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介绍
081400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破解土木工程重大科学技术难题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优化学科梯队、创新教育体制、完善共享平台;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2021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世界第101-150,2020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17。
学科方向
1、结构工程: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承重体系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及管理的学科。
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通过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以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和自然灾害能力的学科。
3、岩土工程:研究土和岩石的工程特性、场地条件评价、建(构)筑物基础及土工构筑物设计、施工、监测与管理的工程学科。
4、土木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土木工程领域双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以扩大材料功能、提高土木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节约能源与资源为基本原则。
5、桥梁与隧道工程:公路、铁路和城乡建设中,以各类型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掌握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刻的了解。具有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导师队伍
目前学科团队45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培养对象3人;深圳市优秀教师3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20人;深圳市地方高层次人才15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广泛,学科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人,占学科总人数100%。此外,本学科教师拥有丰富的国际化背景,境外获得博士学位23人,占学科总人数51%,分别来自北美、欧洲、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学科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合理,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30人,占学科总人数的66.7%。
学科师资队伍除上述专任教师外,还聘用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学者为短期特聘教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前沿学术讲座,规划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科聘用短期讲座教授8人,包括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Joost Walraven教授(结构工程);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李龙元教授(结构工程);鹏城学者计划短期特聘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土木工程材料)等。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著名力学科学家。
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著名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层冻结和地铁工程专家。
杜彦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
上田多门,日本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结构耐久性及结构设计专家。
邢锋,教授、博导,国家杰青获得者,基金委评审组成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RILEM TC-SHE技术委员会主席。
任伟新,特聘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从事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智慧感知与健康监测以及既有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评定等研究。
吴宇飞,特聘教授、博导,混凝土结构与结构加固专家,ASCE Moisseiff 奖章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汪峻峰,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工作,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大望,教授、博导,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寇世聪,教授、博导,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澳门特别行政区杰出发明奖获得者。
黄少鹏,特聘教授、博导,长期致力地热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在包括Nature和Science在内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近百篇,担任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国际热流委员会主席。
周志祥,特聘教授、博导,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董必钦,教授、博导,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自防护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专委会委员。
崔宏志,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2018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高明忠,特聘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青年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
周英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1项。
杜宏彪,教授、博导、获省部级技术进步奖多项。
隋莉莉,教授、博导。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李伟文,教授、博导,广东省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师德标兵”,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龙武剑,教授、博导,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决策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大学优秀学者,深圳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1项。
课程设置
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由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及必修环节四部分组成,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课程设置中强调深专业、熟应用、能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以工程为主导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学科发展依托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联合深圳建工集团、泛华建设集团、为海集团、建安集团等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机会。同时,学科与美国Missouri科技大学、荷兰Delft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且紧密的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学科聘请含瑞典Chalmers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英国Plymouth大学李龙元教授等国际权威土木工程专家在内的国际创新团队,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为研究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依托学科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与荷兰Delft理工大学Microlab共同组建了中荷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学院与中国BIM联盟,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联合共建了中澳BIM研究中心。学院还配有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以及齐全的专业软件等。
奖助体系
1、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8000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
2、设有学业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
3、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
培养特色
基于深圳以及广东滨海环境特点,围绕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的核心问题,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上手快的高素质综合性复合人才;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境外著名高校进行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颁发境外高校文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及发展方向。
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杰出校友包括邓学勤,1989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正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第五届董事局董事;李奕标,1994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海岸集团董事。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100%,就业方向主要涉及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事业单位等。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