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法学院
611 法学基础
一、 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法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了解法学基础理论的整体脉络,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现实法律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法理学 (50%)
1、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法学的研究对象、历史、相邻学科、法学教育;
2、法学的研究方法中的法学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4、法理学概述中的法理学释义、中国法理学;
5、法的概念;
法、法律的语义分析、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和作用;
6、法定渊源、形式和效力;
7、法的要素、法律体系;
8、权利和义务;
9、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程序;
10、法的历史、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11、法的制定、法的实施;
12、法律职业、法律方法、法的价值;
13、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法与人权、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法治国家、法与和谐社会。
民法学 (50%)
1、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沿革、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民法的性质与任务、民法的基本原则;
2、民法的渊源与适用;
3、民事权利;
4、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5、民事权利客体中的物、货币与有价证券;
6、民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与期限;
7、人身权的概念和特点、分类;
8、人格权、身份权;
9、物权概述、物权种类、物权效力、物权的变动;
10、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
11、债的概念和特点、债的要素、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分类;
12、债的履行、债的保全、债的担保、债的转移、债的消灭;
13、合同概述、合同的订立、双务合同履行的抗辩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
14、合同分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15、继承与继承法、继承权的概念和特点、继承权的接受和放弃、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权的保护;
16、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遗产的处理;
17、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种类、侵权责任的概念和形式、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
18、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特殊侵权责任、共同侵权责任、侵权损害赔偿。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解释 40分,占27%
简答题50分,占33%
论述题 40分,占27%
案例分析20分,占13%
四、参阅书目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与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
郭明瑞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与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801法学专业综合
一、 总体要求
通过该科的考试,测试考生对刑法总论、经济法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刑法总论(50%)
1、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性质与体系、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
2、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中的概述、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3、排除犯罪的事由中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4、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中的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5、共同犯罪;
6、罪数中的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判的一罪;
7、刑事责任概述;
8、刑罚的概念和目的、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的裁量;
9、刑罚执行制度中的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
10、刑罚的消灭中的时效和赦免。
经济法学( 50%)
1、经济法概述;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2、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产生、变更和消灭、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3、企业法律制度中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
4、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公司与公司法概述、公司法的基本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5、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
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中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体系、消费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
7、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中的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8、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信托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
9、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10、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中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货物与技术进出口制度、国际服务贸易制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秩序、调查、救济;
11、仲裁与诉讼法律制度。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解释 40分,占27%
简答题50分,占33%
论述题 40分,占27%
案例分析20分,占13%
四、参阅书目
廖斌主编:《经济法学》,四川科技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昌主编:《刑法学》(总论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于跃江著:《犯罪构成基本理论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242西班牙语
一、总体要求
本考试面向的对象是参加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且第一外语为西班牙语的考生。
考试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西班牙语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各项要求。
本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西班牙语综合运用能力。考生应具备西班牙语基本语法知识及其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有8000以上的基本词汇,词法涵盖名词,数词,冠词,前置词,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和感叹词的用法;动词变位,西班牙语各时态和被动语态,动词不定式,命令式,条件式和虚拟式的使用;句法包括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独立句,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各句子的构成与各时态的配合等。
二、内容及比例
本考试由六个部分组成,即 “词语”、 “动词时态及变位”、“语法选择题”、 “人文知识”、“完型填空”、“阅读”。
第一部分:词语
本部分共30题,15分,分为两个部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对西班牙语冠词以及前置词的掌握。
第二部分:动词时态及变位
本部分共20题,10分,本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西班牙语难点即动词变位是否拥有良好的习惯与记忆能力,同时考核考生对西班牙语各个基本时态、语态的掌握能力。
第三部分:语法选择题
本部分共30题,15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对西班牙语语法的掌握能力。
第四部分:人文知识(选择题)
本部分为20题,10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对西班牙语国家人文知识的了解能力。
第五部分:完型填空
本部分共20题, 10分,本部分测试的目的考核考生的西班牙语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第六部分:阅读
本部分为两篇文章,每篇20分,共40分。安排两篇长度400-500字的西班牙语原文文章。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西班牙语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准确,也要求阅读速度。
题型:
(1) 选择符合文章意思的选项,10题,20分
(2) 将文章中黑体部分翻译为中文。20分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主观题:45%
2.客观题:55%
四、参阅书目
《现代西班牙语》1,2,3,4册,董燕生,刘建编,2011年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002 政治学院
6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等主要内容;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中基本理论部分占80%,理论联系实际占20%。
二、内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占50%)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物质和意识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物质和运动;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形式;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与人工智能;实践的结构和功能。
3.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世界的普遍联系;系统论及其与矛盾论的关系。
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论的前提、基础和本质;认识的结构,认识过程的辩证关系;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功能与作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哲学史上纷繁复杂的真理观;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5.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决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形态
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7.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8.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进步的尺度;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40%)
1.资本主义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3.剩余价值规律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社会资本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及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10%)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长期的实践过程。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简答题:40%
2、论述题:60%
四、参阅书目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80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总体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历史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业素质。
二、内容及比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分析、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军事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学科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环境及其背景条件、理论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内涵、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途径、条件、目标、意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概念、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地位,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要求。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20%,名词解释题要给出概念的正确定义,要求准确完整。
2、简答题40%,简答题要简要阐明某个观点或原理。
3、论述题40%,论述题则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批判性地分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文字流畅。
四、参阅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0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003 文学与艺术学院
613 基础综合
一、总体要求
基础综合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语用各方面全面介绍基础综合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基础综合主要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语用。本大纲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础综合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现代汉语:(70分,46%)
(1)现代汉语的概念、特点(5%);
(2)汉字的结构、现代汉字的特点(5%);
(3)普通话语音(音位)、词汇、语法(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复句)、修辞理论及实践(36%)。
2、语言学理论(80分,54%)
(1)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学的对象、任务、地位、功用(10%)。
(2)语言符号的性质、特点(7%)。
(3)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17%)。
(4)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10%)。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当代社会生活;语言的不同社会变体(10%)。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填空题:10% 名词解释题:15% 选择题:15%
简答题:15% 论述题:30% 辨析题:15%
四、参阅书目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803 古代汉语
一、总体要求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它是从古代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入手,探求古代汉语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传世典范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语言学和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汉语发展的规律。要求考生熟读经典作品,掌握1200个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熟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训诂学、音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中国语言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文字:(40分,27%)
(1)六书的概念(10%)。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辨识(17%)。
2、词汇:(15分,10 %)
(1)古今词义的变化(1%)
(2)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偏义复词的概念(3%)
(3)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
(4)同义词的辨析(2%)
(5)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2%)
3、语法:(15分,10%)
(1)判断句、被动句(2.5%)
(2)词序的问题(2%)
(3)词类活用的问题(3.5%)
(4)有关虚词各自的特点)(2%)
4、训诂学:(20分,13%)
(1)训诂学的历史(4%)
(2)训诂学的术语(4.5%)
(3)修辞(4.5%)
5、音韵:(20分,13%)
(1)古韵三十部的常识、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6.5%)
(2)近体诗的格律(6.5%)。
(3)翻译: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文字规范。(17%)
6、古书标点和翻译的问题:(40分,27%)
(1)具备较好的基础,能标点一般的传统典籍。
(2)标点:对没有标点的古文,能按句子内容和语气用现代标点符号进行正确标点。(10%)
(3)翻译: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文字规范。(17%)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解释概念:10%
2、用六书的理论分析文字:10%
3、解释加点或横线的字词:10%
4、简答题:20%
5、古代注疏的体例辨识:10%
6、近体诗的格律:10%
7、古代汉语的修辞:10%
8、标点翻译:20%
四、参阅书目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2年3月
804 媒体管理基础
一、总体要求
通过该科的考试,测试考生对新闻实务、传播理论和管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新闻业务部分(30%)
(一)新闻采访(5%)
