱效率和工程最佳值
7.1.3 辐射对比度
7.1.4 辐射体的功率特性
7.1.5 影响辐射体发射率的因素
7.1.6 实际黑体辐射源
7.1.7 黑体辐射源的定标
7.1.8 其他标准辐射源
7.2 激光辐射源
7.2.1 激光辐射基本原理
7.2.2 激光的特点
7.2.3 激光光束特性
7.2.4 激光器参数的测试与定标
7.2.5 气体激光器
7.2.6 固体激光器
7.2.7 激光二极管
7.2.8 新型激光二极管
7.2.9 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
7.2.10 光纤激光器
7.2.11 激光辐射源单元模块集成组件
7.3 阵列激光辐射源
7.3.1 微透镜阵列和微光栅阵列
7.3.2 阵列激光二极管
参考文献
第8章 激光雷达的探测器
8.1 探测器的分类和发展简史
8.1.1 探测器的分类谱系
8.1.2 发展简史
8.2 特性参数
8.2.1 响应率(响应度)
8.2.2 信噪比
8.2.3 探测率或归一化探测率(探测度)
8.2.4 其他参数
8.2.5 探测器的极限性能
8.3 光子探测器
8.3.1 光子探测器的物理效应
8.3.2 内光电效应探测器
8.3.3 光电二极管
8.3.4 PIN型硅光电二极管
8.3.5 雪崩光电二极管
8.3.6 四象限光电二极管
8.3.7 光电位置敏感器
8.3.8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8.3.9 异质结光电二极管
8.3.1 0其他光子探测器
8.4 光纤探测器
8.5 固态阵列探测器
8.5.1 阵列探测器的关键技术
8.5.2 MOS结构
8.5.3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
8.5.4 焦平面阵列技术
8.5.5 电荷耦合器件
参考文献
第9章 背景与目标光学特性
9.1 研究对象与意义
9.2 地球背景的光学特性
9.2.1 激光雷达下视探测的背景
9.2.2 激光雷达上视探测的背景
9.2.3 地球大气系统的热辐射
9.2.4 水面的辐射和反射
9.2.5 地表特征物的辐射和反射
9.3 目标光学特性
9.3.1 概述
9.3.2 基本概念
9.3.3 各类目标的激光雷达截面
9.3.4 有动力飞行器
9.3.5 地面车辆
9.3.6 水面舰艇
9.4 生命体的红外辐射
参考文献
第10章 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
10.1 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0.2 大气的空间组成
10.2.1 地球大气组成层次
10.2.2 大气模式
10.2.3 辐射的大气传输方程
10.2.4 大气窗口
10.3 大气辐射的物理现象
10.3.1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反射
10.3.2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折射
10.3.3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衍射
10.3.4 其他大气光学现象
10.4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吸收
10.4.1 大气吸收现象
10.4.2 大气吸收的研究方法
10.5 大气对激光的散射
10.5.1 大气散射现象
10.5.2 散射的物理模型
10.5.3 确定大气散射系数的实用方法
10.5.4 气溶胶粒子散射的衰减
10.5.5 气溶胶与电磁辐射和光辐射的相互作用
10.5.6 吸收和散射对大气衰减的联合效应
10.5.7 LOWTRAN(LOWresolutionTRANsmission)法
10.6 大气湍流效应
10.6.1 大气湍流效应简介
10.6.2 湍流对大气的折射率影响
10.6.3 强度闪烁
10.6.4 光束扩展
10.6.5 源像抖动
10.6.6 光束漂移
10.6.7 湍流的其他影响
10.7 气象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参考文献
激光雷达技术(下册)
第11章 搜索和跟踪
11.1 概论
11.1.1 地位和作用
11.1.2 基本内容及特性
11.2 搜索与跟踪系统特性
11.2.1 基本作用距离方程
11.2.2 系统的基本参数
11.2.3 系统信噪比
11.3 搜索与跟踪系统
11.3.1 系统基本要求
11.3.2 光机扫描装置
11.3.3 温度传感器
11.3.4 搜索与跟踪系统的结构
11.3.5 搜索与跟踪系统设计
11.3.6 遥感系统
11.4 成像搜索与跟踪技术
11.4.1 概述
11.4.2 组成结构
11.4.3 图像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11.4.4 成像搜索与跟踪系统设计
11.5 多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
参考文献
第12章 建模与仿真
12.1 基本概念
