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研究生导师何方耀介绍如下:
Email:hefangyao@tom.com;920151280@qq.com
学历
1978-1982,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
1978-1990,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
2000-2006,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
履历
1982-1987,西藏拉萨中学任教
1990-2006,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任教,教学一部副主任
2006-2009年,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法学院历史系副系主任
2009迄今,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5年获得正教授职称
2007年获聘为硕士生导师
任教课程
本科生:《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西文史学史》、《世界宗教》、《演讲与口才》
研究生:《中国宗教史专题讲座》、《辩论技巧》
学术兼职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广东宗教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宗教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论著目录
①个人专著、个人编著或主编著作
1)何方耀:《晋唐时期南海求法高僧群体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2)何方耀(合著):《广东宗教简史》,上海文艺出版社百家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3)何方耀(合著):《广东省志·宗教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4)何方耀(合著):《青山依旧——郑群八十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5)何方耀(合著):《风雨同舟新航程——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统一战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6)何方耀(合著):《中国佛学通典》,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
7)何方耀(合著):《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8)何方耀(合著):《碧血烽火铸国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9)何方耀(合著):《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②期刊论文
1)何方耀:《浅谈都市寺院社会服务与管理——以大佛寺为例》,《中国宗教》2013年第5期。
2)何方耀:《都市佛教寺庙管理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以广州大佛寺为例》,《法音》2013年第4期。
3)何方耀:《晋唐时期往来于南海道的中印佛僧故土观念比较——以汉文资料为中心》,《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
4)朱嫦巧何方耀:《高校历史实践教学中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5)何方耀:《初祖达摩的生平行迹和禅学要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16日出版。
6)何方耀:《佛教寺院物业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佛教寺院的实践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7)何方耀:《明末清初的岭南佛寺与中外交通——以广州光孝寺和韶州南华寺为中心》,《学术研究》2012年第8期。
8)何方耀:《营造发挥宗教组织社会公益积极作用的法制环境——以广州的宗教团体为例》,《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9)何方耀:《都市佛教寺庙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定位浅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0)林有能何方耀《十多年来广东的禅宗六祖文化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11)何方耀梁锦筵:《宋代广州“蕃学”与广府学宫渊源考略》,《羊城今古》2012年第3期。
12)何方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新华月报》2011年10月号(下半月)。
13)何方耀:《宗教政策的调整与信教民众向心力的增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30日第31版(专版)。
14)何方耀李建欢:《1840年代西方人眼中的珠江花船》(何方耀李建欢),《羊城今古》2011年第3期。
15)何方耀:《从金堡到今释的夷夏观评析——兼论儒佛夷夏观之异同》,(香港)《九州学林》2010年第四期(秋季)第48-70页。
16)何方耀:《沧海梵影》,《中国宗教》2008年第9-10合集。
17)何方耀:《唐代求法僧携带汉本佛典西行考略》,(台湾)《普门学报》第43期,2008年1月出版。
18)何方耀:《佛教心灵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以“依正不二”理论为中心》,《禅和之声——2008年广东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炎黄世界》2009年第1期(摘要)。
19)何方耀:《晋唐海路佛僧所传译之密教典籍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禅和之声——“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3月出
版。
20)何方耀:《晋唐时期海路交通中往来佛僧的群体考察》,(台湾)《普门学报》,总第三十二期,2006年3月出版。
21)何方耀:《它山之石典范之作——玛丽·博伊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汉译本评介》,《西域研究》2006年第1期。
22)何方耀:《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3)何方耀:《汉唐中国佛门的“边地意识”与梵语学习热潮》,《九州学林》,2005年,第4期162-139页。
24)何方耀:《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层次、内容和核心》,《广东省社会主义学报》2005年第2期。
25)何方耀:《澹归金堡与〈元功垂范〉关系考辨》,《华学》第七辑253-267页,2004年12月出版。
26)何方耀:《解行相应传心法——蔡鸿生〈仰望陈寅恪〉读后》,《学术研究》2004年第7期。
27)何方耀:《宗教群体关系及其协调原则》,《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8)何方耀:《西来初地说华林》,中国禅学研究系列丛书《达摩禅学研究》,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29)何方耀:《晋唐南海道佛僧与商人关系试析》,载《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30)何方耀:《光孝寺——岭南第一古刹》,《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年4期。
31)何方耀胡巧利:《岭南古代民间信仰初探》,《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2)何方耀:《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发展琐谈》,《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年第2期。
33)何方耀:《广东佛教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4)何方耀胡巧利:《关于广州时期佛教史的几个问题》,《岭南文史》2001年第3期。
35)何方耀:《关于培养宗教职业后备人才与宗教统战工作的关系问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
36)何方耀:《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南方日报》1997年7月30日理论版(评为1997年“九七论坛”征文优秀论文奖)。
37)何方耀:《中国宗教活动特点之我见》,《岭南文史》1997年第2期。
38)何方耀:《论宗教统战工作的特点》,《粤海同心》,1997年第2期。
39)何方耀:《文化认同:联系香港和祖国大陆的精神纽带》,《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增刊。
40)何方耀:《从〈六祖坛经〉看中华文化的融汇力》,《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增刊。
41)何方耀:《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出版,被《哲学动态》和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宗
教》转载。
42)何方耀:《统一,民族的基调》,《南方日报》,1994年3月5日第十版。
43)何方耀:《从气功的特点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汉荣书局,1993年出版。
44)何方耀:《新时期广东宗教和宗教统战工作的特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45)何方耀:《魏晋南北朝佛教史藉述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1990年第1期。
何方耀:《中西早期史学史学比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第专集。
科研项目
主持2013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重点课题《“广州通海夷道”与岭南佛教的传播发展》(项目批准号:2013GZZ03)。
主持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委托、广东省社科联授权项目《儒释道三教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2011年12月立项,经费3万)。
主持广东省佛教协会和光孝寺委托项目《光孝寺志》及《光孝寺志资料汇编》(2009年10月立项,经费20万)。
主持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人事厅联合下达的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粤财教[2009]109号):《广东省佛教组织管理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2009年9月立项,经费5万)。
主持的国家级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寺院管理的现状与走向研究——以广东省为例》08BZJ017)(2008年9月立项,经费8万)。
主持校长基金(华农大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广东佛教史》(2006年立项,经费10万)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