1、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方法
2、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
3、新闻敏感
4、广播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5、电视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6、网络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二)新闻写作(10%)
1、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2、新闻语言
3、消息的特点与优势
4、通讯的基本特征
5、新闻特写
6、电视新闻与专题写作
7、广播新闻与专题写作
8、网络新闻写作
(三)新闻编辑(5%)
1、报纸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2、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3、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4、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5、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含广播电视报道策划、网络报道策划)
(四)新闻评论(10%)
1、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2、广播评论写作
3、电视评论写作
4、网络评论写作
5、网络评论的作用与影响
传播学部分(30%)
(一)传播学史(5%)
1、传播学诞生的背景
2、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
3、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4、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5%)
1、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2、定量研究方法
3、定性研究方法
4、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
(三)传播的功能(5%)
1、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历程
2、李普曼及拟态环境、刻板印象
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
(四)传播者与传播体制(5%)
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
2、“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修正、发展与批评
3、把关的概念、基本过程及把关人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
4、媒介组织及其结构
5、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
6、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
(五)传播内容(5%)
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
2、信息娱乐
3、大众文化
(六)传播媒介(5%)
1、媒介的概念
2、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3、报纸的传播特点及其优势
4、广播的传播特点及其优势
5、电视的传播特点及其优势
6、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及其优势
7、媒介融合
8、选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
9、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
10、公共媒介
11、大型跨国媒介集团
管理学部分(40%)
(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0%)
1、管理活动
2、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道德与社会责任(10%)
1、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2、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3、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三)信息与信息化管理(5%)
1、信息管理工作
2、信息化管理
(四)人力资源管理(5%)
1、人力资源计划
2、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3、员工培训
4、绩效评估
(五)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5%)
1、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2、管理组织变革
3、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六)管理的创新职能(5%)
1、创新及其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3、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4、工作流程的再造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30分,占20%
2、简答题30分,占20%
3、论述题45分,占30%
4、材料分析题45分,占30%
四、参阅书目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004 外国语学院
211 翻译硕士英语
一、总体要求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考试,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英语水平。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英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要求如下:
1、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以上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 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英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新闻记者理解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词汇语法:
1)要求考生的认知英语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英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题型:选择题或改错题。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阅读理解
1)能读懂常见英语刊物上的专题报道、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的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3)题型:
A、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B、简答题(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用3-5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总是重点考查阅读综述能力)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得住处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新闻记者速度有一定的要求。总分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种。
3、英语写作
1)要求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题型:
命题作文。总分为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词汇语法:
选择题或改错题;分值30分,时间60分钟
2、阅读理解:
A. 选择题B.简答题;分值40分,时间60分钟
3、英语作文:
命题作文; 分值30分,时间60分钟
共计:分值100分,时间180分钟
四、参阅书目
全国高校英语翻译类通用教材
240 自命题日语
一、总体要求
本考试面向的对象是参加西南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且第二外语为日语的考生。
考试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本科生日语二外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各项要求。
根据《大学日语二外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本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鉴于目前实施的可能性,考试范围定为除“说的技能”以外的全部内容。
二、内容及比例
本考试由五个部分组成,即 “词语” “语法” “阅读” “日译汉”“和 “作文”。
第一部分:词语
本部分共20题,20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对词语的读音、书写、意义、用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语法
本部分共20题,20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运用语法构造句子的能力。
第三部分 阅读
本部分共6题30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准确,也要求阅读速度。阅读题的设问要点如下:
(1)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2)上下文的逻辑关系;(3)文章的发展和结果;(4)隐含的信息;(5)重要语句的含义;(6)生词词义;(7)指示词所指代的内容等。
第四部分:日译汉(1-2题),10分
本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日语书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本部分设置日译汉:安排1-2篇内容完整的短文,要求考生将日文译成中文。
第五部分:作文 20分
本部分的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的日语写作能力。考试形式为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按规定写出一篇250-300字的短文。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 65%
2、主观性试题35%
四、参阅书目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41 自命题法语
一、总体要求
本考试面向的对象是参加西南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且第二外语为法语的考生。
考试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本科生法语二外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各项要求。
根据《大学法语二外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本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应具备法语基本语法知识及其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有3000以上的基本词汇,词法涵盖名词,数词,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和感叹词的用法;动词变位,直陈式六人称14种法语时态和被动语态,动词不定式,命令式,条件式和虚拟式(现在时)的使用;句法包括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独立句,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各句子的构成与各时态的配合等。
二、内容及比例
本考试由七个部分组成,即 “语法”,“改错”,“阅读”,“法译汉”,“动词变位词法”,“汉译法”和“命题作文”。
第一部分:语法
本部分共30题,30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对三本二外法语教材所涵盖的各种法语基本语法现象的规则、意义、构成、用法的应用应变能力和词组短语、惯用语、常用搭配、特殊语法等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改错
本部分共5题,5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运用所学的法语语法规则判断并纠正错误的能力。
第三部分:阅读
本部分共5题,5分。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准确,也要求阅读速度。阅读题的设问要点如下:
(1)重要语句的含义;(2)生词词义;(3)同义词词义;(4)反义词词义;(5)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第四部分:法译汉
本部分设置15分,安排1-2篇内容完整的短文, 本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法语书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法文译成通顺而达意的中文,考核考生实际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第五部分:动词变位词法
本部分设置12分,本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法语难点即动词变位是否拥有良好的习惯与记忆能力,考核考生法语词法的基础能力和水平。
第六部分:汉译法
本部分设置18分,本部分测试的目的考核考生运用其已知词汇和所学语法构建创造纯正法语句子,正确表达中文意思的能力。
第七部分:作文
本部分共1题,15分。考试形式为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按规定写出一篇200-300字的法语短文。本部分的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的法语应用写作能力,用法语书面表达自我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反映其学习法语的总体水平。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共30分。每个空为1分,若一道题中有两个空,则为0。5分。应只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2.改错题:共5分。每道题中只有一个错,应只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3.阅读题:共5分。每个空为1分,应只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4.法译汉:共15分。短文一篇。
5.动词变位:共12分。每个3分,只考直陈式,共6个人称,6个变位的动词,全对为3分,每错1个扣0。5分。
6.汉译法:共18分。每题3分。
7.作文:共15分。至少200字。
四、参阅书目
新公共法语(初级教程,中级教程,高级教程),吴贤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57 英语翻译基础
一、总体要求
《英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TI学习阶段的水平。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道及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要求:
1)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具备较强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词语翻译
1)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英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题型: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英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对应目的语。汉/英文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 英汉互译
1)要求应试者具备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英译汉速度每小时250-350个外语单词,汉译英速度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2)题型: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英译汉为250-350个单词,汉译英为150-250个汉字,各占60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词语翻译:
A.英译汉:15个外文术语、缩略语或专用名词,分值15分,时间30分钟;B.汉译英:15个中文术语、缩略语或专用名词;分值15分,时间30分钟;
2.英汉互译:
A. 英译汉:两段或一篇文章,250-350个单词,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B. 汉译英:两段或一篇文章,150-250个汉字;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
共计:分值150分,时间180分钟。
四、参阅书目
全国高校英语翻译类通用教材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总体要求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要求如下: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 百科知识
1)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 应用文写作
1)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题型: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 命题作文
1)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题型: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百科知识:25个选择题;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
2、应用文写作:一段应用文体文章,约450个汉字;分值40分,时间60分钟
3、命题作文:一篇800汉字的现代汉语文章;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
共计:分值150分;时间180分钟
四、参阅书目
全国高校汉语类通用教材
615 基础英语
一、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较强语言运用能力;具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
考题难度参照全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二、内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Multiple Choice,语法词汇测试(35分);
第二部分:Cloze(20分)
第三部分: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30分)及问题简答 (15分)
第四部分:Proof-Reading and Error Corrections (20分)
第五部分:Writing (30分)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客观题:85分
2、主观题:65分
四、参阅书目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汉熙《高级英语(一、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05 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一、总体要求
1. 语言学基础知识,如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内部结构,语言的意义和使用等;
2. 英、美文学基础知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文学术语的基本了解,对英美文学作品片段的初步分析等;
3. 英汉翻译能力考核,段落的英汉互译。
二、内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语言学知识
1.名词解释(15分);
2.语言学知识填空(15分);
3.问题简答(20分)。
第二部分:英美文学知识
1.英美文学知识填空或作品与作家对应测试(10分);
2.文学术语,文学现象、作家或作品名词解释(15分);
3. 英美文学作品片段的分析(25分)。
第三部分:段落翻译
1.汉语段落英译(25分);
2.英语段落汉译(25分)。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客观题:25分;
2、主观题:125分。