12.1.1 基本概念和分类
12.1.2 主要数学工具
12.2 应用与发展前景
12.2.1 系统工程分析的应用
12.2.2 系统使用训练和培训中应用
12.2.3 系统研发、设计和试制中应用
12.2.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
12.2.5 发展方向和趋势
12.3 激光雷达建模与仿真
12.3.1 激光雷达虚拟制造系统
12.3.2 激光雷达应用背景的半实物仿真
12.3.3 激光雷达目标光学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12.3.4 激光雷达系统光学收发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2.3.5 激光雷达系统功能的建模与仿真
参考文献
第13章 激光雷达系统
13.1 测距跟踪激光雷达
13.1.1 基本原理
13.1.2 基本性能参数
13.1.3 脉冲测距激光雷达
13.1.4 连续波测距激光雷达
13.1.5 单脉冲跟踪激光雷达
13.1.6 CO2相干测距跟踪激光雷达
13.1.7 星载激光雷达
13.2 测速激光雷达
13.2.1 测速激光雷达的基本要求
13.2.2 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13.2.3 车/机载CO2相干激光多普勒雷达
13.2.4 测风激光雷达
13.2.5 尖峰效应测风激光雷达
13.2.6 差动激光多普勒技术
13.2.7 多通道微血管血液流动监测仪
13.3 微脉冲激光雷达
13.3.1 基本原理
13.3.2 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技术关键
13.3.3 微脉冲激光雷达结构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14章 成像激光雷达
14.1 成像探测技术基本概念
14.1.1 作用和地位
14.1.2 成像探测基本框图和功能
14.1.3 成像激光雷达分类
14.1.4 应用
14.2 成像激光雷达的结构
14.2.1 图像采集传感器
14.2.2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14.3 图像处理基础
14.3.1 基本概念
14.3.2 数学基础
14.3.3 基本处理方法
14.4 计算机图像处理
14.4.1 图像的数字变换
14.4.2 影响图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14.4.3 伪彩色和假彩色增强显示
14.5 相干成像激光雷达
14.5.1 CO2相干成像激光雷达
14.5.2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14.5.3 光控相控阵成像激光雷达
14.5.4 焦平面凝视成像
14.5.5 CCD成像系统简介
14.6 紫外、双色探测和多光谱成像
14.6.1 紫外探测
14.6.2 多光谱成像
参考文献
第15章 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15.1 激光雷达系统总体技术
15.1.1 激光雷达系统总体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15.1.2 激光雷达系统总体指标估算和精度
15.2 系统可靠性
15.2.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5.2.2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参数
15.2.3 系统可靠性模型
15.2.4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和指标分配
15.2.5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原则和评估
15.3 系统环境适应性
15.3.1 环境适应性的主要内容
15.3.2 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15.3.3 激光雷达系统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
15.4 系统可维护性
15.4.1 系统可维护性基本概念
15.4.2 系统可维护性的设计
15.4.3 系统可维护性的内容
15.5 系统总体试验和测试
15.5.1 系统总体试验和测试主要内容
15.5.2 系统总体试验和测试主要方法
15.5.3 系统总体性能评估
15.6 测距跟踪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15.6.1 武器系统的基本要求
15.6.2 系统分析
15.6.3 系统方案初步选择
15.6.4 系统结构与参数
15.6.5 测距系统性能分析
15.6.6 跟踪随动系统
15.6.7 总体结构设计
