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080902 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科学技术知识密集,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片上系统(SOC)设计与仿真;交互式图形处理;音频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控制。
本专业学术梯队完整,师资力量强大,专业实验室装备先进,拥有高性能图形工作站,交互式图形处理平台,先进的嵌入式与 SOC开发平台等。本专业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等。出版多部学术专著与教学用书,其中一部获得国家教委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项目、上海市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课题等30余项,并承担多项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攻关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本专业为硕士研究生所开设课程内容,反映了当前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前沿水平,研究课题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科前沿研究课题。培养研究生具有电路与系统的坚实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应用开发能力,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其中优秀硕士生可提前直接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交互式图形图像处理
02.(全日制)音频数据挖掘
03.(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
04.(全日制)嵌入式系统
05.(全日制)集成电路设计
06.(全日制)片上系统(SOC)设计与仿真
07.(全日制)信息检测与控制
08.(全日制)遥感与信息处理
指导教师:
万旺根教授、刘学峰教授、张金艺教授、朱秋煜研究员、谢亚楠研究员等。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复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变换、检测以及微波与光波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应用。多年来在各种无线通信和军事应用的牵引下,本学科在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电路、微波输能技术、微波毫米波测量新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光电子技术与电磁仿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专业是198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介质测量基地、天线与微波研究开发中心等。近五年来承担十余项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获国家发明奖、优秀教材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十多项。主持召开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美、日、加、澳等国学术界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并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品学兼优且有志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生可直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02.(全日制)微波毫米波电路
03.(全日制)微波输能技术
04.(全日制)微波毫米波测量新技术
05.(全日制)太赫兹理论与器件
06.(全日制)光纤技术与应用
07.(全日制)微波与光结合技术
08.(全日制)计算电磁学
09.(全日制)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技术
指导教师:
黄宏嘉院士、陈振宜研究员、杨雪霞教授、肖中银研究员、杨广立教授、石志东研究员、季敏宁教授、肖诗逸教授等。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0电磁场理论基础
5.复试科目:微波技术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领域重要的研究学科。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通信与接入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与传输技术、光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光纤器件、光纤传感网络等。
本专业是上海市一流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开展通信工程研究所需的成套精密实验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一百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数十项国家、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与奖励,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并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反映本专业最新成就的专业课以及文献阅读课。研究内容大多数是国际、国内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本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学生中的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光纤通信
02.(全日制)数字通信与接入网技术
03.(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04.(全日制)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
05.(全日制)光纤传感网络及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
汪敏教授、王廷云教授、郑国莘教授、甘朝钦教授、刘云启教授、王春华教授、李迎春研究员、王潮教授、彭章友教授、王涛教授、方捻教授、庞拂飞教授、宋英雄教授、邹君妮教授、牟成博教授、徐树公教授、张瞬卿教授等。
招生人数:10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复试科目:通信原理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传输、检测、控制、识别、理解、显示等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领域有:高性能视频处理与编码、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新型显示系统与内容生成、多媒体内容安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通信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及应用、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视频大数据处理、语音信号与声信号处理。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实验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效益显著。本学科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连续得到国家211工程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持,曾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先进重点学科。并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本专业所设课程充分反映信息与通信领域中当前的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内容大都是国家和上海市下达的前沿研究课题,并与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重大项目相结合。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后除一部分攻读博士学位外,大多数到中、外企业从事高技术研发工作。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高性能视频处理与编码
02.(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
03.(全日制)多媒体内容安全
04.(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05.(全日制)通信信号处理
06.(全日制)盲信号处理及应用
07.(全日制)新型显示系统与内容生成
08.(全日制)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09.(全日制)视频大数据处理
10.(全日制)语音信号与声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
方勇教授、张之江教授、安平教授、张新鹏教授、黄素娟教授、刘志研究员、张海燕教授、王国中教授、管业鹏教授、沈礼权研究员、钱振兴教授、冯国瑞教授等。
招生人数:4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5.复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备 注:
本专业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源于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综合,是我国先进医疗器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学科。本专业以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着重研究数字诊疗技术与装备,为医疗设备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已取得十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的科研成果,其中两项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了数本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专著和教材。并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本专业自1984年获批建立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数百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一部分出国深造以外,大多数到中外企业,主要从事医学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医学仪器及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临床医学工程和数字医疗等方面的工作。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与控制
02.(全日制)生物医学电子学及仪器
03.(全日制)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
04.(全日制)神经信息处理
05.(全日制)医学信息学与数字医疗
06.(全日制)医学人工智能
07.(全日制)生物医学材料
08.(全日制)生物技术
说明: 01-06方向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07-08方向在上海大学医学院(筹)培养。
指导教师:
01-06方向:严壮志教授、李颖洁教授、施俊教授等
07方向:苏佳灿教授、邓勇辉教授、曹旭教授及曹烈虎副教授
08方向:胡宏岗教授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1信号与系统
5.复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备 注:
报考07-08方向的考生在上海大学医学院(筹)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报考其他方向的考生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