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姓 名:张 旭
所在单位: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研究所
职 称:副教授,博导
职 务:地下水与土壤环境教研所所长
邮寄地址: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702
电子邮件:zhangxu@tsinghua.edu.cn
办公地点: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
教育背景
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下同),获博士学位。
1885~199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工作履历
1997~1998年 在清华大学环境系做博士后,
1998~2010年 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任教师。
2011年至今 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任教师
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下水污染水体修复与劣质水净化技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平台项目、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公开发表研究论文80篇,合作编写论著1部、教材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7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项,教学成果奖3项。
教 学
讲授本科生《环境工程原理》和《建筑设备工程》课程。
研究领域
(1)劣质地下水净化技术
(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3)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概况
在研项目:
1.国家“十一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水乡城镇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008~2010
2.国家“十一五”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重大专项 “华北县镇地下水联片供水与除氟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201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砷超标地下水物化-电化学协同可控净化机制研究”,2009~2011
4.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地下水系统多环芳烃输移与转化的生物过程和生态毒性表征研究”,2008~2011
5.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防控区划技术研究”,2009~2011
6.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复合污染地下水净化技术筛选鱼评估方法研究”课题,2010~2013
7.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暴露评价技术研究”,2009-2011
已完成项目: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奥运景观水系水质保障综合技术与示范”,2006~2009
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奥森公园生活排污源分离及资源化利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2008
3.大连化工集团搬迁场地调查与评价,2009
4.铁岭莲花湖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设计,2007
5.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富含硫酸盐地下协同供碳生物脱硫效应研究”,2006~2008
6.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受污染场地环境监测与控制标准体系研究”, 2005.1~2006.12
7.国家环保总局“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8~2006.8
8.国家基金委-英国皇家协会项目“地下水系统复合界面氮输移与生物脱氮效应”,2005.1~2007.4
9.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生物脱氮效应研究”,2004~2006;
10.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规范研究”,2003~2005,
11.国家“863”项目“大庆市黎明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2003~2005;
12.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2000-200;
13.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面源水污染控制成套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2002-2003;
1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包气带石油污染物微生物修复研究”, 2000-2002;
15.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地下水系统苯系物自然衰减生物动力学”, 2002-2004;
16.国家“973”研究项目“区域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原理研究”,2000-2005;
17.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应用生态方法治理洋河水库污染示范工程”,水利部,2003~2004;
18.“滇池东岸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2003;
19.“滇池北岸重点河口生态带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2003;
20.“滇池东岸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2003~2004
21.清华大学院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富含硫酸盐矿坑水净化技术研究”,2000-2002;
22.“大庆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00~2002;
23.“大庆市地面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0~2002;
24.“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堠皋含油地下水净化技术与工艺”, 2000~2002;
奖励与荣誉
科技奖励:
1.“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及修复的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获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9
2.“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7
3.“包气带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
4.“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5.“大武水源地东部地下水石油化工污染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获山东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6.“淹没式生物膜脱氮除磷技术”获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8
7.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获淄博市科委二等奖,1997
教学奖励:
1.“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
2.《环境工程原理》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6
3.2004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一书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
出版著作:
1.《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与管理技术》。李广贺,李发生,张旭,刘志全等。中国环境出版社,2010
2.《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张旭,黄霞,王伟。国家“十五”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胡洪营,黄霞,张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环境工程原理电子教案》。胡洪营,黄霞,张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李广贺,张旭,张思聪,崔建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国家“十五”重点教材(修编)
