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度过了婴儿阶段,就来到了幼儿阶段,虽然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对这两个阶段的区别感觉比较模糊,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两个阶段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6考研心理学对这部分内容是如何做出诠释的。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一)
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1)幼儿道德认知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2)皮亚杰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采用临床谈话法,即对偶故事法。
(3)皮亚杰根据研究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按顺序分为三个阶段:①前道德阶段: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该阶段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②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受自身以外的标准支配,认为规则是不可变的,根据行为的结果判断行为,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③自律道德阶段:道德相对论阶段,10岁以后,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意识到规则是可变的。皮亚杰认为,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幼儿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时期。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先后包括理解性别、获得标准、取得认同和形成偏爱四个过程。
(1)性别的认同(理解性别):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稳定性、理解性别坚定性和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儿童先理解自我的性别坚定性,然后是同性他人,最后是异性他人。一般5到7岁儿童才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2)性别角色的认同:2.5岁的儿童就有一些关于性别角色标准的知识;2.5岁就有性别角色偏爱;6岁就有性别刻板印象。
(3)性别化的理论:①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两性间发生学和荷尔蒙的差异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②精神分析理论。与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③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结果。④认知理论:儿童首先学会完成性别的分类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容易感受、注意、记忆那些与自己性别一致的活动和行为,发展与自己性别相联系的行为模式。⑤Bem提出了双性化理论模型,把性别角色类型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等四种。双性化者往往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同伴关系
(1)同伴关系的作用: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①可以满足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②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③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④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2)同伴关系的发展:儿童早期的友谊一般是松散、脆弱的。
(3)同伴关系的训练: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社会适应困难,易出现退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其他问题及加入不良团伙乃至犯罪。干预方案具体包括:①儿童学习有关交往的新原则和概念(合作、参与等);②帮助儿童将原则和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特殊行为技能(如某种亲社会行为);③同伴交往活动中树立新的目标;④促使已获得的行为保持并在新情境中概化;⑤增强儿童与同伴成功交往的信心。
幼儿心理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浮潜状态;二是幼儿的情绪容易起伏,不易被自己所控制;三是个性萌芽开始显露。尽管宝宝幼小,但许多个性方面的东西已经略微地有所显现。比如说有的孩子胆小怕生,而有的孩子却活泼开朗,这也是性格的雏形状态。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