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介绍如下:
运动人体科学
专业代码:040302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专门人才,能够胜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相关的技术工作。
基本要求:
1.必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风、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具有较扎实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工作及研究中的文字处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问题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撰写论文摘要。
5.了解体育运动专项知识,至少熟悉1项运动项目,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点主要培养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健康促进指导、体育工程研究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有解决体育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目前拥有运动生物力学、体质与健康、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工程五个研究方向。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体质健康监测与研究中心和体育科学研究所,设有人体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心肺机能评价与体质研究、人体测量仪器和体育器材的开发研制等实验室。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相关领域取得丰硕研究成果。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辽宁省教委、大连市科委及大连市体育局等各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国家体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马约翰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该硕士点已经形成了运动生物力学、体质健康与促进和体育工程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适合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力学、控制、计算机和体育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报考。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27人,已经毕业硕士研究生有的考取博士生继续深造,有的在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运动生物力学,合理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全面分析竞技体育人体日常活动行为中的相关因素,侧重分析关键因素对运动成绩和人体负荷的影响等应用研究。
2.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依托体质健康监测与研究中心,开展针对不同人群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运动处方开发研究。
3.运动医学应用研究,主要基于统计学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育运动与生活习惯进行科学分析,探讨人体运动机能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医学知识进行监督与指导,从而达到预防运动损伤及运动康复,为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机能提供依据。
4.人体运动训练与机能监控,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侧重研究人体运动与呼吸机能及心血管机能在运动过程中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5.体育工程研究,依托理工类院校的学科优势着重学生体质监测及测试手段应用开发研究、人体运动动力学检测手段等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运动人体科学业的实践前沿,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运动人体科学导师组由4名研究生导师构成。导师组在学科点长领导下集体把关、协同指导,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落实,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和预答辩,督促、指导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开学一个月内完成研究生和导师互选工作,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6.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开题工作。在论文开题前,要完成至少一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开题工作由导师所在二级学科组织进行,第一次开题未通过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须重新选题,第三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应延期毕业。开题结果上报研究生院备案。
7.第六学期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学位论文题目须与开题题目基本一致,否则不予安排答辩。
学习年限:
学制3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制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超过4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时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学位必修课、专业必选课、选修课。
1、学位必修课分为校管课程及部管课程,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必选课和选修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2.补修课程,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在在读期补修运动人体科学本科课程中的《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补修课不记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中期考核要求
研究生入学一年半,课程学习基本结束时,要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工作由学科点负责。
考核内容: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读书笔记、专题报告、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情况等。
考核方法:研究生对自己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发表论文情况做出全面总结,将读书笔记、专题报告和发表论文,由导师做出评语后上报,经评议后做出综合评价,实行选优汰劣的分流机制。经过中期考试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者,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或不安心学习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经过中期考核,终止学习,取消学籍。
六、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
硕士生自第三学期起经导师同意进入到相关研究课题组开展学习研究工作或者教学实践工作。
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担任本科课程的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辅导;参加教研室业务进修学习;积极参与体质监测研究中心进行实习等。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由教研室统一安排,教研室对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课程安排上报研究生院审批。
科学研究主要包括:选读相应研究方向的著作和文献,有较详细的读书笔记或书评,并写出相应的至少二篇专题研究报告(至少3000字/篇),由导师做出评语,将做为专业课成绩的一部分。研究生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应是文献综述或开题的核心部分。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大连理工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七、学位论文要求
1.研究生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为此,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跨学科的研究选题,开题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家3-5人),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才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在硕士论文开题前,应完成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有较大信息量的文献综述(3-5千字)。开题工作由导师所在二级学科组负责,学科指导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检查督促。
2.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但应分清职责,明确区分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范畴。论文中的资料要详实可靠,观点正确,思路清晰。论文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学位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在每年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正式申请学位,提交论文。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申请论文进行资格初审和质量初步评审,对不合要求者不予安排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
4.在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对研究进度要求提出意见。论文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研究方法得当、文献信息量全面而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结论科学、准确,有个人独到见解,核心部分达到公平发表水平。
5.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八、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弗拉基米尔.扎齐奥尔斯基主编陆爱云译审.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损伤的预防[美].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2.田野著.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
3.邓树勋.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
4.曲绵域,高雪秋等主编著.实用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
5.曲绵域,田保洋编著.运动创伤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
6.李建设,潘慧炬,陆阿明编.运动生物力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李世明著.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
8.<<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编.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高级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
10.马启伟主编.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11.康斌主编.骨骼肌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科技出版社
12.关心民主编.医学神经生物学.科技出版社
13.张力为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北京
14.李佑文等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15.谭郁玲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化导刊》及体育类核心期刊范围内的各大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omechanics,Gait & Posture,Human Movement Science。
九、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的2-6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目录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践》。
十、学位论文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