15.6.8 测距跟踪激光雷达系统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16章 激光雷达的应用
16.1 激光雷达在合作目标空间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
16.1.1 背景和基本概念
16.1.2 基本结构和特性
16.1.3 建模与仿真
16.2 激光雷达在反卫星天基精密跟瞄系统中的应用
16.2.1 背景和概念
16.2.2 基本结构与特性
16.3 激光雷达在精确制导和综合火控系统中的应用
16.3.1 背景和概念
16.3.2 技术要求和特点
16.3.3 综合火控激光雷达
16.4 激光雷达在巡航导弹图像匹配制导中的应用
16.4.1 背景和概念
16.4.2 组成和原理
16.4.3 防巡航导弹对地攻击球载成像激光雷达网络
16.5 激光雷达在地形回避和防撞中的应用
16.5.1 背景与概念
16.5.2 LOTAWS系统结构与特性
16.6 激光雷达在大气探测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6.6.1 物理模型
16.6.2 全球大气化学国际合作计划
16.6.3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16.6.4 测云激光雷达
16.7 水下探测蓝绿激光雷达
16.7.1 蓝/绿激光器
16.7.2 激光在水中的传输特性
16.7.3 对海探测激光雷达
参考文献
第17章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
17.1 引言
17.2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17.2.1 传输信道的影响
17.2.2 通信链有效链长允许的功率余量
17.2.3 精密跟踪和瞄准
17.3 FSO系统数字化
17.3.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7.3.2 信息的编码和调制
17.3.3 信道容量和误码率
17.4 自由空间光通信主要元器件
17.4.1 光源
17.4.2 光探测器
17.4.3 光中继器件和放大器
17.4.4 光网络器件
17.5 FSO系统设计
17.5.1 点对点通信链路
17.5.2 设计原理
17.5.3 FSO系统的功率损耗预算
17.5.4 最大衰减值
17.5.5 最大通信链长计算
17.6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17.6.1 引言
17.6.2 基本概念和定义
17.6.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简介
17.6.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应用
17.6.5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18章 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18.1 激光雷达的光电对抗
18.1.1 基本概念
18.1.2 光电侦察
18.1.3 光电干扰
18.1.4 光电防御
18.1.5 光电隐身及屏蔽
18.2 激光雷达理论的发展
18.2.1 经典电磁理论
18.2.2 量子理论
18.2.3 光电子基本量子效应
18.2.4 光子晶体
18.2.5 集成光学理论
18.2.6 微系统理论
18.3 激光雷达与信息化、微型化战争
18.3.1 信息化指挥系统
18.3.2 智能武器系统
18.4 激光雷达产业化
18.4.1 科学、技术和工程
18.4.2 人类、环境和经济
18.4.3 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附录A术语
附录B基本物理量单位、符号及物理常数(MKSA制)
精彩内容
(3)光束控制器。它控制激光束在空间的位置、方向及束宽,也可采用矩阵式反射镜、矩阵光栅或矩阵滤光器等微光学系统获得矩阵激光束。
(4)光学发射天线。光学发射天线又叫发射望远镜,对激光束进行整形和束宽压缩,变成所要求的波形和参数,射向空间,使远处目标获得的照射能量最大.传统的成像激光雷达还要求进行光机扫描等。
2)接收部分
(1)光学接收天线。光学接收天线又叫接收望远镜,对从目标返回的反射或散射激光信号的能量会聚,并能校正波阵面,使激光回波进入到探测器的光敏面上。它和光学发射天线可以是分置的,也可以是合置的。
(2)光电探测器。将回来的激光信号直接转变为电信号,或者与通过分束器得到的本振光混频,实现外差接收而得到电信号。也可以采用阵列探测器,提高灵敏度,或成像探测。
3)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
(1)信号预处理。前置放大器,先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匹配滤波、消噪、信噪比增强和频率、相位及偏振等预处理,再经主放大器放大到一定功率。
(2)信号处理器。将各种信号参量处理为含有距离、速度、角度和目标图像特征的信息,再经过模/数转换
......
