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区域经济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影响加深,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活跃的背景下,顺应时势而于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设立的, 2004年开始面向国内外正式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本学科专业的设置时间虽短,但学科点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已有厚实的研究和师资积累。特别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及区际经济关系的研究一直处在前沿状态,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区域开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区域经济双向发展,人、社会、自然和谐的发展观;90年代在地缘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开发理论研究、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发展中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等领域一直保持着先进姿态。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正处在活跃创新时期,本学科专业面向新时期、新形势,以新起点、新姿态、新思维,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建构区域经济研究的新理念,发扬本学科点的教研传统,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贯学风,特别是充分发挥中央民族大学多民族文化资源聚集的优势,在区域经济理论建设中注入民族文化的新因素,强化人的主体地位和区域经济的人文色彩,充分显示本学科专业的新特色、新高度、新活力。
本专业研究方向积极适应开放背景下区域发展竞争、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对理论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努力体现研究领域的空间容量、演化前景、学术规范及相互间互补的具体要求,设置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开发、区域投融资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方向,逐渐完善、稳定研究方向的内容和结构。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要求具有远大的理想,务实的作风,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关心国情民生,关心社会发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积极工作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守信敬业的真诚;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积极投身、参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敢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专业学习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开阔的理论视野,了解中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能够把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善于独立思考,不畏权威,勇敢探索学科专业前沿问题;能够把个人的学习、研究自觉融入本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事业之中,并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就业目标:要求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以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竞争力,能够胜任国民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够胜任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能够胜任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同时,兼备管理、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性。
三、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 区域经济规划 2. 区域经济开发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区域投融资研究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教学组织方式的总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导师组协作与导师学术专长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课堂教学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
导师应当注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定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研究情况,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注意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
对学生强调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学术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写作、研究作风,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
为了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立志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一代新人,教学和研究工作要特别注重教书育人和与科研结合的原则,时刻为民族地区实际经济建设服务。
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导师组制度,将群体优势与导师学术专长优势相结合。
创造条件,组织研究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研讨会、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