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学院研究
- 所属分类:
学校管理
- 作者:
徐书墨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8056
- 出版日期:2012-7-1
- 原价:
¥15.00元
现价:¥11.90元
图书简介
《华文学院研究》内容介绍:20世纪初,一所美国的华文学院出现在中国北京,时值西方传教运动复兴。经过30年的时间,“华文学院”从汉语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的中心。华文学院成长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远东局势的发展,它的成长也体现了美国中国学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化中国学转变的过程。 我们应该感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大学研究院的约翰·里根,正是因为好奇心驱使他为我们打开了一座沉睡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宝库。那是 1996年,约翰·里根教授在学校图书馆的地下室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二十几个布满灰尘的箱子。箱子内的资料记载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存在于中国北京的一所学院——华文学院。资料里涉及华文学院诸多方面的信息,涉及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日美关系,这些资料填补了历史空白。 这些史料的发现为中国近现代史、美国教育史、中美关系史、美国现代中国学以及文化教育研究等诸多领域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读者可能会问,华文学院从19世纪末在北京始创,至1949年被迫关闭,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人们不知道有这样一批资料存在,竟让它沉睡数十年?为什么它会存放在美国克莱蒙大学图书馆?原因有二。一则,华文学院是一所美国人在华建立的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主要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国研究。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该校的正常运作受到了阻碍,尤其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该校院长裴德士分析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而意识到该学院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已经无法保证。于是,裴德士返回美国,积极与高等学校及学术机构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合作将华文学院迁回美国继续办学。裴德士及其领导的华文学院得到了加州学界的热烈欢迎,学院在1939 年落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赴华美军军官的汉语学习和文化培训基地。学院的大量资料和图书馆的藏书也被分批运回美国,这一过程得到了时任美军驻华总司令史迪威将军的大力支持。20 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裴德士院长一直努力在中国恢复该学院。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教会背景的华文学院复校的愿望成为泡影。1949年,华文学院在北京的校园被中国政府接管,其美国的董事会也最终解体。 受“冷战”影响,中国政府排斥美国留下的一切“遗毒”,而美国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回避中国问题研究,尤其在“麦卡锡主义”笼罩下,中国学被打入“冷宫”。这就是这笔宝贵的历史资料沉睡百年的原因之一。二则,20世纪60年代,华文学院的董事会最终在美国加州克莱蒙大学解体,董事会将该校的全部档案资料和华文学院图书馆的部分藏书(大概5000余册) ,移交给克莱蒙大学保存。目前,这些档案已经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大学哈诺德图书馆里最重要的特别典藏,其中大部分英文文献和资料由“特别藏书”部门管理,中文藏书被放置在一个图书密室,并由图书馆亚洲研究部管理。里根教授发现这笔资料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随着中美关系不断升温,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大量研究机构、智囊集团以及学者对中国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曾经在中美关系研究以及美国的中国研究上盛极一时的华文学院浮出水面也是历史的必然。 华文学院成立于1910年,是由美国和英国教会共同创办的一所汉语学校。最初的目的是为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学习汉语服务,其主要职能是辅助美国在华的传教事业,然而它客观上却影响了美国早期的传教士汉学。一些来华传教士通过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将其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并传到美国。1916年,中国青年基督教会(YMCA)派裴德士前往华文学院担任校长。裴德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来华后在金陵大学汉语系学习汉语,后人德国汉堡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及教学法。裴德士任校长后,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所语言学校改造成美国在华十分重要的中国学学院。1924年,哈佛大学根据美国铝业大王霍尔遗嘱的要求,要在中国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以共同承担遗嘱留下的“海外教育基金”遗产方式,建立一个机构来进行中国问题研究。当时的华文学院以其中国学方面的研究专长,成为哈佛考察合作的第一候选人。燕京大学为了合法地参与到遗产继承方案之中,与华文学院达成合校协议。最终,哈佛大学与合校后的燕京大学(华文学院并人燕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华文学院和燕京大学的合作是短暂的,由于办学理念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在哈佛燕京学社成立后不久,燕京大学与华文学院的合作终止。裴德士院长重返美国寻找新的资金支持,他惊喜地发现美国西部学术界对中国研究十分感兴趣,并给予他极大的资助,加州的数十所高等学校成立了“加州大学在中国”基金。与美国加州诸大学的合作,为华文学院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大好的契机,而华文学院也为美西中国学学院化的形成助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华文学院重返中国继续办学的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其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在岁月流失中静静地安睡了近一个世纪。 《华文学院研究》的作者是徐书墨。
目录