目录
品牌:图书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激光雷达技术(上、下册) |
作者: | 戴永江 |
市场价: | 130元 |
文轩网价: | 104元【80折】 |
ISBN号: | 9787121120824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0-11-01 | 版次:1 | 页数:966 |
印刷时间:2010-11-01 | 印次:1 | 字数:56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与激光雷达有关的光电辐射源,探测器、大气和波导介质的传输特性,目标和背景环境的光学特性。本书介绍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阐述相关的辐射源、探测和传输的物理数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简介各种激光雷达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应用。本书从激光雷达的多功能化、小型化、全固态化和网络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也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力争能反映该领域的新成就和新动向。本书可作为从事激光雷达研制、生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气象学部门、环保部门和武器系统使用部门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 |
目录 | |
激光雷达技术(上册)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发展简史 1.2.1 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准备阶段 1.2.2 激光雷达的兴起和发展 1.2.3 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 1.3 激光雷达的特点 1.3.1 一般特点 1.3.2 新世纪激光雷达发展的特点 1.4 激光雷达的分类 1.5 激光雷达的应用 1.5.1 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1.5.2 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6 激光雷达系统工程概念 参考文献 第2章 激光雷达基本物理知识 2.1 基本物理概念 2.1.1 波长和频率 2.1.2 基本物理量 2.1.3 光谱物理量 2.1.4 光子物理量 2.1.5 光学量 2.1.6 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量 2.2 基本物理定律 2.2.1 理想黑体与基尔霍夫定律 2.2.2 朗伯余弦定律 2.2.3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2.2.4 维恩位移定律 2.2.5 瑞利金斯定律 2.2.6 普朗克辐射定律 2.2.7 爱因斯坦辐射公式和系数 2.3 定律推论 2.3.1 辐射源的光谱效率和工程最佳值 2.3.2 对比度 2.3.3 空间频谱特性 2.4 实际辐射体 2.4.1 辐射功率特性 2.4.2 影响发射率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3章 光度学和辐射度学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立体角 3.1.2 辐射度学量 3.1.3 光度学量 3.1.4 辐射度量和光度量的关系 3.2 基本度量原理 3.2.1 反平方定律 3.2.2 叠加原理 3.2.3 互易定理 3.2.4 立体角投影定理 3.3 辐射量的计算 3.3.1 朗伯余弦体 3.3.2 圆盘 3.3.3 球面 3.3.4 半球面 3.3.5 点源 3.3.6 小面源 3.3.7 扩展源 3.3.8 线状源 3.4 黑体辐射的简易计算 3.4.1 黑体辐射函数表 3.4.2 黑体辐射计算的近似公式 3.4.3 黑体辐射图表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光电测量技术 4.1 光电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 4.1.1 标准测量的重要性 4.1.2 辐射度标准基本测量方法 4.1.3 辐射度测量的标准辐射源 4.1.4 辐射测量的基本问题 4.2 光度学测量 4.2.1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2.2 光照度标准 4.2.3 光度导轨 4.2.4 发光强度测量 4.2.5 光通量测量 4.2.6 亮度的测量 4.2.7 单色仪 4.3 光谱学测量 4.3.1 光谱仪结构和原理 4.3.2 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 4.3.3 仪器特点 4.3.4 用途 4.4 色度学基本规律 4.4.1 色度学与成像探测技术 4.4.2 颜色测量 4.4.3 人眼的颜色效应 4.4.4 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4.4.5 三原色原理 4.4.6 色品图 4.4.7 色温、照度与人体感受的舒适度 4.5 色度学的测量 4.5.1 色度学测量的作用与基本概念 4.5.2 分光测色仪——红外分光光度计 4.5.3 色度计 4.6 光电测量技术 4.6.1 基本概念 4.6.2 基本特点 4.6.3 测量的法律法规 4.6.4 基本测量要素和原则 4.6.5 测量误差 4.6.6 测量结果的评价 4.6.7 数据处理 4.6.8 测量结果与定标 4.7 激光参数测量 4.7.1 激光的基本特性参数测量 4.7.2 激光空域特性参数测量 4.7.3 