四、参阅书目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二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陈清贵《翻译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005 理学院
806普通物理
一、总体要求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1.力学:26%
(1)质点运动学
位移,速度,加速度;切向速运动和法向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线量与角量的关系;运动学的两类问题;相对运动。
(2)质点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惯性系与非惯性系,惯性力;冲量与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功,动能定理,一对力的功;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刚体的运动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4)振动学基础
简谐振动的描述,旋转矢量表示法,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
(5)狭义相对论基础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膨胀,长度缩短;洛仑兹变换,相对论速度变换;相对论质量,相对论动能,相对论能量,相对论动量-能量变换。
2.热学:10%
(1)气体体动理论
热力学系统,平衡态,状态参量;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及其统计意义;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三种统计速率;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2)热力学
准静态过程,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容量;典型的热力学过程;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与不可逆过程;熵,熵增加原理。
3.电磁学:30%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其应用;静电场环路定理;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电势梯度。
(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导体的静电平衡,有导体存在时场强的分布和计算;电介质的极化,电位移矢量,电介质中的高斯定律及其应用;电容器及电容,电场的能量。
(3)稳恒磁场
磁感应强度,毕奥一萨伐尔定律;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磁场,安培坏路定理及其应用。
(4)磁力
安培力,安培定律;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霍耳效应。
(5)磁场中的磁介质
磁介质的磁化;磁场强度矢量,磁介质中的环路定理及其应用;铁磁质。
(6)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感应电场;互感,自感;磁场的能量。
(7)麦克斯韦方程组
位移电流,全电流环路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能量,坡印廷矢量。
4.波动学:18%
(1)波动学基础
纵波和横波;平面简谐波方程,波动方程;波的能量;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2)光的干涉
光程和光程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等厚干涉,等倾干涉;时间相干性,迈克耳逊干涉仪。
(3)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X射线的衍射。
(4)光的偏
自然光和偏振光,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双折射现象。
5.量子物理基础:16%
(1)早期量子理论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玻尔的原子理论;激光理论初步。
(2)量子力学基础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概率波,不确定度关系,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隧道效应;氢原子定态;电子的自旋,四个量子数;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壳层结构。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选择题:20%
填空题:10%
简答题:10%
计算题:60%
四、参阅书目
马文蔚主编:《大学物理学》,高等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五版
00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18 化学综合
一、总体要求
掌握稀溶液和胶体的有关性质、化学反应的宏观规律、物质的微观结构、四大平衡和有关计算,熟悉重要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在四大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这些原理在定量分析上的应用,了解分析化学中各类误差的来源及规律,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掌握容量分析的原理、特点及有关计算。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法和电势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教材涉及的基本单元反应及其机理,主要包括自由基(取代和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和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和加成)反应,消除反应(E1、E2),加成-消除反应,消除-加成反应等。烯烃,炔烃,二烯烃,芳烃,脂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掌握如何利用波谱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周环反应、萜类、甾族、核酸、质谱等部分内容不要求掌握。元素有机化合物只需掌握Wittig试剂、格氏(Grignard)试剂的反应。基本的缩合反应需掌握Aldol反应、Claisen-Schmidt反应、Knoevenagel反应、Claisen缩合反应、Mannich反应、Michael加成、Perkin反应等,以及基本的重排反应(包括频哪醇-Pinacol重排、贝克曼重排、霍夫曼重排、Claisen重排、Fries重排等)等。
二、内容及比例
化学综合主要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如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100分,占2/3)
1. 气体、溶液和胶体(约6分)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基本单元及正确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压定律。溶胶的性质,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高分子溶液,乳浊液。
2. 化学热力学初步(约10分)
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反应热,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及焓的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与反应热。自发变化的特点,决定过程自发进行方向的因素,混乱度与熵的概念,绝对熵和标准熵,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Gibbs函数,标准生成Gibbs函数
,DG与DH、DS、T的关系,
的计算。
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约8分)
化学反应速率及表达方法,反应速率方程式;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过渡态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van’t Hoff规则,阿累尼乌斯公式,催化剂及特征。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实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多重平衡规则,Gibbs函数变与反应商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温度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
4. 物质结构(约12分)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微观粒子的三大特性: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玻尔理论。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概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个量子数取值及物理意义;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三个规则;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周期;原子结构与族;原子结构与分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键参数,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类型、特征;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夹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的极性,偶极矩;分子间力和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极化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晶体类型的结构特点和物质性质的关系。
5.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约12分)
强电解质溶液,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电子理论。水的解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水溶液的酸碱性。解离常数、解离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酸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计算及型体分布,质子条件,弱酸、弱碱溶液氢离子浓度计算。缓冲溶液及缓冲原理,缓冲pH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定量分析的任务、方法及一般程序,试样的采集、预处理及分解。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特点,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分析的计算。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混合指示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突跃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弱酸或弱碱准确滴定的判据,多元酸的滴定;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酸碱滴定法的有关应用。
6.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约6分)
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互换,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度积规则及有关应用。沉淀滴定法概述,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重量分析及其特点,重量分析法的计算。
7.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约10分)
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电池符号。电极电势的概念及产生原因,标准电极电势及意义,电动势与Gibbs函数变的关系,Nernst方程,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因素。电极电势的有关应用。元素的电势图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的特点和分类,条件电势与条件常数,诱导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指示剂及其选择原则,高锰酸钾法的原理、滴定条件,重铬酸钾法的原理、滴定条件,碘量法的原理、滴定条件、主要误差来源。氧化还原滴定有关计算。
8.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约8分)
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及命名,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及应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配位滴定法概述,EDTA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滴定曲线,酸效应曲线及应用;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条件,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及分步滴定。配位滴定的应用。
9. 吸光光度法及电势分析法(约8分)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吸收光谱;朗伯-比耳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及意义;比耳定律的局限性;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吸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及性能;测量条件的选择。吸光光度法有关应用。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及性能指标,膜电势的产生;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10. 元素化学(约20分)
卤素及其化合物,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碳、硅和硼及其化合物,氢及其成键特征、氢能源,稀有气体。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及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锡和铅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铁系元素及其化合物,ds区元素与s区元素性质上的差异、ds区元素及其化合物,稀土金属单质的结构与性能,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有机化学部分(50分,占1/3)
1. 脂肪烃类化合物(约7分)
烷烃、烯烃、炔烃及环烷烃的命名、构造异构及物理性质;Newman投影式,共振论。烷烃的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构;烯烃的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HBr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双键的氧化反应;⑤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炔烃的化学性质:①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二烯烃的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 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各类脂肪烃的制备与鉴别。
2. 芳香烃(约4分)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②加成反应:加氢、加氯;③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④侧链取代;⑤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休克尔规则。
3. 立体化学(约3分)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外消旋体的拆分。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及构型的转化。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旋光异构体参加的反应、立体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反应。
4. 卤代烃 (约6分)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卤代烷的化学性质:① 亲核取代反应 (水解、氰解、氨解、醇解、和硝酸银作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 ;②消除反应: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消除方向,取代与消除的竞争;③卤代烷与金属作用 (与镁、锂、钠、铝作用,格氏试剂,烷基锂)。卤代烯的分类及双键位置对卤素原子活泼性的影响。卤代烃的制备与鉴别。
5. 醇、酚、醚 (约4分)
醇: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氢键。化学性质:①与活泼金属的反应;②羟基的反应: 卤烃的生成、与无机酸的反应、脱水反应 (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③氧化与脱氢。二元醇的性质。醇的制备与鉴别。 ?
酚: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化学性质:①酚羟基的反应:酸性、成酯、成醚;②芳环上的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与羰基化合物缩合、Fries重排与Claisen重排、水杨醛与水杨酸的制备;③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④氧化与还原、醌。酚的制备与鉴别。
醚与环氧化合物: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醚键的断裂,环醚的开环反应与反应机理 (与水、醇、氨、格氏试剂等作用)。醚的制备与鉴别。?
6. 醛和酮(约8分)
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氰酸及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亚硫酸氢钠、加醇、加格氏试剂、与氨衍生物缩合、与Wittig试剂反应;②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反应、羟醛缩合反应;③氧化反应:弱氧化剂 (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强氧化剂、过氧酸氧化;④还原反应: 催化加氢、用氢化铝锂还原、用硼氢化钠还原、C=O还原成CH2、金属还原;⑤歧化反应。 醛酮的制备与鉴别。α,β-不饱和醛酮的性质(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氧化还原)。
7. 羧酸及其衍生物(约7分)
羧酸: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酸性;②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③还原反应;④脱羧反应;⑤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羧酸的制备与鉴别。
羧酸衍生物: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②与有机金属的反应;③还原;④酰胺的Hofmann降级反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与鉴别。
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①碳负离子: 结构、形成、稳定性和反应;②酯缩合反应;③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及类似化合物的α-氢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与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消除、与羰基的亲核加成。
8. 含氮化合物(约3分)
硝基化合物:分类、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与碱作用;②还原反应;③硝基对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影响。制备与鉴别。
胺:分类、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碱性;②烃基化;③霍夫曼消除;④酰基化;⑤与亚硝酸反应;⑥与醛酮反应; ⑦芳胺的特殊反应(与亚硝酸作用、氧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胺的制备与鉴别。?
