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考生须知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 学制:
专业硕士二年;科学硕士三年。
(三) 招生名额:
2011年我校有22个学科专业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50名左右,包括计划内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本目录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的招生数以教育部下达计划并视合格考生情况再行确定。
(四)报考条件: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半岛游戏平台官网入口网址是什么 规定的体检要求。
5、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半岛游戏平台官网入口网址是什么 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名:
(1)网上报名 2010年10月份(具体见教育部文件通知)每天8:00—23:00,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
(2)缴费、照相 考生须于2010年11月中旬(具体见教育部文件通知)到网上报名所选择的报考点办理有关手续,出示身份证件,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照相,并校对信息。报考点只核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件,不核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改在复试时进行。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条件者请勿报考。
(3)有关说明 为方便联系,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通讯地址须在2011年7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校概不负责!
(六)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与地点: 时间:约在2011年1月中旬(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 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两门业务课共4门,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国家统一命题;其它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100分,其它课满分150分。各科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招生专业目录附后,请考生根据报考的专业选定考试科目。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复试时进行,听力与口语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4)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另行通知。
(七)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业务素质、品行以及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八)其他:
(1)上述说明如与国家2011年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凡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遵守上述要求,否则谢绝报考。
(2)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报考登记表,如考生在报名时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个阶段,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
(3)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业务课有关问题请直接与各学院联系。
(4)考生在各阶段应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部网站(http://yjsb.zafu.edu.cn),我们会将各类有关的招生信息及时、详尽的在网页上予以公布!
学科简介
森林培育学科
森林培育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方伟教授。学科现有25人,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13人,硕士10人;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临安山核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4700余万元。学科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1项,经费总额600余万元。近5年来共到位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4篇,其中在NatureReviews:Genetic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影响因子达21.329;出版专著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2项,其中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学科着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提升传统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为加速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而奋斗,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竹林培育与利用、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林木生物技术与种质创新。
森林保护学科
森林保护学科创建于1958年,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为学校首批硕士点,现学科带头人为张立钦教授。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7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浙江省"151"人才1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森林保护学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农药、森林微生物学、野生经济动物保护与利用5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6项,总经费1263.5万元。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发表学术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46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43部。学科总体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尤其在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研究、菌蚊与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林业局五个重点学科之一,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童再康教授。学科现有教授6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2人。
本学科与森林培育学科合曙共享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47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经多年发展,建立了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了林木育种、药用植物育种、园林与观赏植物育种3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近三年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2项,科研经费1200万元,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
本学科以生为本,规定每位研究生参加1次以上全国性、2次全省性学术会议,当年研究经费不足10万元的教师不允许新招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生态学科
生态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设有森林生态与林火管理、全球变化及陆地生态过程响应,环境生态与生态恢复、生态模型与模拟等研究方向,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现学科带头人为余树全教授。建立有酸雨、紫外线、气溶胶、林火预警、模型模拟、凋落物分解、树木生理生态等研究实验平台,在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理论与技术、全球变化(酸雨、紫外线、气溶胶)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林火与水土流失控制)维护、城镇生态环境生态改善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与优势。近3年来,学科主持有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平台项目课题、科技部重大科技基础项目子课题、省级重大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到账经费65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论文20余篇,获得各种奖10项,其中,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林业工程
林业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林业工程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实验室及中试基地约16000㎡,仪器设备值达4200万元。近五年来主持项目1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科研总经费5191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54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科教类铜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0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5项,授权22项;技术转让与成果推广600余项(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0亿元。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为浙江省重点A类学科,该学科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名,教辅人员2名。专任教师中博士10名(含在读),硕士4名;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员各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是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56人。2009年,学科成员领衔、多名教师核心参与"花卉产业创新团队"入选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近5年来,该学科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光盘版收录10篇,EI、SSCI、ISTP收录4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学科拥有"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观赏植物学省级教学团队"等科研、教学平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达950万元。目前学科已形成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园林植物应用与效益研究等4个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与设计
该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四个。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硕士17人。专业实验室面积102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5台,总价值498万元。本学科有园林设计院和园林工程公司等教学实践平台,近五年完成各类园林规划设计项目300余项,有多个项目获省市优秀设计奖。学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总经费达1022.4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重大项目3项。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奖10项。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成立于1986年,现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学科带头人为沈月琴教授。学科拥有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设有林业经济研究中心和农村发展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拥有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创新团队1个,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之一。浙江省林学会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示范林网络中国项目秘书处挂靠本学科。以学科为依托的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列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已经形成了集体林区林业制度与现代林业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与山区发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服务、土地制度与农村发展和农业经营组织与模式创新等5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5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聘请特聘兼职教授(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USA)1名、客座教授2名,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5年来,学位点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在Environment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和《中国科学》等国际(SCI、SSCI源刊)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源刊2篇、S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一级刊物13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主编教材7本;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励18项。学科2004年开始招收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在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2009年首次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硕士研究生130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55人。学位点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获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1项,荣获2007年度浙江省百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设计艺术学科
设计艺术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服装艺术设计、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研究等。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师资3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3人(含在读),硕士10人(含在读)。学院已建有省级艺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分室、陶艺与雕塑实验分室、环艺与模型试验分室、摄影实验分室、美术临摹与鉴赏实验分室、服装实验分室等。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1330㎡,仪器设备总值417.78万元。学科目前承担课题91项,总经费373万元,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一项。并获国家级奖两项,省部级奖十二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是以我校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建立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发展理论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4人。拥有专业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期刊200多种。近几年学科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或教科书20余部,获得各类奖40余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该学科是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生态法学研究会(筹)挂靠单位,是校级重点学科。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团结合作、富有开拓精神的学术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紧紧围绕生态省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学位点教师目前承担各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1项,累计经费80多万元。几年来,已获得各类成果奖励8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优秀成果奖2项,出版专著10部,主编、参编教材11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10余篇。