《华文学院研究》内容介绍:20世纪初,一所美国的华文学院出现在中国北京,时值西方传教运动复兴。经过30年的时间,“华文学院”从汉语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的中心。华文学院成长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远东局势的发展,它的成长也体现了美国中国学从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化中国学转变的过程。 我们应该感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大学研究院的约翰·里根,正是因为好奇心驱使他为我们打开了一座沉睡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宝库。那是 1996年,约翰·里根教授在学校图书馆的地下室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二十几个布满灰尘的箱子。箱子内的资料记载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存在于中国北京的一所学院——华文学院。资料里涉及华文学院诸多方面的信息,涉及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日美关系,这些资料填补了历史空白。 这些史料的发现为中国近现代史、美国教育史、中美关系史、美国现代中国学以及文化教育研究等诸多领域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读者可能会问,华文学院从19世纪末在北京始创,至1949年被迫关闭,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人们不知道有这样一批资料存在,竟让它沉睡数十年?为什么它会存放在美国克莱蒙大学图书馆?原因有二。一则,华文学院是一所美国人在华建立的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主要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国研究。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该校的正常运作受到了阻碍,尤其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该校院长裴德士分析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而意识到该学院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已经无法保证。于是,裴德士返回美国,积极与高等学校及学术机构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合作将华文学院迁回美国继续办学。裴德士及其领导的华文学院得到了加州学界的热烈欢迎,学院在1939 年落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赴华美军军官的汉语学习和文化培训基地。学院的大量资料和图书馆的藏书也被分批运回美国,这一过程得到了时任美军驻华总司令史迪威将军的大力支持。20 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裴德士院长一直努力在中国恢复该学院。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教会背景的华文学院复校的愿望成为泡影。1949年,华文学院在北京的校园被中国政府接管,其美国的董事会也最终解体。 受“冷战”影响,中国政府排斥美国留下的一切“遗毒”,而美国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回避中国问题研究,尤其在“麦卡锡主义”笼罩下,中国学被打入“冷宫”。这就是这笔宝贵的历史资料沉睡百年的原因之一。二则,20世纪60年代,华文学院的董事会最终在美国加州克莱蒙大学解体,董事会将该校的全部档案资料和华文学院图书馆的部分藏书(大概5000余册) ,移交给克莱蒙大学保存。目前,这些档案已经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大学哈诺德图书馆里最重要的特别典藏,其中大部分英文文献和资料由“特别藏书”部门管理,中文藏书被放置在一个图书密室,并由图书馆亚洲研究部管理。里根教授发现这笔资料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随着中美关系不断升温,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大量研究机构、智囊集团以及学者对中国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曾经在中美关系研究以及美国的中国研究上盛极一时的华文学院浮出水面也是历史的必然。 华文学院成立于1910年,是由美国和英国教会共同创办的一所汉语学校。最初的目的是为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学习汉语服务,其主要职能是辅助美国在华的传教事业,然而它客观上却影响了美国早期的传教士汉学。一些来华传教士通过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将其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并传到美国。1916年,中国青年基督教会(YMCA)派裴德士前往华文学院担任校长。裴德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来华后在金陵大学汉语系学习汉语,后人德国汉堡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及教学法。裴德士任校长后,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一所语言学校改造成美国在华十分重要的中国学学院。1924年,哈佛大学根据美国铝业大王霍尔遗嘱的要求,要在中国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以共同承担遗嘱留下的“海外教育基金”遗产方式,建立一个机构来进行中国问题研究。当时的华文学院以其中国学方面的研究专长,成为哈佛考察合作的第一候选人。燕京大学为了合法地参与到遗产继承方案之中,与华文学院达成合校协议。最终,哈佛大学与合校后的燕京大学(华文学院并人燕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华文学院和燕京大学的合作是短暂的,由于办学理念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在哈佛燕京学社成立后不久,燕京大学与华文学院的合作终止。裴德士院长重返美国寻找新的资金支持,他惊喜地发现美国西部学术界对中国研究十分感兴趣,并给予他极大的资助,加州的数十所高等学校成立了“加州大学在中国”基金。与美国加州诸大学的合作,为华文学院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大好的契机,而华文学院也为美西中国学学院化的形成助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华文学院重返中国继续办学的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其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在岁月流失中静静地安睡了近一个世纪。 《华文学院研究》的作者是徐书墨。
摘要
Abstract
Preface
1 前言
1.1 选题缘由:必然中的偶然
1.1.1 国内研究现状与我们的学术努力
1.1.2 偶得珍宝:关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国学的发展
1.2 选题的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的研究成果
1.3.2 国外的研究状况
1.4 华文学院名称的更迭
2 初创:传教士汉语学校(1910-1916)
2.1 华文学院成立的历史背景
2.1.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
2.1.2 早期的传教士汉学
2.1.3 基督教教会在华兴办各类学校
2.2 华文学院早期的发展状况(1910-1916)
2.2.1 学校组织和教学
2.2.2 招生情况
2.2.3 课程计划
2.3 学校改革呼之欲出
3 转型:从汉语学校到中国学中心(1916-1928)
3.1 裴德士的中国情缘
3.2 华文学院的成功转型
3.2.1董事会改组
3.2.2 教学改革
3.2.2.1师资培训一体化
3.2.2.2课程设置规范化
3.2.2.3 设定学分制和学历证明
3.2.2.4教学方法
3.2.2.5丰富多彩的讲座
3.2.3 校园建设
3.2.4 扩建华文学院图书馆
3.3 华文学院与燕京大学合作始末(1924-1928)
3.3.1 霍尔遗嘱与哈佛燕京学社