6.《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李广贺,张旭,刘兆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0
学术成果
发表文章
1.胡舒,张旭,张晓凤,李广贺,刘通.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人工林地非点源污染输出特征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2)
2.杨姗姗,张旭,徐慧纬,李广贺。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供氢脱硫效应及微生物学研究。环境科学,2010,31(3):709~714
3.Zhang.D*;Li,G;Yang,YS;Zhang,X;Guo,H。Bio-geological processes of nitrogen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aeration zone and aquifer.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Journal Des Sciences Hydrologiques,2009,54(2): 316-326 (SCI:433VX)
4.徐慧纬*, 张旭, 杨姗姗,李广贺。常压供氢体系电场强化硫酸盐还原生物-电化学效应研究。环境科学,2009,30(7):1931~1936
5.徐慧纬*, 张旭, 杨姗姗, 李广贺。电场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效应及pH/ORP响应。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9):88~91
6.Liang,YT*;Van Nostrand,JD;Wang,J*;Zhang X;Zhou,JZ;Li,GH。 Micro-based functional gene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ozon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Chemosphere,2009, 75(2): 193-199 (SCI:432UI)
7.Huiwei Xu*, Xu Zhang, Liming Li, Guanghe Li。Enhanced hydrogenotrophic sulfate reduction using Desulfovibrio vulgaris Hildenborough cells permeabilized with ethanol.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2009,84:1539~1543 (SCI)
8.Liang Yuting*; Zhang Xu; Dongjuan Daib; Li Guanghe。Porous biocarrier-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 2009, 63 (1):80~87(SCI:404IK;EI:20090211853717)
9.张应华; 刘志全; 李广贺; 张旭。土壤苯污染引起的饮用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土壤学报。2008
10.徐慧纬; 刘万霞; 张旭; 李广贺; 杨姗姗。富硫酸盐矿井排水中空纤维膜供氢自养脱硫。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1.王允; 张旭; 张大奕; 李广贺; 周贵忠。用于地下水原位生物脱氮的缓释碳源材料性能研究。环境科学,2008
12.张海*,张旭,钟毅,李广贺,张荣社。潜流人工湿地去除大庆地区湖泊水体中石油类化合物的研究。环境科学。2007,28(7):1449~1454
13.王蓓,张旭,李广贺,钟毅。芦苇根系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纵向迁移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281~1287
14.张海,张旭,梁军,李广贺,张荣社。处理含油地表水体的潜流湿地填料筛选及其性能评价。环境科学学报。2007,27(7):1121~1126
15.张应华,刘志全,李广贺,张旭。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健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科学,2007,28(7):1409~1415
16.张静,张旭,李广贺,张鸿涛.2006. 潜流湿地中填料的理化作用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27(5):874-879
17.钟毅; 李广贺; 张旭; 金文标; 杜譞。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地学前缘 ,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1期
18.李旭东; 周琪; 张荣社; 张旭; 李广贺; 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地学前缘 ,2005年 S1期
19.张荣社; 李广贺; 周琪; 张旭。潜流湿地中植物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中试研究。环境科学 ,2005年 04期
20.张荣社; 李广贺; 周琪; 张旭。潜流人工湿地负荷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环境科学 2006年 02期
21.张玲; 李广贺; 张旭; 张荣社; 唐翀鹏; 滇池人工湿地的植物群落学特征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年 05期
22.张静,张旭。人工湿地应用于城市社区的可行性分析。城市水景观与水环境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2005.5,杭州
23.李宇华,张旭,李广贺,金文标。苯污染地下水系统反硝化菌分布及其净化过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6):12~15
24.张海,张旭,张荣社,梁军,李广贺,钟毅。水平潜流湿地对地表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0~184
25.陈嫣; 李广贺; 张旭; 卢晓霞; 张玲。石油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与降解效应。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6):784~787
26.贾建丽,李广贺,张旭,卢晓霞,戴冬娟,钟毅.基于PCR-DGGE技术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态性。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9):1217~1220
27.贾建丽,李广贺,张旭.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中试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005,25(3):339~342
28.钟毅,李广贺,张旭,戴冬娟,贾建丽。石油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强化生物修复效应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0~184
29.戴冬娟,李广贺,张旭,钟毅,贾建丽。酸性土壤环境石油生物降解效应。环境科学,2005, 26(3):146~151
30.Peng Jiong, Li Guanghe, Zhang Xu, Huang Ju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in hydrocyclone with separation screen. 6th Inter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s Analysis and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 Water Management. 2004, November 3-5. Beijing, China. 357-362
31.Guo Huaming, Zhang Dayi, Zhang Xu, Lu Chang-ai. Water balance and nitrogen transport at aeration zone related to feitilizaton practices. 6th Inter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s Analysis and Integrated Assessment in Water Management. 2004, November 3-5. Beijing, China. 327-333
32.Ling Zhang, Guang-he Li, Xu Zhang. Effects of root exudates of wheat stressed by different Cd concentration on vegetable seeds g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ugust 14-15, 2004, Beijing, China.