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9. 杂环化合物(约2分)
分类、命名、结构和芳香性。五元单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加成、特殊反应)。六元单杂环化合物:吡啶、喹啉:物性、化性(取代、弱碱性、氧化与还原)。
10. 碳水化合物(约2分)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二糖: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11. 波谱分析(约4分)
核磁共振: 基本原理。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自旋偶合-裂分。1H NMR图谱分析。
红外光谱: 基本原理。官能团的特征吸收。谱图分析。
紫外光谱: 分子结构和紫外吸收的关系。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选择题:34%
判断题:10%
填空题:16%
简答题:13%
计算题:27%
四、参阅书目
钟国清 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钟国清 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汪小兰 编著. 有机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07 物理化学Ⅰ
一、总体要求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要求考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 气体:3%左右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分子模型,摩尔气体常数,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和分体积定律,实际气体的pVT行为及普遍化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式,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参数,对比状态和压缩因子图。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7%左右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体系、环境、广延性质、强度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功、热量、变化过程、途径、热力学能),体积功的计算,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及焓、焦耳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节流膨胀,化学反应的焓效应,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反应焓、反应的恒压热与恒容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变化过程中△U、△H、Q、W的计算,基希霍夫定律,燃烧反应的最高火焰温度与爆炸温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与表述,自发过程及其特征,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熵判据,熵和能量退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气体单纯pTV变化、相变化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的△A 、△G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应用。
3.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7%左右
基本概念(相、单相系统、多相系统、溶液、混合物、溶液浓度),偏摩尔量和化学势,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化学势判据,理想气体的化学势,真实气体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特征,理想稀溶液,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真实气体的逸度及逸度因子,活度及活度因子。
4. 相平衡:17%左右
克拉贝龙方程,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基本概念(相、物种数、组分数和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和自由度数),相律,单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应用,二组分体系的相及其应用。
5. 化学平衡:10%左右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及标准平衡常数,理想气体反应的几种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真实气体的化学平衡,反应的耦合。
6. 电化学:13%左右
基本知识(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性能,电解池与原电池,法拉第电解定律),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离子独立运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及应用,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因子,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动势的测定,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动势产生的机理,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
分解电压,极化作用与超电位,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化学电源。
7. 化学动力学基础:16%左右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简单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经验式,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链反应,拟定反应历程一般方法,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催化反应动力学。
8. 表面物理化学:4%左右
表面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溶液的表面吸附,液-液界面的性质,膜,液-固界面现象,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固体表面的吸附,Langmuir吸附式,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9.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3%左右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溶胶的制备和净化,溶胶的动力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电学性质,双电层理论和ζ电位,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乳状液,凝胶,大分子溶液,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 选择题:40分左右(27%)
2. 填空题:45分左右(30%)
3. 计算题:35分左右(23%)
4. 证明题:5分左右(3%)
5. 相图题:20分左右(14%)
6. 简答题:5分左右(3%)
四、参阅书目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5版
808 物理化学Ⅱ
一、总体要求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要求考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 气体的pVT关系:4%左右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分子模型,摩尔气体常数,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和分体积定律,实际气体的pVT行为及普遍化状态方程式,范德华方程式,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参数,对比状态和压缩因子图。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30%左右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体系、环境、广延性质、强度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功、热量、变化过程、途径、热力学能),体积功的计算,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及焓、焦耳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节流膨胀,化学反应的焓效应,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反应焓、反应的恒压热与恒容热,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化学变化过程中△U、△H、Q、W的计算,基希霍夫定律,燃烧反应的最高火焰温度与爆炸温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与表述,自发过程及其特征,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熵判据,熵和能量退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气体单纯pTV变化、相变化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的△A 、△G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应用。
3.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8%左右
基本概念(相、单相系统、多相系统、溶液、混合物、溶液浓度),偏摩尔量和化学势,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化学势判据,理想气体的化学势,真实气体的化学势,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特征,理想稀溶液,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真实气体的逸度及逸度因子,活度及活度因子。
4. 相平衡:18%左右
克拉贝龙方程,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基本概念(相、物种数、组分数和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和自由度数),相律,单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应用,二组分体系的相及其应用。
5. 化学平衡:11%左右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及标准平衡常数,理想气体反应的几种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真实气体的化学平衡,反应的耦合。
6. 电化学:13%左右
基本知识(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性能,电解池与原电池,法拉第电解定律),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离子独立运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及应用,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因子,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动势的测定,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动势产生的机理,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
分解电压,极化作用与超电位,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化学电源。
7. 化学动力学:16%左右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简单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经验式,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链反应,拟定反应历程一般方法,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催化反应动力学。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 选择题:40分左右(27%)
2. 填空题:40分左右(27%)
3. 计算题:40分左右(27%)
4. 证明题:10分左右(6%)
5. 相图题:20分左右(13%)
四、参阅书目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5版
007 生命科学与工程
619 普通生物学
一、总体要求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课程。生物界是由多个结构层次组成的,既有极大的多样性,又有高度的统一性。该课程要求考生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从生物物质代谢深入到生物遗传的本质,直至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思考,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生物的奥秘,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热点和重点课题。
二、内容及比例
1.生命的物质基础15%
什么是生命,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生命的特征,组成生物的小分子和大分子有哪些,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1世纪面临的哪些世界性的难题和生命科学有关。
2.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15%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干细胞,癌细胞。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的概念和意义。
3.动植物的形态与功能15%
内环境,稳态,动物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什么是植物,植物界的类型,组成植物的器官,植物的繁殖方式,光敏素,生物钟,生长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4.信息传递和处理15%
反射,反射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馈调节,信息的传递过程,激素的作用机制,脑的组成和功能,条件反射,学习与记忆机制,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单克隆抗体,人工免疫的方法及其应用,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
5.遗传与变异25%
遗传学三大定律,性连锁基因,伴性遗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感染实验,基因的本质。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的操作和应用,转化,转染,对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决定作用的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遗传病,遗传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单克隆抗体,克隆,细胞发育的全能性,多利羊实验及其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安全性、伦理等)。人类基因组计划,细胞癌化原因及研究进展。
6.生物进化,生态与环境15%
生命的起源学说,世代交替,生态学,种群,群落,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相互作用方式,生境,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过程以及物质循环方式,生物的分界理论,植物界、动物界重要门、纲的特征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生态系统稳定的意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 10%
2.填空题 10%
3.选择题 20%
4.简答题 30%
5.论述题 30%
四、参阅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9 生物化学
一、总体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和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前沿。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1.静态生物化学:37%
⑴蛋白质
氨基酸旋光性和对映异构体,透析,结构域,同源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朊病毒,最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二肽和三肽的等电点;
⑵酶
辅酶,辅基,同工酶,多功能酶,多酶复合体,调节酶,抗体酶,核酶,变构酶,别构效应,氨肽酶,羧肽酶,米氏常数km的概念及米氏方程的推导,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天然底物,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
⑶核酸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核酸熔点Tm,核小体,变性与复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⑷糖类
血糖,糖异生作用;
⑸脂类
血脂,基本脂、贮存脂和活性脂概念;
⑹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概念、种类和命名,形成辅酶的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
2.动态生物化学:40%
⑴生物氧化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和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和解偶联剂,底物磷酸化,磷酸原,苹果酸-草酰乙酸循环;
⑵糖代谢
糖异生和磷酸戊糖途径概念,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概念和过程;乙酰CoA 的代谢方向,
⑶脂代谢
脂肪酸的分解与合成,胆固醇的代谢概况,酮体;
