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联合培养”?本科的时候,对于这个词,我全然不知。直到我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联合培养的学生之后,才开始大彻大悟。不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和复杂的申请程序,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让研究生享受两所大学的教学资源,开阔视野,而且也能为你提供一个更高、更好、更优质的科研平台。我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地享受到优越政策并乐在其中的人。
我的“非一般”保研经历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非一般”的保研经历让我的心情就如同一个开水沸腾的全过程,毫不夸张的可以用一条曲线描绘为:平静—沸腾—冰点—再次沸腾—趋于平静。
我是幸运的,也是努力的。在大四的上学期,我凭借自己综合排名的绝对优势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激动的,过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短暂的平静后突然接到一个值得兴奋的消息,我们学校收到了中国科学院某所的硕士推免接收函,凭借在几个保送生候选人中的各项排名,我顺利获得了这个宝贵的名额。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因为在非“211”院校的普通师范院校,保送外校几乎是一种很奢侈的想法,更别提中国科学院发来的接收函。经过几天的表格收集、填写、审核、盖章。一切准备就绪,就随着学院的安排安安心心的去外地教育实习了。没想到,在教育实习期间竟然接到学院负责人的电话,顿时犹如晴天霹雳――我被告知,由于学院没有及时把推免材料寄过去,最终导致我们错过了对方推免的面试时间!当时由于对外校推免方面了解得不够,最终就决定保留保送本校的名额。其实,现在回头想想,我是可以自己再去其他还没完成推免面试的学校去努力的。
本想着就这样继续在本科就读的学校继续我的研究生生活,可是有一天,突然被我现在的导师叫到办公室,由于他当时已经在中国科学院某所任某博物馆的副馆长,和那边的导师关系不错,而且也正想与其中的一位导师进行项目上的合作。恰好就想到了我,让我以“联合培养”的名义,到那边实验室完成我的课题。得知这个消息,真的把我乐坏了,兜兜转转,我怎么感觉我已经经历了一个轮回呢?虽然没能很好的抓住保送外校的机会,可是这么看来,能作为联合培养的学生到中科院度过我的研究生生活,似乎也让我的生活增色了不少。这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尽管在研究所的压力会比在一般的高校的压力大,可是能在中国一流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能在国内一流的导师指导下进行工作,能与这个领域的精英们一起商讨实验,何乐而不为呢?直到今天,我都特别珍惜我导师给予我的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也在为这个难得的机会时刻努力着。
在这里要提别提醒学弟学妹们,作为联合培养的学生也是需要到相关联合培养的院校下载表格,并认真填写表格、经由双方学院学校签字审批后一式三份,分别在联合培养院校、本校、以及本人手上各存一份。这份表格务必认真对待,它有可能让你享受到联合培养单位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公寓的入住安排会比非联合培养的学生优先,老板给的补贴也会相对只是短时间客座的学生高一些,在所里的身份也相对正式一些。切勿一味的沉浸于兴奋中而忽略了这些关键的细节,否则再次错过就很可惜了。
高校与研究所的不同风景
作为联合培养的学生,你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更代表的是你的学校。高校和研究所也各有各的风景。
自从去年7月,我来到了北京,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的生活。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开家到这么远的地方学习,而且离开家的时间这么长,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多少给我带来了些许的不安。但同时我也怀揣着兴奋和憧憬,能来到中科院系统下的研究所学习,是多么好的机会,这也是老师们多年努力的结果,感谢老师们能给我这次机会,在这里进修。以前的向往突然变为现实,研究所里整洁、有序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的实验室,舒适、安逸的宿舍,一切都是那么适合进行研究工作,一栋庞大的建筑已经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日常需要,完善的后勤系统也值得羡慕。在这里,我开始学习、开始科研,没有了那么多琐事,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都很热情,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让初来乍到的我心里燃起了丝丝暖意。
可是,毕竟还是有份孤独的感受,一个陌生的环境下会有它自己的生活方式,研究所的环境与大学是截然不同的,少了喧嚣的校园、少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也少了师大许多独有的校园文化,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奇怪,为何会有如此的不适?两次回到师大,离开时都会有不舍的感觉,在那里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做饭、打篮球、游泳、逛街,每次回去感觉自己好像年轻了很多,似乎也轻松了很多,毕竟是生活五年的地方,也算是我的故乡啊。在的时候不觉得,离开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变了很多,多多少少都有些师大人的气息了,想好好的享受生活。
在研究所里,大家通常是没有过多话语的,相对较沉,也许是与压力成正比的原因吧。在科研院所做研究,一定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工作时间里,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我也在看论文,为毕业做准备,休息的时间也多是在看美剧、电影、动画片,有时也会游游泳、乒乓球、逛逛街。只有在运动时心情才是放松的,其他的休息时间好像是为了休息而休息,一种很城市的氛围,但我更喜欢自然,哪怕是心境的自然。回到两个人的寝室,有时候也很想自言自语,但是还是能够控制自己,背背单词也就睡着了。这是非常有规律的一天,起床、看论文或学习、中饭、午休、学习、晚饭、休息、学习、睡觉……在这紧凑的时间里,我的学习效率确实高出许多,也许不是效率高吧,只是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学习上,进步当然会很大,再加上身边都是优秀的同学还有专于科研的老师,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弥补了以前的很多漏洞,也发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这种收获可能会让我一生受益,也是难忘的经历。我个人认为,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研究生在一些研究所读研,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或者说更成熟稳重。因为交际圈小,平时都忙于埋头自己实验的缘故,平时交流不多,不利于提高其交际能力,在高校这一点要比研究所好一些。另外,对于那些致力于在今后从事科研生涯的人而言,去研究所做联合培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想利用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讲,似乎在在高校里读研更适合。