33.Zhang Ling, Li Guang-he, Zhang Xu, Tang Chong-peng. A primary study on the biomass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wetland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logical processes. October 4-8, 2004.Shenyang, China.
34.张玲, 李广贺, 张旭. 2004. 人工湿地中6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研究. 第六届全国环境水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
35.张玲.、李广贺.、张旭。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生态学杂志,2004年02期
36.唐翀鹏、张旭、李广贺。沸石-茭白复合床技术脱氮中试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2期
37.黄俊、张旭、彭炯、李广贺。暴雨径流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与输移特性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38.王宏、李广贺、张旭、周鲲。暴雨径流固态污染物旋流分离研究。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3~16
39.薛玉、张旭、李旭东、李广贺。复合沸石吸氮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污染。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43(6):854~857
40.李旭东、李广贺、张旭、何小娟、张荣社。沸石床处理农田暴雨径流氮磷中试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9期
41.李旭东、张旭、薛玉、李广贺、张荣社。沸石芦苇床除氮中试研究。环境科学。2003, 24(3): 158-160
42.Jianli Jia, Guanghe Li, Yi Zhong. Microbial eco-system of the contaminated soil with petrochemical hydrocarbons in the oilfields of northern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2003, 11: 216-220
43.X.Lu,X.Zhang,G.Li,Production of biosurfactant and its role in the biodegradation of oil hydrocarbons,J ENVRON SCI HEAL A 38(3):483~492,2003
44.邵辉煌、李广贺、章卫华、张旭。包气带土层中重质油的生物可降解性。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5):708~710, 2002
45.章卫华、李广贺、张旭。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环境科学研究,vol.15, No.2,2002
46.卢晓霞,李广贺,张旭,章卫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氯乙烯的微生物脱氯。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47.卢晓霞、李广贺、张旭。水环境中不同氧化还原条件的氢浓度特征。环境化学, 21(1):1~6, 2002
48.李广贺、张旭等。土壤残油生物降解性与微生物活性。地球科学,Vol.27, No.3, 2002
49.卢晓霞,李广贺, 张旭,厌养条件下有机氯代烃污染物的氧化降解,环境科学, 23 (4): 37-41,2002
50.Li Guanghe, Zhang Xu, Lu Xiaoxia,Integrated Attenuating processes of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by petrochemical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Seminar of JSPS-MOE Core University Program on Unrban Enveriment。January 15~16, 2002, , Kyoto University, Kyroto, Japan
51.章卫华、李广贺、张旭,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环境科学研究,vol.15, No.2,2002
52.邵辉煌、李广贺、张旭,包气带土层中重质油的生物可降解性,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2, No.5, 2002
53.卢晓霞,李广贺,张旭,章卫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氯乙烯的微生物脱氯,环境科学 2002年02期
54.卢晓霞、李广贺、张旭,水环境中不同氧化还原条件的氢浓度特征,环境化学,Vol.21, No.1, 2002
55.李广贺、张旭等,土壤残油生物降解性与微生物活性,地球科学,Vol.27, No.3, 2002
56.张路,张鸿涛,张旭,天津开发区电镀废水处理中心工艺探讨,给水排水 2001年06期
57.章卫华、李广贺、张旭,土层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索氏抽提流程改进及回收氯仿资源化研究,中国环境监测,N0.3, 2001
58.卢晓霞、李广贺、张旭,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环境与资源--2001年中国博士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环境科学技术,p114-118, 2001
59.张旭、李广贺,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环境科学,Vol.22, No.4, 2001,pp108-110
60.章卫华、邵辉煌、李广贺、张旭,污染包气带土层营养评价及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088 -1/X.32,2001.4,pp182-185
61.邵辉煌,李广贺,章卫华,张旭,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现场控制性因素的评价,中国环境科学 2001年06期
