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的故事(2)
查看(1382) 回复(0)
香尔滚姐姐
  • 积分:4722
  • 注册于:2014-05-23
发表于 2014-10-24 11:18
楼主
三、个人空间圈




善于观察外界世界的细心人会发现:鸟儿在电线上站成一排,互相保持一定的间隔,恰好使谁也啄不到谁;陌生的顾客在餐厅里总是尽可能错开就座。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习以为常的现象。然而, 20 世纪 60 年代心理学家沙姆却做了个有心人。他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类现象所进行的大量的观察,最早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移动而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心理学家把它称为个人空间圈。个人空间范围的大小受到个人特点、社会习惯、文化、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就个人特点而言,性别、年龄的影响尤为明显。例如,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的个人空间为小,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妇女比男子更互相靠近的缘故。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个人空间圈的测验。选择一个面积为 10 × l 0 左右大小的空教室( 或大厅 ) ,教室 ( 或大厅 ) 内不能有课桌等物。如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室内场所,也可寻找一块同样大小的空地或小操场。但要注意,选择的场地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结果。找到场地之后,再准备一把量程大于 2 的米尺。测验由 3 人进行,一人做主试,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但是他们和记录员之间都是相识的。整个测验由记录员主持。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当主试在某一方向的 5 处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就叫‘站住'。”并对主试说:“你听到‘站住'即停下。”记录员在记录纸上记下主试离被试的距离 ( 见表 1) 。实验开始时,请被试站在场地正中心,由主试从相对被试的 8 个方向 ( 即:正前、左前、正左、左后、正后、右后、正右和右前 ) 向被试靠拢。靠拢时的步伐比平时走路约慢一半,步子呈小步。 8 个方向先后的次序要打乱,不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有规律进行。 8 个方向都做完了,再做第二遍,做完第二遍后再做第三遍。这就是说,每个方向共做三次。


1 主试与被试间的距离 ( 单位 : 厘米 )





正前

左前

正左

左后

正后

右后

正右

右前


第一遍


















第二遍


















第三遍


















平均



















试验结束后,将各个方向的三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加以平均,最后将各个方向的平均数绘制成个人空间圈。


上面的测试证明了个人空间圈的存在,在很多心理学家进行的实验中都反复验证了这一结果。个人空间圈的意义在于人们总是会被一个看不见的屏障包围着,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你的个人环境免于大量的社会侵害。除了心理学家外,其它领域的研究者,特别是建筑师、地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都在积极地研究个人空间圈的概念。



(采自杨治良等, 1989







四、接触安慰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以及依恋的经验对他或她在未来生活中爱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亲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最早的爱的经历是幼年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而行为主义者认为爱其实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婴儿对母亲的爱只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出于伦理原因,此类实验不能以人为被试,因此,研究者哈罗采用婴儿期在生理上对情感和接触的基本反应与人类非常接近的恒河猴作为被试。哈罗设想,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自然情况下当然是母猴)产生依恋;而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实验方法


首先,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其中一只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木制母猴),在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用于喂养,身体内还安装了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只母猴的外表由铁丝网制成,其他方面与木制母猴完全一样(铁丝母猴)。这样,两只代理母猴间的主要差异就在于:木制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 contact comfort ),而铁丝母猴则不能够。


然后,研究者把两只人造母猴分别放在两个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住的笼子相通。实验者把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在喂养时间以外,幼猴可以自由地与两只母猴接触。


此外,实验者刻意地创造了某些恐惧或不熟悉情景。比如: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当孩子们感到害怕时,他们总会到母亲那里寻找庇护。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哈罗在它们的笼子里放入各种各样能引发恐惧的物品,如上紧发条的玩具打鼓熊(这种玩具熊与幼猴一样大,对幼猴而言是很可怕的)。再如:为了研究幼猴适应陌生环境情况,实验者将两组幼猴放进同一个不熟悉的小房间里,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积木、毯子、带盖的容器、折纸等),并设置三种情况:仅出现木制母猴,仅出现铁丝母猴,或两者都不出现。


最后,为了探讨幼猴与代理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在它们分开一段时间后还能保持,当幼猴长到六个月能够吃固体食物时,便让它们与“母亲”分开一段时间(最长时间约 30 天),然后再在旷场环境中团聚。

实验结果


研究者对这两组幼猴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结果发现幼猴偏爱有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不论是由铁丝母猴还是木制母猴喂养的幼猴都对木制母猴产生强烈的依恋倾向。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也是只是在吃奶时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就迅速回到木制母猴那里。


其次,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它们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和保护。再者,当幼猴被置于陌生的环境后,所有幼猴都立即冲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体蹭它,并摆弄它的脸和身体。然而,如果把这些幼猴放在同一间房间里,但木制母猴不出现时,它们则会充满恐惧,出现情绪化的行为,如哭叫、缩成一团、吮吸手指。


最后一项实验发现,当幼猴们在相同的旷场环境中再一次与木制母猴重逢时,它们冲向母猴,爬在他身上,紧紧抓住它。然后与母猴玩耍,撕咬包裹在母猴身上的绒布。最明显的变化是幼猴不再像以前那样,离开母猴去探索和玩耍房间的其他物品。按照哈罗的观点,这很显然地说明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


总之,哈罗的这一系列实验证明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也就是说由这种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


(采自《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著, 2004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中国哪个名族人口最多?(答案为一个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半岛真人体育 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