高校里的研究生生活相对自由,活动比较多,自主性比较大的。比如舞会,在有空的周末,可以和几个朋友到学校的舞厅里去转转,既可以放松自己,换一个环境,还可以学习一点新知识。也可以参加学校里组织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认识更多的人,结识更多朋友,晚上的时间也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研究所里读研,生活相对单一。由于动物所的学生公寓分布在不同的两个位置,我被安置在离所大概6公里外的青年公寓,每天早上8∶00都有所内班车把我们从公寓接到所里,晚上9∶00再把我们送回公寓,如果错过了班车时间就只能自己做半小时以上的公交去所里了。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着,我们的生活也以这样固定的模式进行着。在实验室里,来来回回就是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了;每天除了实验,就是看文献,分析数据,写论文;上班时间相对固定,一般是朝八晚六,一周六天班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倘若晚上你想出去走走逛逛,第二天你准会觉得自己比别人落下了不少。在研究所里,大家都会很拼命,因为他们都是一群热爱科研的人,都想把自己最新的成果第一时间公之于众,所以他们会迫不及待的抓紧每一分一秒,以求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收益。
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理学全国第一,工学第二,每年全国发的高档次文章一半是中科院的。科研条件普遍比较好,尤其是东部的研究所。而且每个导师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配置了国内各类先进的、大型小型微型仪器设备。他们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热点的项目课题,成熟的技术方法。这里的硬件资源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共同享有的。假设你需要用到其他实验室的仪器,只要你有一张礼貌的嘴,随时都可以使用。研究所的经费比较充足,科研条件比较好,而相比之下普通高校的经费不那么充足,科研条件也有所欠缺,实验设备简陋、落后,甚至仪器设备不齐全。毕竟一般的高校不像这些专门的科研机构,主攻的方向不同,办学的理念也存在不同的侧重,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自然相差悬殊。且在研究所有更多“牛”导师,可以让你学到更多、更新的科研理念,这对于想在最短时间获得成果的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硕士研究生,大多导师会给你指定一个可行性的研究方向,凭借着其硬件和软件的优势,要想发一篇国外的核心期刊还是指日可待的,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说不定你还能发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这对你日后考博、就业都将会带来不少加分。
研究所的学术氛围是相当浓厚的。再加上动物所在首都北京这个得天独厚的城市背景下,会有很多国内国际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想要参加这些会议的机会很多。不仅如此,所里每年都会举办系列讲座、论坛,邀请国际国内一些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来给大家作报告,我们可以享受到第一手的最新资讯,还能和这些大家来个“亲密接触”,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每年研究生除在科研中获得学术知识外,彼此之间的传、帮、带为各自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所牛人多,学习的对象多,只要认真学习就会有收获,而且多体验一下不同机构的研究气氛还是很有益的。
研究所和高校都是利弊并存的,没有哪个是完美的结合体,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就看你对哪个风景情有独钟了。
研究所的处世经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生活,我对联合培养有自己的一些感触。
首先,要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作为一个联合培养的学生,要想能够尽快驾驭一个陌生实验室里的各种机器设备,试剂仪器,操作方法,必须首先与各位实验室同仁打好交道,交际乃为人处世之道也,这可是一门不得不学的必修课!其实,也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如何交际,只要你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那么,我想实验室的同志们都会对你很好,也会很乐意给你提供帮助。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除了该注意的事项必须要小心外,其余的该放手大胆去做的,一定不要畏畏缩缩。放开手大胆的去设计你的实验,大胆的把你的想法告诉给你的老板,对你的结论进行假设猜想。很多诺贝尔奖项获得者的good idea,无一不是在一个又一个假设、猜想中得出的。
其次,不计报酬,专心实验。科研院所的规章制度不像高校,时间大多数由你自己支配,科研院所的管理制度完全是把你当作所里的职工来看待,这就是所谓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自然补助会比一般的高校高出很多。一般来说,所里发给硕士的补助是800元/月,再加上老板额外发放的补贴,这个数目加起来会远远超出普通高校的好几倍。当然这个补助是针对所里正式学生而言的,对于联合培养的学生,也就只能享受导师发放的一点点补贴了,数目的多少就因导师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你是抱着这边补助多的思想来做联合培养,那我就劝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在科研院所做实验,你必须是抱着“这是一个十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的心理,不管有没有补助,我都会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实验做好。对于有志在科研方面有所发展的年轻人来说,能在科研院所做联合培养,将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你能在最好的实验环境享受到实验的乐趣,还有一个强大的科研队伍给你做坚实的知识储备。在这样一个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你的实验想不成功都难,但是前提是你要能吃苦耐劳。
第三,实验设计是基础,多思,多想,多讨论,切勿埋头盲目实验。做研究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埋头苦干,这完全可以用劳民伤财来形容。在做实验之前,实验设计是前提。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实验设计,我想,你只会踏向一条曲折的研究路:即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又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尤其是对联合培养的学生,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因为第一年为了修够学分是必须要在所读院校完成的,只有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才能有条件到联合培养的单位完成实验。也就是说,如果硕士是三年制的话,在对方单位做实验和写论文的时间一共就只有两年。不过,一般来说,在如此技术、设备成熟的实验室,想要在硕士毕业之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在科研院所做联合培养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科研经费充足。一般地,在正常范围内,导师会允许你去购买一切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试剂,这是在一般普通高校所享受不到的。因为经费问题,在普通高校你只能购买那些价格比较便宜,档次比较低,效率不高的试剂,从而大大影响到了实验进度,耗费了大量时间。而在科研院所,你可以向导师提出买最适合你实验的试剂,只要理由充分,一般导师都会答应,因为他们也希望在短期内获得预期结果,但节约是前提。