62.邵辉煌、李广贺、章卫华、张旭,影响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088 -1/X.32,2001.4,pp177-181
63.卢晓霞、李广贺、张旭,不同电子接受体/给予体存在条件下四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088 -1/X.32,2001.4,pp95-100
64.张旭、李广贺,铁屑/焦炭去除地下水中石油化工污染物试验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088 -1/X.32,2001.4,pp78-81
65.Li Guanghe, Huang Wei, Zhang Xu, “Enrichment of degradation microbes and bioremediation of petrochemicals contaminants in polluted soil”,Water Research, Vol.35, No.15, 2000;(SCI、EI)
66.Li Guanghe, Zhang Xu, “Transport and degradation of phenol in groundwater at Four Ashes”, Tsinghua Press, Vol.11,No.3, 2000
67.Li Guanghe,Zhang Xu,Huang Wei,“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polluted soil”, J. Enviro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Part A, Vol.35, No.2, 2000, p177-188;(SCI、EI)
68.张旭、李广贺,“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试验研究”,清华大学学报, Vol.40, No.11, 2000
69.张旭、李广贺、金彪,“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生物活性炭净化技术”,环境工程, Vol.18, No.3, 2000, pp12-14
70.金彪、李广贺、张旭,“吹脱技术净化石油污染地下水研究”,环境科学, Vol.21, No.5, 2000
71.李广贺、张旭、黄巍,“石油污染包气带中降解微生物分布特性研究”,环境科学, Vol.21, No.4, 2000,p61-64
72.张旭、李广贺、金彪,“含石油类污染物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给水排水,Vol.25,No.2,1999
73.金彪、李广贺,张旭“吹脱技术去除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研究”,污染控制技术,Vol.11, No.3, Sep.1998, pp129-131
74.张旭、李广贺,“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净化技术研究”,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pp218-225
75.李广贺、张旭、黄巍,“污染地下水治理技术应用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pp157-164
76.Li Guanghe,Huang Wei,Zhang Xu, “Natural attenuation and 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soil”,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Chellenges Posed by Urban and Industrial Contaminants,Proceeding of 1999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Conference, Australia,pp705-712
77.Li Guanghe, Zhang Xu,“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n polluted groundwater, Groundwater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Volume 1, Problems,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Edited by John Chilton, 1997
78.Zhu Hong,Zhang Xu.“Computer Software ZHDQ for Calculation Regional Atmospheric Pollution EIA,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ir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HLJ Province,Harbin,1996
79.张旭,王宝贞,朱宏。“厌氧消化体系的酸碱性极其缓冲能力”,中国环境科学,Vol.17, No.6, 1997,492-496
80. 张旭,王宝贞,朱宏。“厌氧消化体系的多相化学平衡“,中国沼气,Vol.15, No.3, 1997,3-7
申请专利、注册软件
1.张旭,李广贺,周琪等。国家发明专利“氮磷污染控制的复合湿地生态方法及其系统”,ZL03121947.0
2.李广贺,张旭,王宏等。国家发明专利“多功能复合型固-液旋流分离器” , ZL02153487.X
3.张旭,周贵忠,李广贺等。国家发明专利“用于生物法水处理的控释高分子碳源材料的制备方法”, ZL200510011120.2;
4.李广贺,金文标,张旭。国家发明专利“苯反硝化降解菌及其应用”, ZL200410038039.9;
5.李广贺,金文标,张旭。国家发明专利“一株苯反硝化降解菌及其应用”, ZL200410038040.1;
6.李广贺,张旭,梁玉婷等。国家发明专利“循环式填充菌剂与生物载体复合制备器”, ZL200510002740.X;
7.李广贺,金文标,张旭等。国家发明专利“治理油污土壤的方法及其专用菌群”, ZL200510011257.8;
8.张旭,徐慧纬,李广贺,杨姗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功能的强化自养生物脱硫的装置”,200910080607
9.张旭,杨玉环,李广贺,“高效除氟吸附剂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200710176919.6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