3.3.2 哈佛大学在华考察合作对象
3.3.3 华文学院促成哈佛燕京学社成立
3.3.4 合作给华文学院带来的益处
4 全面发展——与加州的大学合作(1929-1945)
4.1 华文学院发展的新起点
4.1.1 华文学院获得加州大学支持
4.1.2 加州大学中国基金会成立
4.1.3 访问学者计划
4.1.4 华文学院与加州大学合作的意义
4.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文学院对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的贡献
4.2.1 华文学院落户伯克利
4.2.2 战时伯克利一华文学院的“中国学课程计划”
4.2.2.1 文化课程
4.2.2.2 语言课程
4.2.3 战时“军官学院”
4.2.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学传统
4.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的发展
4.3.1 20世纪40年代初加州著名大学的中国研究专业
4.3.1.1 南加州大学
4.3.1.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4.3.1.3 斯坦福大学
4.3.2 传教士汉学向学院化中国学的转变
5 华文学院——中国学家的摇篮
5.1 华文学院的知名教授
5.1.1 富路特:两度来华文学院担任教授
5.1.2 恒慕义:华文学院的史学教授
5.1.3 芳泰瑞:华文学院创始人之一
5.1.4 孔德思:华文学院著名访问学者
5.1.5 拉塞尔:华文学院著名访问学者
5.1.6 弗卢埃林:美国人格主义哲学家、中国学家
5.2 华文学院培养的美国汉学家
5.2.1 费正清:“中国学之父”
5.2.2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华文学院的第一位军官生
5.2.3 韦慕庭:华文学院的学生和教师
5.2.4 恒安石:第二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5.2.5 兰登·华尔纳:颇受争议的中国学家
6 结语
6.1 华文学院走向终结(1945—1949)
6.2 个案研究引发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华文学院名称更迭表
同类热销图书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价格 | 购买 |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 | 漓江出版社 | ¥30.00¥22.00 |
详情 | |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 (美)叶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 ¥62.00¥49.60 |
详情 |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 (日)佐藤..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29.80¥22.80 |
详情 |
校长的谋略与品质--20名优秀校长告诉你 | 陶继新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5.00¥26.30 |
详情 |
学校管理的50个细节(教育教学细节丛书) | 翁文艳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9.00¥29.30 |
详情 |
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 | 翟亚军 著 | 科学出版社 | ¥35.00¥25.80 |
详情 |
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2-2013) | 邱均平 等.. | 科学出版社 | ¥78.00¥64.00 |
详情 |
大夏书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 程凤春 主..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25.00¥20.00 |
详情 |
我的教育心 | 李镇西 著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35.00¥27.40 |
详情 |
民办幼儿园管理概论 | 陶金玲 著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39.80¥23.80 |
详情 |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超越(陶继新对.. | 陶继新,张..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9.00¥29.30 |
详情 |
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 | 时晓玲 主..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9.80¥23.60 |
详情 |
大夏书系.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 | (美)马修..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32.00¥25.60 |
详情 |
大夏书系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书生校长的教育行动(书生校.. | 程红兵 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35.00¥30.30 |
详情 |
大夏书系 直面教育现场——书生校长的教育反思(书生校长.. | 程红兵 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35.00¥30.30 |
详情 |
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 | (美)劳伦..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66.00¥49.90 |
详情 |
文化立校:学校管理新价值缔造 | 金孜红 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45.00¥36.00 |
详情 |
学校文化建设实用范本 | 王彦锋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49.00¥36.80 |
详情 |
大夏书系.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回答学校德育问.. | 檀传宝 等..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36.00¥28.80 |
详情 |
大夏书系·优秀校长99个成功的管理细节 | 陈兴杰 主..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29.80¥23.80 |
详情 |
大夏书系·名校解密——陶继新对话名校长2 | 陶继新 等..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29.80¥23.60 |
详情 |
校本课程发展、教师发展与伙伴协作 | 李子建 主..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42.00¥35.70 |
详情 |
学校管理智慧:管的艺术 | 吴盈盈 编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32.00¥27.20 |
详情 |
现代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管理 | 潘惠琴,常..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42.00¥33.60 |
详情 |
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 ¥39.00¥31.20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