第四,良师益友,开拓眼界。由于我们的实验室是一个综合实验室。在这里,你可以结识很多良师益友,通过与不同研究方向的师兄师姐交流,你会得到很多的知识输送,你的视界也会越来越开阔,而不仅限于你自己的学科,这对研究的交叉渗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结识这些朋友,对你日后的考博,人生规划都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脉”吧!
“联合培养”,让我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聆听一场场学术金精英的精彩讲座;让我有机会在国家一流的实验室尽情挥洒我的汗水,享受与众不同的研究生生活,体味了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相关链接
我们认为联合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你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如果你是一个普通高校的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你将有机会进入国内其他名牌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甚至有机会去国外大学进行一年或两年的学习。
1.高校–高校联合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使研究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多元化视角,很多高校开始与国内高校及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以此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
(1)中外联合培养
对于中外联合培养的学生,首先是中方导师、外国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实验及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对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研究生进入课题组后,着重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融会到实践中去,研究生针对所制定的课题对国际上相关前沿研究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查阅、分析、综述,明确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趋势和科学意义,确定研究课题的科研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课题组内定期的学术交流,不同课题阶段进展交流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由于学生在中方课题组掌握了较好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方法,在国外学习期间能很快便能融入国外实验室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秩序中,同时在国外导师的指导下,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并借助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研究。
(2)国内高校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也是国内高校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合作方式。国内高校的联合培养解决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使高校之间的师资、学生、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有了这样的后盾,高校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学生也就有机会参与到课题中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通过多参与课题、多实践,自身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
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软(师资、资讯等)、硬(实验室、生活设施等)环境,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接纳企业选送的人员,为企业培养研究生。二是学校统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到科研院所完成学位论文,再回学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这两种联合培养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培养计划主要由学校单方面制定。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成立该学科的培养联合体,统一命题,统一招生,统一培养,联合教学,共同指导;科研院所相对独立地行使录取权,录取的研究生取得高等学校的学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阶段原则上在联合申报学位点的高等学校上课。根据培养方案的需要,经双方同意,高等学校可聘请联合申报单位的研究生导师或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开设某些课程,以保证联合点招收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如果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异地联合,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并经高等学校同意,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可以在科研院所所处地区的高等学校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高等学校承认这部分课程成绩,并按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予以记载。研究生培养方式可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也可以采用以一方导师为主,双方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双方指导教师均可成立相对独立的学位论文指导小组,并聘请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及证书发放、课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高等学校的有关文件办理。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应聘请双方有关导师和专家参加。高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科研院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相对独立地行使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权利。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由高等学校颁发和注册。
3.高校–企业联合培养
这种模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有些相似。具体操作方法是:研究生入学后由所在学科点和企业商讨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文献检索并做好开题报告,第二学年进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按要求完成论文后回校参加答辩。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