⑷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
氧化脱氨基,尿素循环,氨基酸脱羧基;
⑸核酸分解及核苷酸的代谢
稀有碱基,核酸紫外吸收,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核酸变性与复性,Northern blotting,Southern blotting;
3.信息生物化学:23%
DNA半保留复制,复制叉,复制起点,Klenow片段,复制、转录和翻译方向,引物,冈崎片段,核酸外切酶,GT-AG规则,SD序列,端粒和端粒酶,hnRNA,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RNA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调节基因,遗传密码的特征及适应,起始tRNA;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概念解释:26.7%;
是非判断: 7.6%;
单项选择: 26.7%;
简答计算: 20%;
论述: 20%;
四、参阅书目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008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810 机械设计
一、总体要求
机械设计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工科专业学生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使考生初步具备一般机械设备设计的能力,并能较熟练地使用机械设计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
二、内容及比例
1. 总论:15%
机械的基本要求、一般设计程序;机械零件的基本要求、设计准则、设计方法、一般设计程序;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零件的载荷、应力的分类;机械零件的整体强度、表面接触强度;机械的摩擦、磨损与润滑。
2. 联接件:20%
(1)螺纹联接
螺纹、螺纹联接的类型及特点;单颗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的材料及许用应力;螺栓组联接的设计计算;螺栓的预紧、防松,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2)键、花键与销联接
键联接的类型、特点、选择与强度校核;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选择与强度校核;销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强度校核。
3. 传动件:30%
(1)带传动的类型、工作特点;带传动主要参数及其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带传动的张紧形式、带轮的结构及材料。
(2)链传动的类型、工作特点;链传动主要参数及其对传动性能的影响;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链传动的布局形式、润滑方式、链轮的结构及材料。
(3)齿轮传动类型及工作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热处理、齿轮传动的精度选择;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齿轮传动的参数及其对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的影响;齿轮强度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齿轮传动的润滑、效率和结构;
(4)蜗杆传动的类型及特点;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材料及精度选择;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蜗杆传动的润滑,蜗轮、蜗杆的结构。
4. 轴系零件:30
(1)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特性;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计算及静强度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定位、调整、配合精度及装配;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2)滑动轴承的类型及结构特点;滑动轴承的轴瓦材料、轴瓦结构、润滑方式;非液体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主要工作参数及其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3)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的基本功能、类型及其性能特点;标准联轴器、制动器的选择计算。
(4)轴的类型;轴的常用材料、性能及热处理;轴系及轴系零件的定位固定设计,轴的结构工艺性;轴的强度计算及校核计算的方法,轴设计的一般过程;轴的刚度计算及振动稳定性计算。
5. 其他零件:5%
弹簧的类型及特性;弹簧的主要参数及其对弹簧性能的影响;圆柱螺旋拉压弹簧的设计计算过程。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选择题:25%
简答题:10%
分析题:20%
计算题:25%
作图题:20%
四、参阅书目
杨明忠、朱家诚,机械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
823 设计史论
一、总体要求
1.《工业设计史》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工业设计的产生发展历史、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的设计流派和组织、各种典型风格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理解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2.《工业设计概论》从工业设计专业的需要方面,审度一般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专业上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领域及工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现代工业设计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考查学生在工业设计领域中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创新意识。
二、内容及比例
1.工业设计史:50%
(1) 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
(2) 工业设计与传统设计文明的渊源关系
(3) 从工业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4) 各国工业设计概况
(5) 工业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6) 工业设计的基本领域
(7) 当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工业设计概论:50%
(1) 工业设计的概念与范畴
(2) 工业设计的特征与程序
(3)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4) 工业设计的市场价值
(5) 工业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6)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的关系
(7) 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
(8) 未来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解释 20%
填空题 20%
判断题 20%
分析题 10%
论述题 30%
四、参阅书目
《工业设计史(第4版)》 柳冠中、 何人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7出版)
009 信息工程学院
811 电子技术基础(含模电、数电)
一、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具有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考生应该掌握: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
数字电子技术考生应该掌握: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器件的应用、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器件的应用、存储器的应用、A/D、D/A转换器的应用、555定时器的应用。
二、内容及比例
电子技术基础每个知识点所占的参考比例如下:
1、模拟电子技术(54%)
(1)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其应用电路(20%)
要求考生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理论及知识;掌握二极管的理想模型和恒压模型在电路中的应用,如限幅电路、开关电路等;掌握特殊二极管(如稳压管)的应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熟悉三极管的图解分析法;熟悉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失真情况分析;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熟悉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2)功率放大电路(7%)
熟悉各类功放电路的特性和分析方法;掌握乙类功放、甲类功放的路的特性及其性能指标的估算。
(3)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7%)
熟悉模拟集成电路的构成;熟悉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
(4)反馈放大电路(10%)
熟悉反馈的分类、判断;熟悉反馈的四种组态;掌握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掌握各种反馈的估算;掌握如何让引入反馈。
(5)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10%)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构成以及能否起振的判断;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熟悉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性能;熟悉稳压电源的构成;掌握集成稳压电源的应用。
2、数字电子技术(46%)
(1)逻辑代数基础(7%)
熟悉各种进制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熟悉二进制代码;熟悉逻辑函数的概念以及各种表示方法;掌握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
(2)组合逻辑电路(10%)
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及各种表示方法;熟悉各种MSI(中规模)逻辑器件的功能及使用;掌握用SSI器件(门电路)、MSI器件(译码器、多路选择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3)触发器(10%)
熟悉触发器的定义和分类;熟悉各种电路结构的触发器的特点;掌握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触发器的表示方法;掌握各种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和波形分析;掌握触发器的使用;
(4)时序逻辑电路(10%)
熟悉时许逻辑电路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寄存器概念及应用;掌握计数器的应用;
(5)其他(9%)
熟悉存储器的概念、结构、容量;掌握存储器的应用;熟悉A/D、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555定时器的应用。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判断题20%
2、计算题20%
3、画波形10%
4、分析题25%
5、设计题25%
四、参阅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
0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814 程序综合设计
一、总体要求
程序综合设计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处理数据,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二、内容及比例
(一)程序设计语言(50%)
1、程序基本语法结构
2、数组
(1)一维数组
(2)二维数组
(3)字符数组
3、函数
(1)函数概念
(2)函数参数
(3)函数的嵌套和递归调用
(4)变量的作用域、存储方式及生存期
4、指针
(1)地址和指针
(2)变量的指针和引用
(3)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和字符串
(4)指向函数的指针
(5)动态分配
5、文件
(1)文件的基本概念
(2)文件的顺序读写
(3)文件的随机读写
(二)数据结构(50%)
1、线性表
(1)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顺序存储结构
(3)链式存储结构
2、栈和队列
(1)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2)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树
(1)树的概念
(2)二叉树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3)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4)二叉树的遍历
(5)二叉排序树
(6)平衡二叉树
(7)等价类问题
(8)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4、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
(2)插入排序
(3)选择排序
(4)交换排序
(5)归并排序
(6)基数排序
5、查找
(1)查找的基本概念
(2)顺序查找法
(3)折半查找法
(4)B-树
(5)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简答题40%
程序阅读理解:40%
算法设计题:20%
四、参阅书目
(1)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据结构教程(第3版),李春葆,清华大学出版社
813计算机基础综合
一、总体要求
计算机基础综合包括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TCP/IP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以及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熟练进行网络设计和诊断网络故障;能够熟练使用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实现软件的开发过程。
二、内容及比例
(一)计算机网络(60%)
1、网络通信原理
(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3)数据通信的基础
(4)传输媒体
(5)信道复用技术
(6)数字传输系统
(7)点对点协议
(8)CSMA/CD协议
2、网络体系结构
(1)网际协议IP
(2)子网的构造与构造超网
(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4)英特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5)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6)传输控制协议TCP
(7)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8)流控与拥塞控制
(9)域名系统DNS
(10)文件传输协议FTP
(11)万维网WWW
(12)电子邮件系统
3、网络的发展前景
(1)无线局域网WLAN
(2)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
(3)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4)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5)P2P文件共享技术
4、网络安全技术
(1)密码体制
(2)数字签名
(3)鉴别
(4)防火墙
(二)程序设计语言(20%)
1、程序基本语法结构
2、数组
(1)一维数组
(2)二维数组
(3)字符数组
3、函数
(1)函数概念
(2)函数参数
(3)函数的嵌套和递归调用
(4)变量的作用域、存储方式及生存期
4、指针
(1)地址和指针
(2)变量的指针和引用
(3)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和字符串
(4)指向函数的指针
(5)动态分配
5、文件
(1)文件的基本概念
(2)文件的顺序读写
(3)文件的随机读写
(三)数据结构(20%)
1、线性表
(1)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顺序存储结构
(3)链式存储结构
2、栈和队列
(1)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2)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树
(1)树的概念
(2)二叉树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3)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4)二叉树的遍历
(5)二叉排序树
(6)平衡二叉树
(7)等价类问题
(8)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4、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
(2)插入排序
(3)选择排序
(4)交换排序
(5)归并排序
(6)基数排序
5、查找
(1)查找的基本概念
(2)顺序查找法
(3)折半查找法
(4)B-树
(5)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简要回答题:40%
阅读分析:40%
设计题:20%
四、参阅书目
(1)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3)数据结构教程(第3版),李春葆,清华大学出版社
817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
一、总体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掌握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能够熟练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和结构化方法两种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实现软件的开发过程。
二、内容及比例
(一)软件工程(60%)
1、产品和过程
(1)软件危机
(2)软件的特征
(3)软件的基本概念
(4)软件过程模型
