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生物学专业简介
本学科生物学课程教学始于1986年。2006年获批遗传学和生理学2个硕士点和浙江省高校生理学重点学科(A),2011年设立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校硕士生200余人,已授学位200余人。
本学科硕士点依托浙江省“临床检验诊断学”重中之重学科、检验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视觉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模式生物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在线粒体遗传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的个体化诊疗、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传感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鲜明的研究特色,为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科学术团队由各层次优秀人才组成,学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正高职称人占25%,博士学位获得者占55%。包括国家****1人,浙江省****4人等。近年来,学科成员先后主持973前期专项1项、973分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科技厅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5项。总计科研经费大于6000万元。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Molecularcell、Hepatology、PNAS、JBC、Genomics等国际一流杂志,授权专利7项。该学科拥有浙江省生物技术重点专业,《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国家精品课程,近五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专著15部,主编、副主编教材20余本。本学科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近五年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7项,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及20余名研究生前往美国、加拿大进修和学习,主办国际线粒体生物医学会议3次,检验医学国际会议2次。
学术带头人:
吕建新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遗传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等编委,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主编出版多部教材。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等省部级奖励。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浙江省优秀教育成果奖2项。
高基民教授,博士,博导,浙江省高校第三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录选第二批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浙江省高校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浙江省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获国家II类新药证书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拥有发明专利三项、已申报发明专利两项。曾承担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项目、军队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为国家精品课程“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出版专著2篇。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黄传书教授,博士,博导,入选第六批国家****,曾就职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Nelson环境医学系教授、副主任,Nelson环境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预防中心主任,现为温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致癌物的相关致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在转录因子NFAT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砷暴露致癌效应的分子机制、PI-3K/Akt通路在肿瘤发生以及作为化疗靶点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期间在JCellBiol,CancerRes,MCB,JBC,JCS等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98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71篇)。承担多项NIH基金,担任美国NCI/NYU癌症中心执委,美国NIH(卫生研究所)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美国DOD(国防部)相关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等。
顾海华教授,博士,硕导,入选浙江省****,曾就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副教授,现为温州医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细胞信号传导与疾病包括癌症发病机理和检测的研究,学术论文曾在Nature,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Molecular Cel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引用总次数大于3000次。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美国血液学协会会员,美国细胞生物学协会会员。曾获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癌症基础研究奖学金,美国癌症研究协会SusanG.Komen乳癌基金会事业发展奖,和美国血液学会青年学者奖。研究方向包括:1)细胞信号传导蛋白在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和癌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的功能和机制。2)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对促进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机制。3)探索接头蛋白Gab2作为克服卵巢癌转移的一种新的治疗靶标和生物标志。
本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
遗传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线粒体相关疾病发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对药物性耳聋、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男性不育症等疾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及发病的线粒体分子机制的研究。(2)代谢性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通过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转录组学技术、模式动物模型等对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研究其早期诊断及分子分型的标记物,以及疾病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3)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研究,利用CGH和MLPA技术,建立染色体微小缺失微小重复筛查和诊断体系,为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提供检测手段和理论依据。(4)复杂疾病的遗传基础和表观遗传机制,从功能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水平上研究生物学表型的表观遗传代码,以及在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着重于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同时致力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基因组、转录组、DNA甲基化以及非编码RNA的比对定位、功能注释和结果可视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学科方向导师有:吕建新团队:包括吕建新教授,李伟副教授,唐少华主任医师,钟连进副教授;管敏鑫团队:包括管敏鑫教授(兼),金龙金教授;孙中生团队:包括孙中生教授,唐开福教授,鲁新成教授等。