激光时域特性参数测量 4.7.4 半导体激光器参数测量 4.8 光电探测器参数测量 4.8.1 光电探测器基本特性参数测量 4.8.2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参数测量 4.9 光探测和光通信参数测量 4.9.1 辐射度和色度计量标准 4.9.2 激光接收系统计量标准 4.9.3 激光发射系统计量标准 4.9.4 光电综合测量系统 4.9.5 光学传递函数 4.10 光电测量系统的性能 4.10.1 测量系统静态特性 4.10.2 测量系统动态特性 4.10.3 现代光电测量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章 激光雷达探测原理 5.1 激光雷达基本概念 5.1.1 激光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5.1.2 主要战术参数 5.1.3 主要技术参数 5.2 激光雷达作用距离方程 5.2.1 标准形式 5.2.2 特殊形式 5.3 探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5.3.1 引言 5.3.2 目标探测统计模型 5.3.3 非相干激光雷达模型 5.3.4 相干激光雷达模型 5.4 激光雷达的性能参数 5.4.1 基本概念 5.4.2 背景噪声 5.4.3 信噪比 5.4.4 噪声因子 5.4.5 等效噪声功率 5.5 多路径效应和搜索视场 5.5.1 多路径效应 5.5.2 搜索视场 5.6 激光雷达优化原理 5.6.1 系统信噪比优化原理 5.6.2 系统效率优化原理 参考文献 第6章 激光雷达发射与接收技术 6.1 发射和接收技术概述 6.2 激光雷达发射系统 6.2.1 激光发射系统的一般结构 6.2.2 激光发射波形 6.2.3 激光调制 6.2.4 激光放大 6.2.5 激光准直和扫描 6.3 相干激光雷达发射机 6.3.1 光栅选支技术 6.3.2 稳频技术 6.3.3 本振光功率控制技术 6.4 激光雷达接收技术基本要求 6.4.1 基本要求 6.4.2 激光直接接收 6.4.3 激光外差接收 6.4.4 对探测器的基本要求 6.4.5 对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 6.5 激光雷达接收机 6.5.1 脉冲接收 6.5.2 连续波接收 6.5.3 接收机解调 6.6 相干激光雷达接收机 6.6.1 混频定理与混频效率 6.6.2 天线定理 6.6.3 波前匹配 6.6.4 偏振控制 6.7 激光雷达的发射接收机设计原则 6.7.1 体制的选择原则 6.7.2 系统整机的主要参数 6.7.3 相干激光雷达接收系统主要参数 6.7.4 相干激光雷达接收系统计算基本公式 6.7.5 接收机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7章 激光雷达的辐射源 7.1 标准黑体辐射源 7.1.1 黑体辐射计算近似公式和图表计算方法 7.1.2 辐射源的光谱效率和工程最佳值 7.1.3 辐射对比度 7.1.4 辐射体的功率特性 7.1.5 影响辐射体发射率的因素 7.1.6 实际黑体辐射源 7.1.7 黑体辐射源的定标 7.1.8 其他标准辐射源 7.2 激光辐射源 7.2.1 激光辐射基本原理 7.2.2 激光的特点 7.2.3 激光光束特性 7.2.4 激光器参数的测试与定标 7.2.5 气体激光器 7.2.6 固体激光器 7.2.7 激光二极管 7.2.8 新型激光二极管 7.2.9 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 7.2.10 光纤激光器 7.2.11 激光辐射源单元模块集成组件 7.3 阵列激光辐射源 7.3.1 微透镜阵列和微光栅阵列 7.3.2 阵列激光二极管 参考文献 第8章 激光雷达的探测器 8.1 探测器的分类和发展简史 8.1.1 探测器的分类谱系 8.1.2 发展简史 8.2 特性参数 8.2.1 响应率(响应度) 8.2.2 信噪比 8.2.3 探测率或归一化探测率(探测度) 8.2.4 其他参数 8.2.5 探测器的极限性能 8.3 光子探测器 8.3.1 光子探测器的物理效应 8.3.2 内光电效应探测器 8.3.3 光电二极管 8.3.4 PIN型硅光电二极管 8.3.5 雪崩光电二极管 8.3.6 四象限光电二极管 8.3.7 光电位置敏感器 8.3.8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8.3.9 异质结光电二极管 8.3.1 0其他光子探测器 8.4 光纤探测器 8.5 固态阵列探测器 8.5.1 阵列探测器的关键技术 8.5.2 MOS结构 8.5.3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 8.5.4 焦平面阵列技术 8.5.5 电荷耦合器件 参考文献 第9章 背景与目标光学特性 9.1 研究对象与意义 9.2 地球背景的光学特性 9.2.1 激光雷达下视探测的背景 9.2.2 激光雷达上视探测的背景 9.2.3 地球大气系统的热辐射 9.2.4 水面的辐射和反射 9.2.5 地表特征物的辐射和反射 9.3 目标光学特性 9.3.1 概述 9.3.2 基本概念 9.3.3 各类目标的激光雷达截面 9.3.4 有动力飞行器 9.3.5 地面车辆 9.3.6 水面舰艇 9.4 生命体的红外辐射 参考文献 第10章 激光的大气传输特性 10.1 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0.2 大气的空间组成 10.2.1 地球大气组成层次 10.2.2 大气模式 10.2.3 辐射的大气传输方程 10.2.4 大气窗口 10.3 大气辐射的物理现象 10.3.1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反射 10.3.2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折射 10.3.3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衍射 10.3.4 其他大气光学现象 10.4 大气对辐射和激光的吸收 10.4.1 大气吸收现象 10.4.2 