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学科源于1958年成立的测量经理教研室,现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为周国模教授。学科设有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及其环境评价与规划设计、遥感与信息技术、数学模型理论与方法等4个研究方向。在南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领域已形成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科现有研究人员21人(含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和第二层次各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人。共享院士1人;兼职教授4人。目前,学科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一般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9项,经费576万元;横向项目多项。获各类成果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4/9),浙江省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5年来学科教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and Numerical Simulation》、《PlantEcol》、《PEDOSPHERE》、《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生态学报》、《林业科学》、《植物生态学报》、《遥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10部。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5项。学科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森林经理学》。
土壤学
土壤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浙江农林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森林土壤学和土壤资源信息技术4个稳定研究方向。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9人(含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为徐秋芳教授。学科建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5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件,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550㎡。近5年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经费118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18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获得各类奖励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申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6年土壤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土壤学课程团队被评为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近5年来,学科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人次,接受国外专家访问50多人次。本学科目前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欲了解详情,请登录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林业
林学专业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涉林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现有教师96人,其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42人,博士56人,硕士32。本专业师资学历层次及职称层次都高,年龄结构合理。现有4个学科:森林保护、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其中森林培育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拥有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经理、森林保护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这四个学科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近两年来,林学专业承担各级研究课题近300余项,研究经费约3000万元,为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林学专业每个学科均设有实验室,其中森林培育学科所属的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至2009年底,仪器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满足了现代林业对实验室的要求。
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现有教师中教授12人,副高级职称27人;博士23人、硕士66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5人列入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兼职教授10人。专业教师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现有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社会学、会计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其中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浙江农林大学首批科研创新团队1个,是森林碳汇省级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之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会计学科、国际贸易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专业拥有农村发展研究所、林业经济研究中心、山区发展研究所、恒星管理研究所、会计学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等6个研究机构。专业拥有一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会计模拟等5个实验分室,总面积660㎡,现有设备数量617台(套),教学设备总值337.73万元。近三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8项;科研经费415万元;获省部级奖4项,厅局级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4部。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学科具有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设施农业与精确农业技术、农机管理与推广技术、农村能源利用技术、农田水利和农业电气化工程等六个培养方向。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近三年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科研经费2573万元。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12篇,一级期刊40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本学科具备良好的学术研究条件,拥有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车辆检测、农业装备、农业机械作业、土壤-物料检测等系列实验室,实验设备值1000余万元。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培养以土壤学科为依托,该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浙江省级重点学科。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9人(含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学科带头人为徐秋芳教授。学科建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5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件,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550㎡。
近5年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经费118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48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各类奖励1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申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2006年土壤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土壤学课程团队被评为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近5年来,学科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0人次,接受国外专家访问50多人次。
学科成员,在开展各类基础研究的同时,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土、水、肥、森林等农业资源问题,以及"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了经济林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林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解决实际生产和环境问题的经验。
本学科目前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欲了解详情,请登录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专业主要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森林经理学等学科。本专业现有教授10人,副高级职称15人;博士12人、硕士2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人。专业教师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现已形成农林信息技术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拥有农林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等13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组成的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700余万元。特别在重点、重大项目上有了较大突破,其中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20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已鉴定成果1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7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作物
作物领域拥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9人,博士24人,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9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硕士生导师15人。已形成了由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的学术团队。本领域重点围绕浙江省重要农作物水稻、棉花、甘薯等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及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农作制度创新、良种繁育、种子处理、加工、贮藏、质量检验和种子经营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开展工作。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农业部重大转基因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论著近30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培育和审定了10多个新品种,其中包括多个彩色甘薯、彩色马铃薯和观赏甘薯、功能保健型甘薯等新品种。该领域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农作制度研发与培训中心、中荷种子研发中心、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村发展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所和薯类作物研究所,建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实验农场和野外科研、教学实践示范实习基地。
园艺
本专业领域目前有教职工3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5名,讲师7名。专业教师中博士25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员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生导师1人,已培养了39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了由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为培养优秀的农业推广硕士奠定了基础。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本领域主要包括四个研究方向:园艺作物栽培生理与设施园艺、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育种、园艺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和贮运保鲜。开展了多种特色园艺植物栽培生理与标准化栽培技术;在园艺作物抗病、抗逆和功能蔬菜种质创新、特色作物生殖基础等方面研究特色明显;同时开展了园艺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检)测预警和抗药性检测治理及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以现代生物技术、制冷技术、包装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着重研究我省特色水果、蔬菜贮藏生理代谢、采后病理与病害控制、保鲜与贮运工程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
该领域拥有仪器设备先进的园艺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园艺产品品质调控实验室、园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中荷种子研发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创新农作制度研发与培训中心、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村发展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所,建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实验农场和野外科研、教学实践示范实习基地。
植物保护
本专业领域目前有教职工3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5名,讲师7名。专业教师中博士25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8人,硕士导师14人。近5年来,该领域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863、984、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行业专项等)20项、省部级(省基金、科技厅重大)项目49项,其它项目46项,累积科研经费1155万(其中植物保护类技术应用和推广类项目占54%),获省、部级奖10余项。近五年来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9篇,EI收录5篇,ISTP收录1篇,出版学术专著22部。该领域在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农业病害综合防治、农药的开发和应用等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水平合理的师资团队为培养优秀的农业推广硕士奠定了基础。
食品加工与安全
本专业领域目前有教学科研人员2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5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员3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专业实验室面积1150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42台,总价值680万元。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公关项目等10多项,近三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合理的科研团队和较为完备的研究条件为培养优秀的农业推广硕士奠定了基础。本领域主要包括4个研究方向:食品(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及产品开发、食品安全与检测。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