2、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任务
(2)分析建模方法
(3)需求验证
3、软件设计
(1)设计过程
(2)总体设计
(3)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
(1)测试目标
(2)测试准则
(3)测试策略与过程
(4)黑盒测试技术
(5)白盒测试技术
5、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
(1)面向对象概念
(2)面向对象分析建模
(3)面向对象设计
(4)面向对象实现
(5)面向对象测试
6、软件项目管理
(1)估算软件规模
(2)工作量估算
(3)进度计划
(4)人员组织
(5)质量保证
(二)程序设计语言(20%)
1、程序基本语法结构
2、数组
(1)一维数组
(2)二维数组
(3)字符数组
3、函数
(1)函数概念
(2)函数参数
(3)函数的嵌套和递归调用
(4)变量的作用域、存储方式及生存期
4、指针
(1)地址和指针
(2)变量的指针和引用
(3)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和字符串
(4)指向函数的指针
(5)动态分配
5、文件
(1)文件的基本概念
(2)文件的顺序读写
(3)文件的随机读写
(三)数据结构(20%)
1、线性表
(1)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顺序存储结构
(3)链式存储结构
2、栈和队列
(1)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2)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树
(1)树的概念
(2)二叉树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3)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4)二叉树的遍历
(5)二叉排序树
(6)平衡二叉树
(7)等价类问题
(8)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4、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
(2)插入排序
(3)选择排序
(4)交换排序
(5)归并排序
(6)基数排序
5、查找
(1)查找的基本概念
(2)顺序查找法
(3)折半查找法
(4)B-树
(5)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简要回答题:40%
阅读分析:40%
设计题:20%
四、参阅书目
(1)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3)数据结构教程(第3版),李春葆,清华大学出版社
011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337 设计史与造型设计基础
一、总体要求
二、内容及比例
1、设计造型基础 40%
(1)造型的形态要素,包括造型中的形态分类、造型中的点、线、面、体、肌理的形态。
(2)造型中色彩要素,包含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情感表现。
(3)造型的审美要素,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4)造型的构成形式,包含基本形与形体的变化、重复、渐变、结集、近似、发射、特异
(5)从造型基础到设计创作,包含造型基础训练与设计实践,设计创作的方法与流程。
2、工业设计史 60%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判断题:10%
简答题:40%
论述题:20%
材料分析题:30%
四、参阅书目
《工业设计史》 何人可 机械工业出版社
501 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一、总体要求
考生应熟悉城市(镇)详细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校园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城市设计、场地规划设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旧城更新与改造、历史街区(地段)规划设计等。
考生应基本掌握手绘快速规划设计的技能与方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方案构思与表达。
二、内容及比例
考查内容:
城市(镇)详细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校园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城市设计、场地规划设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旧城更新与改造、历史街区(地段)规划设计
分值比例:
规划构思与环境塑造:30%(45分)
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40%(60分)
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20%(30分)
技术经济及结构的合理性:10%(15分)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城市规划快速设计题,150分
四、参阅书目
《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达》(第2版)夏鹏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16 城市规划原理
一、总体要求
系统了解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城市专项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行城乡规划体制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在全局观念下,运用城市规划基本原理以及协调城市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1、城市化与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5%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主要理论与实践;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2、城乡规划体制与城乡空间规划 16%
城乡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城市与区域;区域规划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规划。
3、城市总体规划与总体布局 22%
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城市人口;城市规模预测;城市功能、结构、形态;城市布局形态;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与内容;城市主要类型的用地规划及其相互关系;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优化;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4、城市详细规划 7%
控规的地位与作用;控规的指标体系与确定方法;控规的控制内容;控规的成果组成;修建性详细规划。
5、城市专项规划 13%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容量与城市环境规划的内涵;城市绿地规划;城市给排水规划要点;城市防灾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城市生命线系统;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城市设计内容与理论;城市公共空间;文化遗产分类;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及其基本原则;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与内容;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与教训。
6、城市规划政策与学科领域发展新动态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旨;国内外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新发展;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 13%
2、简述题 23%
3、填空题 18%
4、论述题 37%
5、分析题 9%
四、参阅书目
1、吴志强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建工出版社,2010年9月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之一《城市规划原理》,中国计划出版社
815 材料力学
一、总体要求
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求解有关轴向拉压、扭转、弯曲、剪切、压杆稳定及其组合变形等方面的相关工程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
(一) 拉伸、压缩与剪切(30分,20%)
1) 拉压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2) 拉压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3) 拉压静不定及其求解(或超静定结构求解的力法)
4)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二) 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30分,20%)
1) 剪力图、弯矩图
2) 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载荷图
3) 弯曲正应力、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4) 二次、四次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5) 弯曲静不定及其求解
(三)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15分,10%)
1) 二向应力状态的解析法、图解法;
2) 简单三向应力状态及其主应力
3) 广义胡克定律的应用
4) 常用四个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四) 扭转、组合变形(15分,10%)
1) 扭转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2) 扭转刚度条件及其应用
3) 扭转静不定及其求解
4) 轴向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偏心拉压
5)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五) 压杆稳定(30分,20%)
1) 欧拉临界压力公式及其推导
2) 压杆稳定性校核
3) 压杆稳定及其拉压、弯曲组合变形的综合求解
(二) 能量方法、超静定结构(30分,20%)
1) 功能原理
2) 卡氏定理(虚拟荷载法)
3) 单位载荷法(积分法、图乘法)
4) 力法基本方程及其求解
5) 对称性的利用及其求解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作图题:20%(30分)
证明题:20%(30分)
计算题:20%(30分)
综合应用题:40%(60分)
四、参阅书目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19 工程力学
一、总体要求
工程力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与基本理论;掌握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与设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正确进行力系的简化与合成,掌握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掌握材料力学中,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与弯曲等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变形和应力计算方法,掌握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二、内容及比例
1、静力学20%
(1)基本概念(20%)
(2)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20%)
(3)平面力系的合成与简化 (20%)
(4)平面力系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应用(40%)
2、材料力学80%
(1)基本概念(10%)
(2)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20%)
(3)剪切与挤压(5%)
(4)扭转(10%)
(5)弯曲(25%)
(6)组合变形及强度理论(20%)
(7)压杆稳定(10%)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填空题:10%
选择题:20%
作图题:10%
计算题:60%
四、参阅书目
《工程力学》陈国平,陶俊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820 景观环境与城市设计理论
一、总体要求
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景观环境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景观环境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起源、发展与前沿,熟悉现代景观与城市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法,并能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国内外景观与城市设计经典实例和实际案例。
二、内容及比例
(一)景观环境设计概论:13%,20分
1、景观设计学综述: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近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的风格流派;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前沿课题和展望;现代景观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2、景观设计的环境要素:
景观设计的理论要素;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要素的保护与再利用。
3、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场地景观特征场地;分析和规划;景观设计的原则、步骤和评价。
(二)景观环境设计实践:27%,40分
4、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的概念;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公共广场和绿地的景观设计;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5、景观设计基本过程: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化设计;景观细部与施工图设计;植物造景设计。
(三)城市设计概论:13%,20分
6、城市设计相关知识:
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城市设计的目标;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他要素的相关性;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7、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城市设计的缘起;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8、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现代城市功能理论;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场所文脉理论;人文社会设计理论;自然生态设计理论;设计过程理论;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四)城市设计实践:27%,40分
9、城市设计的编制:
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类型;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城市设计的编制;不同规模层次的城市设计编制要点;城市设计编制的程序要求。
10、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道路交通;开放空间;建筑形态;城市色彩。
11、城市典型空间类型的设计:
城市道路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城市绿地;城市中心区;大学校园;城市居住区;城市建筑综合体;城市滨水区。
12、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
13、城市设计的实施组织:
城市设计的过程属性;城市设计的公众参与;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的衔接;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接轨。
(五)景观环境与城市设计经典案例赏析:20%,30分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填空题:13%,20分
2、选择题:20%,30分
3、简答题:27%,40分
4、论述题:40%,60分
四、参阅书目
汪建国主编:《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012 环境与资源学院
821 普通地质学
一、总体要求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地质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考生重点掌握地球的层圈构造以及各层圈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的基本特征;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征、作用原理和相互关系;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化历史;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等。
二、内容及比例
1、绪论5%
(1)地质学研究对象及任务
(2)地质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
(3)地质时代的划分
2、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9%
(1)地球的物理性质—弹塑性、密度、重力、磁性等。
(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划分依据以及各圈层的特点。岩石圈、软流圈、地温梯度的概念等。
3、地球的物质组成12%
(1)矿物、岩石—矿物、岩石的概念,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分类,岩石的分类,肉眼鉴定矿物的依据
(2)地球的化学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组成,丰度和克拉克值,元素的分类。