大气吸收的研究方法 10.5 大气对激光的散射 10.5.1 大气散射现象 10.5.2 散射的物理模型 10.5.3 确定大气散射系数的实用方法 10.5.4 气溶胶粒子散射的衰减 10.5.5 气溶胶与电磁辐射和光辐射的相互作用 10.5.6 吸收和散射对大气衰减的联合效应 10.5.7 LOWTRAN(LOWresolutionTRANsmission)法 10.6 大气湍流效应 10.6.1 大气湍流效应简介 10.6.2 湍流对大气的折射率影响 10.6.3 强度闪烁 10.6.4 光束扩展 10.6.5 源像抖动 10.6.6 光束漂移 10.6.7 湍流的其他影响 10.7 气象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参考文献 激光雷达技术(下册) 第11章 搜索和跟踪 11.1 概论 11.1.1 地位和作用 11.1.2 基本内容及特性 11.2 搜索与跟踪系统特性 11.2.1 基本作用距离方程 11.2.2 系统的基本参数 11.2.3 系统信噪比 11.3 搜索与跟踪系统 11.3.1 系统基本要求 11.3.2 光机扫描装置 11.3.3 温度传感器 11.3.4 搜索与跟踪系统的结构 11.3.5 搜索与跟踪系统设计 11.3.6 遥感系统 11.4 成像搜索与跟踪技术 11.4.1 概述 11.4.2 组成结构 11.4.3 图像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11.4.4 成像搜索与跟踪系统设计 11.5 多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 参考文献 第12章 建模与仿真 12.1 基本概念 12.1.1 基本概念和分类 12.1.2 主要数学工具 12.2 应用与发展前景 12.2.1 系统工程分析的应用 12.2.2 系统使用训练和培训中应用 12.2.3 系统研发、设计和试制中应用 12.2.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 12.2.5 发展方向和趋势 12.3 激光雷达建模与仿真 12.3.1 激光雷达虚拟制造系统 12.3.2 激光雷达应用背景的半实物仿真 12.3.3 激光雷达目标光学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12.3.4 激光雷达系统光学收发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2.3.5 激光雷达系统功能的建模与仿真 参考文献 第13章 激光雷达系统 13.1 测距跟踪激光雷达 13.1.1 基本原理 13.1.2 基本性能参数 13.1.3 脉冲测距激光雷达 13.1.4 连续波测距激光雷达 13.1.5 单脉冲跟踪激光雷达 13.1.6 CO2相干测距跟踪激光雷达 13.1.7 星载激光雷达 13.2 测速激光雷达 13.2.1 测速激光雷达的基本要求 13.2.2 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13.2.3 车/机载CO2相干激光多普勒雷达 13.2.4 测风激光雷达 13.2.5 尖峰效应测风激光雷达 13.2.6 差动激光多普勒技术 13.2.7 多通道微血管血液流动监测仪 13.3 微脉冲激光雷达 13.3.1 基本原理 13.3.2 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技术关键 13.3.3 微脉冲激光雷达结构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14章 成像激光雷达 14.1 成像探测技术基本概念 14.1.1 作用和地位 14.1.2 成像探测基本框图和功能 14.1.3 成像激光雷达分类 14.1.4 应用 14.2 成像激光雷达的结构 14.2.1 图像采集传感器 14.2.2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14.3 图像处理基础 14.3.1 基本概念 14.3.2 数学基础 14.3.3 基本处理方法 14.4 计算机图像处理 14.4.1 图像的数字变换 14.4.2 影响图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14.4.3 伪彩色和假彩色增强显示 14.5 相干成像激光雷达 14.5.1 CO2相干成像激光雷达 14.5.2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 14.5.3 光控相控阵成像激光雷达 14.5.4 焦平面凝视成像 14.5.5 CCD成像系统简介 14.6 紫外、双色探测和多光谱成像 14.6.1 紫外探测 14.6.2 多光谱成像 参考文献 第15章 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15.1 激光雷达系统总体技术 15.1.1 激光雷达系统总体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15.1.2 激光雷达系统总体指标估算和精度 15.2 系统可靠性 15.2.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5.2.2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参数 15.2.3 系统可靠性模型 15.2.4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和指标分配 15.2.5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原则和评估 15.3 系统环境适应性 15.3.1 环境适应性的主要内容 15.3.2 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15.3.3 激光雷达系统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 15.4 系统可维护性 15.4.1 系统可维护性基本概念 15.4.2 系统可维护性的设计 