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1992) 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 (Volume..
- 所属分类:
- 作者:
邓小平 著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 ISBN:9787119016894
- 出版日期:1994-1-1
- 原价:
¥36.20元
现价:¥25.00元
图书简介
邓小平,居延安 美国中央康州大学传播系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曾执教美国康耐狄格大学传播系、北卡罗莱纳(教堂山)大学传播系。曾任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十次获得该中心研究奖。撰写并出版中、英文社会人文学科专著十数部。他主著的《公共关系学》
目录
第一章 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一)古希腊
(二)莱布尼茨与黑格尔
(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家
(四)现当代西方思想家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观
(一)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和谐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其分类
(一)和谐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二)和谐的分类
第二章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儒、道、佛三家的和谐精神
(一)儒家:天人合一
(二)道家:道法自然
(三)佛家:圆融无碍
二、自我及家庭的和谐
(一)修身与自我和谐
(二)孝与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三、人际和谐
(一)仁爱
(二)忠恕之道
(三)和为贵
(四)和而不同
(五)厚德载物
四、和谐社会的理想
(一)孔孟的和谐社会理想
(二)老庄的和谐社会理想
(三)走向和谐社会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探索
一、毛泽东的艰辛探索和重大贡献
(一)《论十大关系》的重大贡献
(二)中共八大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大贡献
二、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奠定了立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协调利益关系,制定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四)实现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和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观点,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指明了保障条件和指导方针
(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二)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推进社会建设和进步确立了终极目标
(三)人民根本利益理论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了根本的价值取向
四、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一般规定性
(一)人与社会和谐
(二)人与自然和谐
(三)人与人和谐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一)民主法治
(二)公平正义
(三)诚信友爱
(四)充满活力
(五)安定有序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必然要求的正确反映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变化的科学回应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巾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章 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
一、社会分层理论与社会分层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阶级阶层理论
(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
(四)社会分层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及发展趋势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城乡阶层结构分析
(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趋势
三、构建公正、开放、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一)和谐社会对社会阶层关系的要求
(二)努力扶持和培育中间阶层
(三)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
第六章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一、协调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
(二)协调利益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
(一)阶层关系变动日趋固定化,阶层差别显现,利益矛盾突出
(二)以收入差别为主的全面性社会差别拉开,并且有扩大的趋势
(三)就业压力增大,失业问题突出,对社会稳定影响日趋增大
(四)党群、干群矛盾日益复杂化
(五)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日趋多样化
三、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协调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一)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优化利益格局,适度调整分配政策
(二)正确理解把握先富、未富、后富的关系,从制度安排上照顾未富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给农民、下岗失业工人以补偿
(三)协调利益关系,政府要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
四、运用对立面结合的方法论,坚持统筹兼顾,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一)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质
(二)结合方法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沦原则
(三)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四)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第七章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一、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激发创造活力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一)收入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城乡之间差距过大,农民失地加剧社会矛盾
(三)就业压力持续增大,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严重
三、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基本途径
(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二)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尊重和保护创新的氛围
(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第八章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一、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党委领导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政府负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
(三)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必由之路
(四)公众参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服务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四、社会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二)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三)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疏导机制
(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
(五)建立健全社会公平调节机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