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技术):温州医科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始于2004年,依托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海洋生物与海岸带管理等方面研究,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红树林引种移植、特种水产品养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海岸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学术特色,先后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科技部、农业部、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科研经费充裕。
学科方向导师有:PichaiSong教授,谢起浪教授,陈少波教授等。
细胞生物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线粒体生物医学及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1)线粒体生物医学:包括线粒体DNA异质性突变在肿瘤形成、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线粒体复合体I功能异常的致癌机制研究、细胞自噬相关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线粒体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线粒体生物合成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线粒体复合体I功能异常的基因治疗研究、线粒体复合体I组装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与弱精子症的相关研究等方面。(2)以自噬相关线粒体蛋白质为切入点,研究其与细胞自噬/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功能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检测已知的自噬通路相关分子的改变及表达谱芯片分析等方法研究目的线粒体蛋白影响自噬的分子机制。(13)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包括以erbB-2受体为靶向的活化T细胞的抗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肿瘤靶向性HCVcore-RGD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研究、microRNA在肿瘤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研究等方面。2、线粒体生物医学:包括线粒体DNA异质性突变在肿瘤形成、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线粒体复合体I功能异常的致癌机制研究、细胞自噬相关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线粒体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线粒体生物合成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研究、线粒体复合体I功能异常的基因治疗研究、线粒体复合体I组装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与弱精子症的相关研究等方面。(3)以自噬相关线粒体蛋白质为切入点,研究其与细胞自噬/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功能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检测已知的自噬通路相关分子的改变及表达谱芯片分析等方法研究目的线粒体蛋白影响自噬的分子机制。
学科方向导师有:白益东教授,吕斌教授,李红智教授,刘丹慧教授等。
微生物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重要肿瘤相关病原蛋白的免疫信息学、微生物的基因组分析、微生物重要性状相关资源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及环境微生物的非培养化检测方面开展特色工作。包括(1)通过基因组信息学的技术和方法,对临床重要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君、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等)进行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功能注释,筛选与验证新的耐药性、致病性相关功能基因,进行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和耐药性机理研究;(2)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研究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尤其T细胞免疫无能和免疫耐受对控制感染作用和机制。
学科方向导师有:万康林教授,包其郁教授,楼永良教授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临床生化检验和实验室诊断: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脂代谢异常的遗传学机制,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机制,脂氧化及氧化脂蛋白的病理作用,由肥胖、代谢综合征发展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糖代谢中间产物在糖尿病的发生、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的研究,以及及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预防和治疗研究。2、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的机制研究:1)细胞信号传导蛋白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以及调节肿瘤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研发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为肿瘤检测,预兆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2)肿瘤标志物及肿瘤早期诊断试剂盒的研发。3、铁硫簇组装的分子功能研究:1)铁硫簇组装的生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2)铁硫蛋白及铁硫中心功能的鉴定研究;3)一氧化氮修饰铁硫簇后的修复机制研究。4、糖化学和糖生物学:1)糖类药物的开发研究(抗病毒药物、抗糖尿病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等)。2)糖脂生物传感器的研究。5、自由基生物学: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细胞中铁硫中心生源机制、一氧化氮(NO)对铁-硫簇的损伤和修复机制以及超氧化调节子(SoxR)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等研究。
学科方向导师有:黄传书教授,孟庆贺教授,顾海华教授,丁焕根教授、刘珍教授等。
生物物理学: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线粒体蛋白质量控制的调控机制与疾病、自由基医学、线粒体蛋白晶体结构等。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敲除小鼠、细胞、酵母等多种模式生物开展相关研究。集中在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剂及电子传递链机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晶体结构、线粒体氧自由基代谢机制、线粒体蛋白质量控制与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及肿瘤等)研究。
学科方向导师有:吕斌教授,祝建洪教授等。
分子生物毒理学: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的发育、生殖、神经和致癌毒性的分子毒性机制。主要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如胚胎显微注射、Morpholino基因下调、CRISPR/Cas9基因敲除等,并结合模式生物斑马鱼(包括各种转基因品系和多种突变体)来研究包括溴系阻燃剂(如PBDEs)、全氟辛烷酸(PFOS)、环境雌激素(如BPA)、重金属(如Pb和Cd)和有机农药等各种环境污染物单独或者复合污染的毒性的内在分子机制。
学科方向导师有:黄长江教授,董巧香教授,杨东仁教授等。
环境卫生健康科学: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正常干细胞、癌干细胞、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和癌症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的高危影响因素如衰老、环境雌激素、电离辐射、酒精等作用于乳腺发育和增殖不同阶段的乳腺干细胞,进而导致乳腺产生癌前病变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目标主要为了阐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进而可以实现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研究手段包括乳腺干细胞的分选、体外培养、鉴定和再生。模式生物以不同品系的转基因小鼠为主,同时也采集人体乳腺进行原代培养。主要使用技术包括流式细胞分选、转基因小鼠谱系追踪、实时细胞培养追踪、免疫组化、CRISPR/Cas9基因敲除、RNAseq全转录组测序和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等。
学科方向导师有:董巧香教授,黄长江教授,杨新军教授等。
来源未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