15.4.3 系统可维护性的内容 15.5 系统总体试验和测试 15.5.1 系统总体试验和测试主要内容 15.5.2 系统总体试验和测试主要方法 15.5.3 系统总体性能评估 15.6 测距跟踪激光雷达系统设计 15.6.1 武器系统的基本要求 15.6.2 系统分析 15.6.3 系统方案初步选择 15.6.4 系统结构与参数 15.6.5 测距系统性能分析 15.6.6 跟踪随动系统 15.6.7 总体结构设计 15.6.8 测距跟踪激光雷达系统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16章 激光雷达的应用 16.1 激光雷达在合作目标空间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应用 16.1.1 背景和基本概念 16.1.2 基本结构和特性 16.1.3 建模与仿真 16.2 激光雷达在反卫星天基精密跟瞄系统中的应用 16.2.1 背景和概念 16.2.2 基本结构与特性 16.3 激光雷达在精确制导和综合火控系统中的应用 16.3.1 背景和概念 16.3.2 技术要求和特点 16.3.3 综合火控激光雷达 16.4 激光雷达在巡航导弹图像匹配制导中的应用 16.4.1 背景和概念 16.4.2 组成和原理 16.4.3 防巡航导弹对地攻击球载成像激光雷达网络 16.5 激光雷达在地形回避和防撞中的应用 16.5.1 背景与概念 16.5.2 LOTAWS系统结构与特性 16.6 激光雷达在大气探测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6.6.1 物理模型 16.6.2 全球大气化学国际合作计划 16.6.3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16.6.4 测云激光雷达 16.7 水下探测蓝绿激光雷达 16.7.1 蓝/绿激光器 16.7.2 激光在水中的传输特性 16.7.3 对海探测激光雷达 参考文献 第17章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 17.1 引言 17.2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17.2.1 传输信道的影响 17.2.2 通信链有效链长允许的功率余量 17.2.3 精密跟踪和瞄准 17.3 FSO系统数字化 17.3.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7.3.2 信息的编码和调制 17.3.3 信道容量和误码率 17.4 自由空间光通信主要元器件 17.4.1 光源 17.4.2 光探测器 17.4.3 光中继器件和放大器 17.4.4 光网络器件 17.5 FSO系统设计 17.5.1 点对点通信链路 17.5.2 设计原理 17.5.3 FSO系统的功率损耗预算 17.5.4 最大衰减值 17.5.5 最大通信链长计算 17.6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17.6.1 引言 17.6.2 基本概念和定义 17.6.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简介 17.6.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应用 17.6.5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18章 激光雷达发展趋势 18.1 激光雷达的光电对抗 18.1.1 基本概念 18.1.2 光电侦察 18.1.3 光电干扰 18.1.4 光电防御 18.1.5 光电隐身及屏蔽 18.2 激光雷达理论的发展 18.2.1 经典电磁理论 18.2.2 量子理论 18.2.3 光电子基本量子效应 18.2.4 光子晶体 18.2.5 集成光学理论 18.2.6 微系统理论 18.3 激光雷达与信息化、微型化战争 18.3.1 信息化指挥系统 18.3.2 智能武器系统 18.4 激光雷达产业化 18.4.1 科学、技术和工程 18.4.2 人类、环境和经济 18.4.3 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附录A术语 附录B基本物理量单位、符号及物理常数(MKSA制) |
精彩内容 | |
(3)光束控制器。它控制激光束在空间的位置、方向及束宽,也可采用矩阵式反射镜、矩阵光栅或矩阵滤光器等微光学系统获得矩阵激光束。 (4)光学发射天线。光学发射天线又叫发射望远镜,对激光束进行整形和束宽压缩,变成所要求的波形和参数,射向空间,使远处目标获得的照射能量最大.传统的成像激光雷达还要求进行光机扫描等。 2)接收部分 (1)光学接收天线。光学接收天线又叫接收望远镜,对从目标返回的反射或散射激光信号的能量会聚,并能校正波阵面,使激光回波进入到探测器的光敏面上。它和光学发射天线可以是分置的,也可以是合置的。 (2)光电探测器。将回来的激光信号直接转变为电信号,或者与通过分束器得到的本振光混频,实现外差接收而得到电信号。也可以采用阵列探测器,提高灵敏度,或成像探测。 3)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 (1)信号预处理。前置放大器,先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匹配滤波、消噪、信噪比增强和频率、相位及偏振等预处理,再经主放大器放大到一定功率。 (2)信号处理器。将各种信号参量处理为含有距离、速度、角度和目标图像特征的信息,再经过模/数转换 ...... |
同类热销图书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价格 | 购买 |
PLC职业技能培训及视频精讲——三菱FX 系列(附光盘) | 张运刚,宋..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58.00¥46.40 |
详情 |
PLC运动控制实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6.00¥19.50 |
详情 |
