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校介绍
淮阴工学院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农多学科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省属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现有北京路、枚乘路2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7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600余人,在校研究生(含联合培养)50余人。2011年被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之一,办学条件优越。现有15个教学单位,47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6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工程教育中心,8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拥有全省唯一的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全国唯一的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共建省级研究平台。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富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36人,其中专任教师93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75人,博士、硕士77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7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1个,市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市级“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34人。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等各类科研项目330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省级科技奖励3项,市科技进步奖57项,获批专利135项;发表论文4046篇,其中核心期刊1207篇,被SCI(E)、EI、ISTP收录506篇。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8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NorthwesternPolytechnicUniversity)、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ofNewEngland)、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ationalInstituteofInformationTechnology)、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GeneticComputerSchool)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每年有多名学生出国留学,有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并长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
学校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1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率达90%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学校和文明单位,获评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称号,是广大学生求学成才、缔造未来、成就人生的理想选择。
二、专业领域支撑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介绍
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术队伍。目前共有教师42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15名,博士22名,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4名,企业硕士生导师16名;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学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等多人。学科坚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资源,在绿色化学工艺、材料化学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已形成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学科建有“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转化与过程集成工程实验室”以及6个市级研发平台,与企业共建了“国家级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拥有较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近五年,学科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已联合培养博士、硕士53人。
三、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招生专业和人数
1.招生专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085216化学工程)。
2.学制:全日制,2.5年。
3.招生人数:30人,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略作调整。
五、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六、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1)网报时间:2012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29日(每天9:00-22:00)。
(2)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
2.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2012年11月10日—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按规定缴纳报考费,现场拍照并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核对后确认。
七、考试安排
1.准考证
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初试
初试时间:2013年1月5日—1月6日。
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两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
3.复试
我校根据国家录取政策、招生规模以及考生初试成绩、学习经历等情况确定复试名单,达到国家2013年一区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考生一般均可参加我校复试。在复试前我校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复试时间:2013年4月中旬前。具体时间届时将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公布。
复试形式:专业课笔试和综合素质面试。
笔试科目:专业综合,包括专业外语、专业基础和实验技术等内容。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录取工作
我校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九、有关政策
除委托培养的研究生外,其他研究生享受以下政策: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上线录取考生全部为公费指标。
2.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设立“新生特别奖学金”,初试总成绩高于国家一区复试基本分数线30分及以上,一次性奖励8000元,高于20分及以上,一次性奖励5000元,高于10分及以上,一次性奖励3000元。
3.我校为研究生设立普通奖学金,授奖面100%,人均600元/月,此外还设有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和其它企业奖学金。
4.研究生可进驻我校“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并享受企业提供的相关待遇。
5.研究生可承担助研、助教、助管等工作,并获得相应津贴。
6.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培养费均为10000元/生·年,总学费为2500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十、联系方式
学校代码:11049
学校主页:http://www.hyit.edu.cn
学校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联系人:孟老师
电话/传真:0517-83559115
手机:18762027959
QQ:18066317
研究生处主页:http://gd.hyit.edu.cn
Email:graduate@hyit.edu.cn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