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赵蕾莲,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成为德国洪堡学者。现兼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2001年至2010年)、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至2010年)。
主要研究方向:德国古典文学与浪漫派文学研究、德国古典文学与浪漫派文学之间的作家克莱斯特、荷尔德林研究、海涅研究、德国诗意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主要开设课程:18世纪德语文学、19世纪德语文学、德语文学选读、德语文学专题研究等。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科研项目“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2005年立项,2007年结项专著出版;2014年5月该专著修订版出版)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2009年获准立项,拟于2015年底结项,因此,2014年至2015年仍从事该课题的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专著两部:
学术专著1(用德文撰写)
Gesellschaftskritik in Heines Lutezia____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chinesischen Heine-Rezeption(海涅在《卢苔齐亚》中对社会的批判——兼论海涅在中国的接受问题),欧洲科学文献彼德·朗出版社(Peter Lang Verlag, Europäi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2004年2月。(20多万字)
学术专著2(用中文撰写)
《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440千字),2014年5月修订版(485千字)。
学术论文
1.“关于海涅的讽刺诗《阿塔•特洛尔 一个仲夏夜之梦》的艺术特色”,刊于《国外文学》,1997(3),77-82。
2.“关于海涅在<卢苔齐亚>中对拜金主义和沽名钓誉的批判》”(德文撰写:Über Heines Kritik am Fetischismus und an der Ruhmsucht in Lutezia),载《海涅也属于我们》,张玉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21-238。
3.“《卢苔齐亚》与海涅在中国”(德文撰写:Lutezia und das Heine-Bild in China),载《文学之路》第1卷,张玉书等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51-176。
4.“冷漠与狂热的共栖现象是德国新极端右翼分子滋生的土壤——评君特•格拉斯的新中篇小说《蟹行》”,刊于《德国研究》,2003(1),60-67。
5.“德国当今文坛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与最有权威的批评家之间的微妙关系”,刊于《德国研究》,2003(3),41-47。
6.“海涅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刊于《外国文学评论》,2004(1),137-143。
7.“论帕特里克•聚斯金徳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者的故事中的理性批评”(德文撰写:Über die Vernunftkritik im Roman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von Patrick Süskind),载《文学之路》第5卷,德国:维尔茨堡,2004年12月,227-243。
8.“《尼布龙根之歌》—— 一部伴随德国历史沉浮的中世纪英雄史诗”,刊于《德国研究》,2005(3),64-70。
9.“对未来的爱——论弗里德里希•席勒在戏剧《堂•卡洛斯》中的自由主题”(德文撰写:Liebe für die Zukunft--Über das Freiheitsmotiv in Friedrich Schillers Don Carlos, Infant von Spanien),载《文学之路》第6卷,德国:维尔茨堡,2005年底,103-127。
10.“由《剥洋葱》事件反思二战对君特•格拉斯文学创作的影响——纪念君特•格拉斯八十华诞”,刊于《德国研究》,2007(1),50-55。(这篇论文被选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十一五”重大科研项目欧盟及其成员国研究丛书中的《文化视角下的欧盟成员国研究:德国》,总主编:曹德明,本册主编:戴启秀、王志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210-220。)
11.“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德文撰写:Über die Modernität in Kleists Dramen),载《文学之路》第8卷,德国:维尔茨堡,2007年10月,143-158。
12.“耶利内克小说《欲望》中的多元主题与语言特色”,载《奥地利现代文学研究》,范捷平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137-147。
13.“论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认为技术决定一切的人》对工具理性的批评”,刊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3),63-67。
14.“论克莱斯特的喜剧《安菲特律翁》中的身份认同危机”(德文撰写:Über die Identitätskrise in Kleists Komödie Amphitryon),载《文学之路》第9卷,德国:维尔茨堡,2008年9月,95-111。
15.“论克莱斯特悲剧《彭忒西里亚》的现代危机意识”(德文撰写:Über das moderne Krisenbewußtsein in Kleists Penthesilea),载《亚洲文化学与日耳曼学》(KULTURWISENSCHAFT GERMANISTIK ASIEN),韩国首尔:EuroTrading & Publishing Co.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338-348。
16.“追求真实,再现迷惘_______评台奥多•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刊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106-110。(这篇论文是以下同名论文的压缩改写版:“追求真实,再现迷惘_______评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载《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2卷,张玉书等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209-222。)
17.“论荷尔德林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德文撰写:Über die Harmonie zwischen Menschen und Natur bei Hölderlin),载《文学之路》第10卷,德国:维尔茨堡,2009年11月,49-73。
18. “论荷尔德林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刊于《德国研究》,2010(2),65-70。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0年第11期,60-66)。
19.“论克莱斯特中篇小说的现代性”,《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9-98。
20.“论莱辛、歌德和席勒作品中的婚恋主题”(德文撰写:Über die Liebes- und Ehethematik bei Lessing, Goethe und Schiller),载《文学之路》第11卷,德国:维尔茨堡,2011年11月,47-69。
21.“论威廉•海因泽的小说《阿尔丁海洛与幸福岛》对荷尔德林和谐观的影响”,刊于《德国研究》,2011(4),70-76。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2年第5期,3-9)。
22.“论荷尔德林与诺瓦利斯的三阶段历史发展观之比较”(德文撰写:Hölderlins und Novalis´triadisches Geschichtsmodell im Vergleich.),载《文学之路》第12卷,德国:维尔茨堡,2012年,121-142。
23.“评中国从50年代至今的文学史撰写”(德文撰写:Entwicklung der Literaturgeschichtsschreibung von den 50er Jahren bis heute in China),载《新视角中的跨文化与认同》(Transkulturalität-Identität in Neuem Licht),德国:慕尼黑,2012年,644-651。
24.“论柏拉图对荷尔德林和谐观的影响”,刊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120-128。
25.“论台奥多•冯塔纳的中篇小说《施蒂娜》中‘并非门当户对的联姻’主题”,刊于《外语教学》,2013(6),75-77、82。
26“论台奥多•冯塔纳对普鲁士价值观的批评——以《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为例”,刊于《德国研究》,2013(4),101-111。
27.“论荷尔德林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的对立观”(德文撰写:Über Gegensätze in Hölderlins Roman Hyperion oder der Eremit in Griechenland.),载《文学之路》第14卷,德国:维尔茨堡,2013年底,163-179。
主要译著:
1、《婚恋进行时________没有爱情的婚姻与没有婚姻的爱情》(Freie Liebe, wilde Ehe),赫拉德•申克(Herrad Schenk)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3月。(166千字)
2、《尼采遗稿》(Nachgelassene Schriften von Nietzsche),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258千字)
3.《混乱与迷惘》(Irrungen, Wirrungen),台奥多•冯塔纳(Theodor Fontane)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162千字)
4.《施蒂娜》(Stine),台奥多冯•塔纳(Theodor Fontane)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94千字)
5.《格林兄弟》(Die Brüder Grimm),斯特芬•马尔图斯(Steffen Martus)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635千字)
获奖情况: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五一先进工作者”;
教材:
“歌德的旷世杰作《浮士德》”,载《世界文学欣赏》(世界文学通识课教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