4、风化作用5%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其分类,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风化壳。
5、风、冰川的地质作用4%
(1)黄土的分布及一般特征
(2)冰川的形态、气候分类,冰川的刨蚀作用,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6、海水地质作用10%
(1)海洋环境的分区
(2)滨、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7、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5%
(1)河流的地质作用—河谷的要素、河流的侵蚀、堆积作用,河流沉积物的基本特征,侵蚀基准面,河流地质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8、地下水地质作用5%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岩石中的空隙的分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2)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类型及概念,
(3)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9、板块构造5%
(1)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及划分、板块边界的类型
(2)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10、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0%
(1)构造运动及其一般特征—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
(2)断层与褶皱—褶皱的要素,断层的要素及其分类
11、岩浆作用5%
(1)岩浆、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化学成分分类
(2)火山作用—火山喷发的类型,火山喷发的主要产物
(3)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侵入岩的产出状态,火成岩的主要结构及主要岩石类型
12、变质作用与变质岩5%
(1)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2)变质作用、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13、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10%
(1)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概念,主要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滑坡、泥石流及其特征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 26%
2、填空 20%
3、问答题 34%
4、论述题 20%
四、参阅书目
普通地质学,黄定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22 工程力学
一、总体要求
考生应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静力学与弹性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静力学与弹性静力学的计算与设计方法;谙熟有关的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静力学与弹性静力学(材料力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静力学部分 占30%,45分
⑴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静力学模型,力的基本概念,力对点之矩,约束与约束力,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⑵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力系的等效定理,力偶与力偶系,力系的简化。
⑶力系的平衡
平衡与平衡条件,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应用。
2、材料力学(弹性静力学) 占64% 96分
⑴静力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弹性体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内力,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内力分量,外力与内力之间的相依关系,内力图。
⑵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弹性体及其理想化,言行体受力与变形特征,应力及其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正应变与切应变,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工程结构与构件,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⑶简单的弹性静力学问题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与应力,拉压杆的变形分析,横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强度设计,材料受拉压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失效与失效控制,杆件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⑷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截面图形的集合性质,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⑸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圆轴扭转时截面上的切应力,纯剪切构件截面上的切应力,弯曲剪切构件截面上的切应力。
⑹应力状态分析
一点的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下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主应力、主方向与最大切应力,应力圆,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⑺杆类构件静载强度设计
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弯曲构件强度设计,轴的静载强度设计,剪切强度设计。
⑻弹性杆件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变形与位移的相依关系,梁的位移计算,简单的超静定问题,梁和轴的刚度设计
3、其它专题问题 占6% 9分
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压杆稳定的概念,分叉(临界)载荷的确定。
工程结构问题:桁架问题,刚架问题。摩擦问题。
薄壁构件剪切问题:截面切应力流与弯曲中心,横向载荷作用下开口杆件的扭转变形。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填空题 约30分
2、分析讨论题,约 20分
3、简答题,约20分
4、计算题,约80分
四、参阅书目
工程力学,范钦珊 王 琪主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824 流体力学
一、总体要求
流体力学课程主要包括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管路流动、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础、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同时还应掌握两相流中运动物体运动特性和阻力模型,能对一些具体实际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
二、内容及比例
1、流体静力学:10%
掌握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等基本概念,能对液柱测压计、作用于曲面的液体压力及液体的相对平衡进行计算。
2、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30%
掌握拉格朗日法、欧拉法、恒定流动、流线、迹线、连续介质模型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流线与迹线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应用恒定流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
3、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10%
熟悉和了解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两种形式、层流和紊流,雷诺数和临界雷诺数,圆管层流运动,紊流运动要素的脉动,瞬时值,时均值,雷诺应力,混合长度假设,层流底层,尼古拉池实验,阻力系数分区,紊流半经验公式,非圆关的沿程损失,当量直径等基本理论和概念。
4、管路流动:10%
简单管流公式,管路的串连和并联,管网计算基础,有压管路中的水击。
5、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础:5%
掌握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方法,熟练推导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6、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5%
理想气体一元恒定流动的运动方程、音速、滞止参数、马赫数、气体一元恒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等温流动和绝热流动
7、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10%
力学相似原理、相似准则数、因次分析法
8、运动物体的阻力:20%
附面层的分离、附面层的流动微分方程及积分关系式、平板上层流附面层与紊流层的计算、大、小雷诺数的圆球形物体的阻力及阻力的一般公式与特殊公式、两相流的物理模型、浓度与速度分布,两相流的伯努利方程。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30%
2、填空题:10%
3、简答题:20%
4、计算题:40%
四、参阅书目
(1)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蔡增基,龙天渝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两相流动理论基础,佟庆理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825 安全系统工程
一、总体要求
安全系统工程是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安全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辨识、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理解本质安全、风险、系统、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掌握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危险性预先分析、可靠性工程、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事故树分析的定义、分析步骤。掌握安全评价的分类、基本程序、评价指标。熟悉安全决策的类型和基本程序,风险估计。
二、内容及比例
一、基本概念(20%)
理解本质安全、风险、系统、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
二、系统安全工程(50%)
1. 安全检查表的定义、分析步骤
2. 危险性预先分析的定义、分析步骤
3. 可靠性工程的定义、分析步骤
4.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定义、分析步骤
5. 可操作性研究的定义、分析步骤
6. 事件树的定义、分析步骤
7. 事故树分析的定义、分析步骤。
三、安全评价(20%)
1. 安全评价的分类
2.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
3. 安全评价的评价指标
4. 安全评价的报告编写
四、安全决策(10%)
1. 安全决策的类型
2. 安全决策的基本程序
3.风险估计。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 词:20%
选择题:26%
简答题:30%
应用题:24%
四、参阅书目
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年12月
82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总体要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知识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存因子、微生物遗传、微生物生态;
2.微生物在环境工程及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环境物质循环、水污染控制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污(废)水浓度处理与微污染源水的微生物处理原理与技术、固体废物及废气微生物处理的原理与技术、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微生物学实验理论技术
二、内容及比例
1.微生物学基础:(80分)
微生物分类: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的分类、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长繁殖及培养;(25)
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的酶、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25)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存因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存因子、环境因子、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20)
微生物遗传:微生物遗传、微生物变异、基因重组、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
2.微生物生态用在环境工程及生态工程中的应用:(60分)
微生物生态:生态系统基本知识、土壤微生物生态、空气微生物生态、水体微生物生态;(10)
微生物与环境物质循环:氧、碳、氮、磷及硫循环;特殊金属元素循环;(10)
水污染控制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10)
污(废)水浓度处理与微污染源水的微生物处理原理与技术(10)
固体废物及废气微生物处理的原理与技术(10)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0)
3.微生物学实验理论技术:(10分)
显微镜操作、灭菌操作、染色技术、微生物分离及纯培养、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生理指标测定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解释概念:30分;
2、填空题:50分
3、判断题:15分
4、选择题:15分
5、问答题:40分
四、参阅书目
周群英、王士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三版
829 资源加工学
一、总体要求
资源加工学设计内容多,主要包括物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粉碎与分级、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物理分选、表面物理化学分选、粉体制备及表面改性、矿物材料及二次资源等,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资源加工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同时还应具备分析、解决资源加工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资源加工学概述:5%
资源加工学的形成、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资源加工学科体系、资源加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物料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10%
矿物、岩石、矿石、二次资源及其他固体物料、非固体物料(烟尘、气、液)等基本概念以及决定物料加工工艺的基本参数;表面化学性质(包括矿物的价键类型与晶体结构、表面能、表面氧化与溶解、矿物表面电性、矿物表面润湿性)。
3、粉碎与分级:10%
粉碎的概念机原理;各类分级方法及其评价,粉碎产品粒度特征
4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10%
流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分类、流体的粘度、流体的流态、雷诺数与阻力系数;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流体阻力、自由沉降、干涉沉降);流体中颗粒的相互作用及气泡在流体中的运动。
5、物理分选:20%
重力分选的概念,重选基本原理概述,斜面流分选原理及回转流分选原理。磁选及磁选过程,改变物质磁性的方法;电场分选,带电方法和颗粒荷电量,电选过程中颗粒的受力与分离;复合物理场分选原理。
6、表面物理化学分选:20%
颗粒表面润湿性与浮选、双电层、矿物溶解对浮选过程的影响、硫化物固体颗粒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浮选、聚集与分散、泡沫;矿物加工药剂、捕收剂、调整剂、起泡剂、絮凝剂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7、粉体制备及表面改性:10%
超细颗粒与纳米颗粒的基本概念、超细颗粒与纳米颗粒的物理特性;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及其发展。表面改性定义及目的,表面改性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内容,表面改性剂及作用。
8、矿物材料及二次资源:15%
矿物材料深加工,矿物材料制备及性能,二次资源基本概念及其综合利用。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20%
2、选择题:20%
3、填空题:20%
4、简答题:40%
四、参阅书目
