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004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计算机学院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共建“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获批“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均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同时获批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计算机技术”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计算机科学学科已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
学院现有在校生4454人,其中博士生59人,硕士生1256人,本科生3239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8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69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110人。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建有江苏省领军型人才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和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数据截止至2024.4)
学院拥有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高性能计算与智能处理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密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处理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挂靠有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仪征大数据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研究生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大多数毕业生进入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移动互联网企业、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中表现优良,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一)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智能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智能技术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实现。包括: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以及体系结构;智能算法及其实现技术;智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非冯结构)和基础软件;新型智能计算方法的硬件系统和软件实现,智能计算方法在计算机、机器人、模式识别、信息处理、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等。
2、分布式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网络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基于网络环境之上的分布并发计算模型、应用层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同构和异构并行/分布式处理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研究网络端到端控制协议、应用/服务模型以及相关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的技术和方法。
3、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智能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高维复杂数据的分类和聚类、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迁移学习、多示例多标记学习、流形学习、代价敏感学习、多视图学习、仿脑计算和稀疏表示等。同时研究将计算模型应用于大数据的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图像和视频内容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
4、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物联网与传感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与传感网体系架构与协议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软件与开发技术、硬件设计与接入技术,面向应用需求的物联网与传感网系统实现及其测试技术等。
5、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主要研究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技术,大数据处理平台的构建与优化,数据挖掘算法与工具,R语言,大数据应用分析建模技术、深度学习及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6、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及算法;软件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与构建技术、可重构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硬件/软件调试与验证技术;SoC、MPSoC和NoC体系结构及算法;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
(二)083500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需求分析技术及形式化方法,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与网络软件技术、部件技术,以及逆向工程和再工程、静态与动态软件分析、软件演化,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分析与修复、软件度量技术、软件工具环境技术、项目管理等。
2、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研究可信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高可信软件平台及其体系结构与机理,软件可信性的度量与保障技术,可信软件模型与形式化方法,面向电信业务和移动通信的各种可信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
3、数据挖掘与智能软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鉴别分析理论及生物特征识别应用软件,线性鉴别分析、二维鉴别分析、非线性鉴别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及人脸、掌纹等生物特征的识别和信息检索软件等;数据挖掘、知识提取、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等;智能信息获取、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软件。
4、信息网络软件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物联网、卫星网、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等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包括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协议模型、异构网络互连技术及应用软件、无线网络及应用软件、泛在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及应用软件、自组织网络及应用软件等,以及智能Agent、软件形式化、软件建模、软件分析与测试、模糊逻辑等软件理论和方法等。
5、分布式软件及网络系统:主要研究分布计算与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面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
(三)083900网络空间安全
1、通信与网络安全: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系统信息安全有关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及安全协议,信息隐藏技术,智能卡安全等。重点涉及无线通信网的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系统与安全、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诱骗网络技术、信用支付系统与安全、计算机网间互联技术与安全、计算机网络环境与安全、移动计算技术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等。
2、软件与系统安全:主要以基于主机系统与网络平台的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对等网等新型网络计算系统中的可信机制、软件安全性与可信性评估与度量机制等研究方向。
3、密码学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密码学基础理论以及密码学在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密码学基础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密码学算法的可证明安全性、编码与密码学、认证与签名技术、密钥管理和协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
4、数据与内容安全:主要研究信息加密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信息加密与伪装技术、认证与签名技术等;电子证据获取、保全技术,电子证据分析、鉴定技术,电子证据的有效性证明、取证与反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等。
(四)085404计算机技术(全日制、非全日制、南邮-中信科联培专项计划)
1、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科学与通信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装置与系统、生物智能等,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机器人智能和物联网系统中的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2、软件工程及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包括大型数据库技术、下一代WEB技术和应用、海量数据检索和信息挖掘技术、测试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质量与复用技术等。研究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和设计方法;分布计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以及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研究嵌入式系统的理论、设计及其应用,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技术及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以及面向工业生产、信息安全等需求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等。
3、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研究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包括云计算架构技术、云计算资源管理与优化、云计算开发技术、大数据平台的设计、管理和优化、大数据处理、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感知与移动计算、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4、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研究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网络安全与系统安全、密码理论及应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远程管理、网络协议验证、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应用软件、数据仓库、知识库系统,在网络环境中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
(五)085404计算机技术(南邮-国科大联培专项计划)(全日制)
1、第三代算力网工程:在万亿智能物端涌入的新需求驱动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到以高通量为特征的第三代算力网时代,其目标是实现人-机-物三元高效互联与计算-存储-传输等多维资源的综合调度。本方向将围绕联邦云平台、泛在接入与传算适配、综合测调与评测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打造第三代算力网开放应用平台与重要行业应用,建立新技术体系的完整应用生态,构建能够在负载剧烈变化以及重载下提供有保障高品质服务的第三代算力网基础设施。第三代算力网方向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技术体系,打造云-网-边-端一体化综合试验基础设施,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探索、核心部件研制、系统平台开发等提供真实实验环境支撑;研发分布式系统软件,实现端-边-网-云广域分布式资源横向、纵向无缝扩展和一体化管理调度,支撑典型应用。
2、基础软件与软件工程:基础软件主要面向智能计算发展趋势,瞄准高性能、高安全、低功耗、低延时等需求,研究智能基础理论与模型、软件新结构与编译构造方法、内核和运行时环境等,打造适配通用处理器、智能芯片和开放指令集的操作系统和编译工具链,建设开源软件可靠供应链和安全漏洞平台,研发智能无人系统仿真测试环境,支撑智能计算生态和重要行业应用。软件工程主要面向端-边-云融合、微服务/无服务、AI赋能等新软件范型,研究面向云-边-端协同的智能互联与构造技术、面向机器学习开发运行一体化的环境构建技术、面向特定程序语言生态系统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及算法库集成与优化技术、面向领域应用的软件资产智能管理以及智能测试分析技术,研制形成覆盖开发运维多阶段的平台系统与工具。
3、人工智能应用: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紧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及产业实际需求,开展包括决策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AI for Sciences等研究。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确立以“决策智能”为核心发展目标,打造自主可控的决策智能技术生态体系,构建基于人工智能为支撑的“可评估、可推演、可解释”的决策智能与计算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从基础理论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到重大产业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服务于解决经济、民生以及重大核心产业复杂决策问题。
4、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本方向属于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领域,聚焦类脑计算、智能物联网芯片及其应用开展研究,以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类脑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终端芯片为目标,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支撑江苏省类脑超级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类脑计算方面,将基于现代生物脑科学研究结果,结合众核异构集成技术和异步互联网络技术,开展全新计算架构与方法研究,探索一种区别于传统计算机支持全尺度多核伸缩性的类脑超级计算机统一架构,创建可进化通用智能计算芯片、配套系统及应用,力争打造国内最大可支持全尺度脑模型容量的类脑超级计算机平台。支撑十万至十亿量级神经元超大规模类脑仿真,满足节点级、板级、平台级多应用场景类脑计算需求。智能物联网芯片面向海量数据对终端设备智能化、低功耗挑战,研发存内计算芯片及轻量化语音图像算法。为满足智能物联网市场应用的巨大需求以及“边缘计算”学术前沿发展,开展超低功耗边缘端AI芯片的研究,聚焦基于存内计算超低功耗处理器芯片、基于边缘计算的语音/图像AI智能系统与实现等重点工作。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