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能源化学工程系专业介绍如下:
为了适应国家以及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新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强化学科交叉和联合,在教育部批准下,化工学院能源化工系于2011年成立,目前有1个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6~20人/年。鉴于前期的大量积累和准备,我校能源化工专业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十个能源化工专业之一。
师资力量:本系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目前具有教师8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哈工大百人计划人才1人,教授3人,讲师5人;教师博士化率100%,具有海外经历者占教师总数的75%,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背景多样,结构合理,体现交叉学科特色。同时,师资队伍正在进一步的大力加强建设中,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
学生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需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重大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和应用型人才。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能源结构、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的基本化工过程;具备能源现状调查、能源动态预测、前沿能源的了解与综合运用的基本能力;熟悉能源化工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前沿及其在中国和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功能晶体材料的制备;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原料的转化研究;无污染、低能耗多晶硅新技术的研究;多晶硅高效回收新技术;LED用荧光粉的研制;LED新型散热器材料的合成;LED封装材料等。其中无污染、低能耗多晶硅新技术、多晶硅高效回收新技术、红外晶体与器件技术等都已经产业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时和国内外著名的太阳能电池、LED等企业、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践、继续深造以及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主干课程:能源工程及新材料、太阳能电池工艺学、能源催化基础、生物质能源与化工、硅材料化工等
就业方向:近年来国内能源化工行业的增长率已高于GDP增长率,能源化工专业技术及由其衍生出来的其他科学技术,正在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业去向可以是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能源产业体系和科研机构,同时也面向未来5~10年的能源领域产业及研发工作的重大需求,面向国内乃至国际新能源领域的重点科研项目,面向新能源材料研发与能源化工技术开发。据调查,报考能源化工类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尤其是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报考情况,填报能源化工类的学生比例很高。从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能源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高校其他专业前列,合格毕业生供不应求。
1.历史、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理念:
催化科学与工程系于2008年随化工学院的成立而诞生,拥有硕博士授予权。工业催化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催化在石油、化工、环境、生物、制药等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催化系的中期目标:特色鲜明的催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催化系的教师理念:享受工作,尊重,开放,合作。
催化系的人才培养理念:享受学习,主动,批判,探索。
催化每年招生名额硕士7-8人,博士4-5人。在读硕士生7人,毕业10人(均在国际著名公司和大型科研机构和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如Total、华为等,工作地点如上海、深圳、南京、西安和威海)。在读博士生6人(其中2人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河滨分校公派联合培养)。催化系正在筹备“工业催化”本科专业的建设。
2.师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
催化系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外籍1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均具有3年以上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所的化学、化工、物理、材料多领域学习或工作经历。催化系与众多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学术交流活跃,三年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访问近20人次,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多人获聘哈工大名誉、客座教授(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Prins院士,美国Delaware大学Sandler院士,丹麦Aarhus大学Besenbacher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Stellacci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刘景月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汪文川教授,北京大学黄建滨教授,清华大学石高全教授)。
催化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催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侧重对催化机理的理解,包括催化剂制备、表征研究,催化反应的理论、模拟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包括石油化工、环境、能源、制药用催化剂的改进和研制。催化系已开展了氧化物表面化学,多孔材料制备,分子自组装,液体性质和反应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先进表面表征手段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研究等。
催化系近几年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教师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以及人才项目。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