1、王淀佐,等. 资源加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王淀佐,等. 矿物加工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818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一、总体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学科。它将地学空间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管理决策、灾害防治等方面的有用信息,已成为现代地学发展的强有力技术工具和定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地学综合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新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GIS空间参照系统和地图投影、空间数据结构及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空间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及综合应用等,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综合应用软件操作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10%
掌握GIS的特点、类型与组成,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用途及发展概况,理解GIS的相关概念,能说明GIS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2、GIS空间参照系统和地图投影:10%
了解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常用的坐标体系、高斯-克吕格投影及地图投影中的基本问题,重点对地图比例尺,地理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平移与旋转,地图投影的概念,高斯-克吕格投影,地图分幅编号进行掌握。
3、空间数据结构及空间数据库:15%
理解地理空间的概念、空间数据的类型及特征,掌握空间数据库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组织方式。
4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10%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流程,理解空间数据处理的概念和意义及其空间数据质量及其相关概念。
5、空间分析:25%
了解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DEM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理解空间数据的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的概念方法,了解空间分析建模的方法,对网络分析和空间建模分析能得以综合应用。
6、空间信息的可视化:15%
了解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各类方法及概念,掌握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方法,掌握DEM主要表示模型、DEM模型的相互转换及格网DEM应用,理解DEM计算地形属性和三角网DEM应用。
7、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5%
理解掌握3S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了解GIS与RS结合的主要途径和集成开发模式,了解GIS与GPS结合的形式,深入掌握WebGIS和ComGIS综合集成应用情况。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15%
2、填空题:15%
3、名词解释:20%
4、简答题:25%
5、综合应用题:25%
四、参阅书目
1、汤国安,等.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邬伦,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地理教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16 结晶矿物学
一、总体要求
结晶矿物学主要内容包括结晶学基础、矿物通论、矿物各论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系统掌握结晶学一系列基本概念、晶体结构、晶体化学、晶体X射线分析等主要内容;掌握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成因、形态与鉴定与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一些常见与重要金属与非金属矿物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并掌握各大类矿物共有的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特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结晶学基础(40%)
晶体、非晶质体、空间格子、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发生与成长;晶体的宏观对称;晶体的单形和聚形;晶体定向与结晶符号;晶体的规则连生;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晶体化学。
2、矿物通论(30%)
矿物和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在地学、材料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成因;矿物的共生组合;矿物鉴定及研究方法。
3、矿物各论(30%)
矿物分类与命名;金刚石族和石墨族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硅酸盐矿物;含氧盐矿物;卤化物。各大类(或类)矿物的一般性(共性)和各矿物种的特殊性(个性);典型矿物的晶体结构特征及其主要鉴定特征。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20%
2、选择题:10%
3、填空题:10%
4、简答题:30%
5、论述题:30%
四、参阅书目
1、潘兆橹主编,结晶学及矿物学(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013 经济管理学院
617 数据库基础
一、总体要求
数据库是信息存储的媒介。数据库在情报学研究及应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相关基础理论,熟练掌握MS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具体要求:
1.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概况;关系型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及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S SQL 2000基本组成。
2.理解:关系代数、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过程;SQL Server 2000的管理机制及应用;SQL语言的基本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3.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理论;E-R模型、关系模型、关系规范化理论、关系型数据库;MS SQL Server 2000的管理工具的操作、T-SQL的基本语法、数据库的创建、数据的导入导出;用MS SQL Server 2000 T-SQL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索引、查询、视图等对象的方法,数据的增、删、改操作,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游标的基本知识。
二、内容及比例
1.数据库系统概述20%
(1)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数据库的定义
(3)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4)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5)概念模型
(6)三种主要数据模型
(7)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8)数据库系统构成
(9)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
2.关系型数据库理论20%
(1)关系模型概述
(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3)关系模型完整性约束
(4)关系代数
(5)关系规范化理论
(6)关系型数据库
3.SQL语言30%
(1)数据查询功能
(2)数据操纵功能
(3)数据定义功能
(4)数据库完整性
(5)约束定义与触发器
(6)视图
(7)视图定义
(8)数据库安全性
(9)数据控制功能
(10)SQL高级编程及嵌入式SQL
4.数据库设计和实现15%
(1)应用E-R 模型进行概念建模概述
(2)E-R模型简介
(3)扩展E-R模型简介
(4)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5.数据库应用15%
(1)SQL Server 2000的管理机制及应用
(2)MS SQL Server 2000的管理工具的操作
(3)T-SQL的基本语法
(4)用T-SQL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索引、查询、视图
(5)用T-SQL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操作,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游标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选择题:30%
填空题:10%
简答题:30%
综合题:80%
四、参阅书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二版) 陈志泊主篇,人民邮电出版社
827 管理学
一、总体要求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学生的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二、内容及比例
1.管理学及管理思想的演进(20%)
(1)管理的含义、管理的特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
(2)管理思想的演进。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最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3)管理的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道德与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决策(10%)
(1)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程序与基本特点;决策的影响因素;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
(2)决策的过程;决策的主要方法。
3.管理职能(50%)
(1)计划。计划的含义、特征和作用;计划的主要内容、类型;计划的制订方法。
(2)组织。组织的含义和特征;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组织结构类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的含义、功能。
(3)领导。领导的内涵、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理论;沟通的含义和作用。
(4)控制。控制的含义、步骤及其重要性;控制的类型;控制的有效前提和要求;控制的过程;控制的方法。
4.综合分析能力(20%)
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15%
多项选择题:10%
简答题:35%
论述题:20%
案例分析题:20%
四、参阅书目
《管理学》周三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管理学(第二版)习题与案例》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26 信息管理
一、总体要求
了解信息与信息资源基本内涵;掌握信息社会、信息交流、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信息资源人文管理、信息资源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系统管理的基础知识;熟知文献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行政信息管理的原理、手段和方法。
二、内容及比例
1、信息与信息资源 2、信息社会
3、信息交流 4、信息技术
5、信息组织 6、信息管理
7 、信息资源人文管理 (信息道德 ,信息政策法规)
8、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 (信息资源经济管理基础,信息市场与信息产业管理)
9、 信息资源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
10、 信息资源管理专门化( 经济信息管理,行政信息管理,文献信息管理)
共1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分别占10%分值。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共5题,6分/题,共计30分)
2、简答题 (共5题,12分/题,共计60分)
3、论述题 (共2题,30分/题,共计60分)
四、参阅书目
《信息管理导论》党跃武,谭祥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信息管理教程》张广钦编,北京大学出版,2005
812 环境工程原理
一、总体要求
《环境工程原理》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考生重点掌握内容以下内容:
1、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
3、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
二、内容及比例
1 绪论 8%
(1) 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2) 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3) 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2 质量与能量衡算 10%
(1) 熟练掌握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2) 熟练掌握质量衡算方法和能量衡算方法。
(3) 掌握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换算,掌握量纲的概念。
3 流体流动 20%
(1) 掌握管流系统的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
(2) 掌握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掌握牛顿黏性定律。
(3) 掌握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
(4) 掌握管路计算和流体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4 热量传递 15%
(1) 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平壁和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
(2) 熟悉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牛顿冷却定律及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 素,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经验关联式的用法,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3) 掌握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及两固体辐射传热的计算。
5 质量传递 15%
(1) 掌握传质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
(2) 掌握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的传质速率方程和传质系数。
6 沉降 5%
(1) 了解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掌握沉降速度基本计算方法及沉降鉴定,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
(2) 了解电除尘器和惯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7 过滤 5%
(1)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和过滤速率、恒压过滤,恒速过滤。
(2) 掌握恒压过滤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8 吸收 3%
(1) 了角吸收的概念和吸收的类型、掌握气-液平衡和亨利定律及其应用。
(2) 掌握双膜理论的要点及传质速率方程。
(3) 熟练掌握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方程和操作线方程。
(4) 熟练掌握吸收剂用量的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 吸附 3%
(1) 掌握吸附分离操作的有关概念。
(2) 掌握等温吸附方程及吸附动力学方程。
(3) 掌握吸附操作与吸附穿透曲线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10 反应动力学基础 10%
(1) 了解反应器的类型及操作方式、掌握反应器操作的几个工程概念。
(2) 掌握反应式与计量方程、反应进度和转化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 掌握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反应速率方程的表达式、均相反应动力学及有关计算。
11 非均相化学反应器 3%
(1) 了解催化反应的特征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固体催化剂、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反应物的化学吸附与脱附速率、表面化学反应。
(2) 一般掌握催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方法,掌握固体床催化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与操作。
(3) 掌握气—液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掌握填料反应器和鼓泡塔的设计计算。
12 微生物反应器 3%
(1) 了解微生物反应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反应在污染控制中的利用。
(2) 了解微生物浓度的表达方式、微生物细胞的组成、微生物反应的综合计量式,掌握各种细胞产率系数和代谢产物的产率系数的计算。
(3) 熟悉各种生物反应器内基质浓度与细胞浓度的计算方程和设计计算。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名词解释 24%
2、填空 16%
3、计算题 15%
3、问答题 25%
4、论述题 20%
四、参阅书目
胡洪营、张旭、黄霞、王伟 合编,《环境工程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