LED照明设计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48.00¥41.20 |
详情 |
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三级)(培训教程) | 《助理电子..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48.00¥34.90 |
详情 |
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项目教程 (西门子) | 段刚 主编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5.00¥18.70 |
详情 |
维修电工(初级职业技能训练用书) | 王建 等主..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00¥13.80 |
详情 |
电工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复审教材) | 杨有启 主..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 ¥15.00¥12.00 |
详情 |
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基础知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 中国就业培..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 ¥36.00¥27.40 |
详情 |
激光原理与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课程改革规划教材.. | 施亚齐 主..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 ¥22.80¥15.80 |
详情 |
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廖轶涵) | 廖轶涵 主..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4.00¥18.20 |
详情 |
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丛书 | 张栩 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详情 |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铁路职业教育铁道部规划教材) | 王彦 主编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详情 |
家用电热器具与电动器具维修工(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 | 《职业技能..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 ¥21.50¥16.10 |
详情 |
电子综合电路设计与安装调试(电气自动化技术金蓝领技师教.. | 徐丽萍 主..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 ¥37.00¥30.60 |
详情 |
内外线电工工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 劳动和社会..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 ¥18.00¥13.70 |
详情 |
电工与电子基础/中级电工培训教材 | 劳动和社会..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 ¥19.00¥14.40 |
详情 |
维修电工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用书) | 王兆晶 主..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7.00¥12.30 |
详情 |
电工学/职业技术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 丁承浩 主..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1.00¥15.70 |
详情 |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剖析 | 高吉祥 主..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9.00¥21.70 |
详情 |
等离子彩电快修技能图解精答 | 张新德 等..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30.00¥21.10 |
详情 |
无线电装接技能 | 董武,卢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详情 |
电子政务(第二版) | 杨路明 等..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38.00¥27.60 |
详情 |
单片机实战项目教程 | 高建国 主..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 ¥22.80¥15.80 |
详情 |
PLC运动控制实例及解析 (西门子) | 常斗南 主..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4.00¥21.90 |
详情 |
现代电子工艺 | 王天曦,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49.80¥37.80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