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绽考研阅读理解葵花宝典
查看(16689) 回复(17) |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0
楼主
转载:
第一部分、十大解题思路 一、细节题 1、题干上有五个W一个H提问,2、题干中明确的会提到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事物等细节信息。3、有可能针对文章中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发问。4、题干和选项有可能考察一种因果关系。5、解题关键:返回原文,准确定位。 做题依据一定要紧扣文章本身 返回原文: 1、可以根据题干所列的地点、时间、人物、事物返回原文。2、根据出题的顺序返回原文。3、根据题干中或四个选项中的重点词,或同义词返回原文。4、通过长难句返回原文。 二、句子理解题 1、标志:题干中明确指出是原文中的某句话,重要的不是上下文,而是句子本身。 2、步骤:(1)重点是返回原文,对该句子进行语法、句法、词法的精准解析。正确(不能推)理解该句子的深刻含义。(2)若该句话的含义不能确定,则适当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局部含义有整体含义决定。(3)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是同义关系,只不过用其他短语表达。3、错误选项特征:推的过远,做题时注意把握理解度。4、正确选项不包含过于绝对化的词语。 三、主旨大意题 1、标志:best title main idea main problem conclusion mainly disguss mainly deal with或者问作者的写作目的purpose the author intends to do sth a digest of 利用宏观阅读技巧作主旨题,不管是出现在什么位置,都把他作为最后一题来做。 2、方法:(1)段落少,用串线法。(2)快速作文法:两个选项难以分辨的时候,用这两个选项做作文,快速给出纲。 3、选项不能选择局部信息,也不能选范围过宽的信息。 四、态度题 1、标志:题干中出现attitude believe consider deam regard 2、作者态度可以分为三大类: (1)正态度:支持,乐观,赞同(2)客观、中立、公正(3) 反对、批评、怀疑 3、等价选项都不选 4、有些选项一定不是正确答案(永陪选项):indifferent(漠不关心);subjective(主观的 biased(有偏见的);puzzled(迷惑不解的) 5、识别作者态度:方法一:可以根据作者论述的主线及举例的方式进行判断 方法二:当作者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找文章中有褒贬含义,含有感情 色彩的词。 6、特别注意作者的态度一般与文章中心相联系。做题时不要把自己的态度纳入其中,而且要注意区分作者的态度和作者引用别人的态度。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1
沙发
五、态度题的新趋势:
1、现在题目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态度,也开始考察文章中某人的观点和态度,做题时特别应该注意看清楚题目考察的是谁对谁的态度。 2、选项可能不在是态度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的词,而是改为带有程度限制的词语,带有如下词语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的:quarded慎重的,qualified有条件的,tempered缓和的,因为带有保留态度的观点比较客观,一般带有绝对化或者过于强烈的刺绣是的选项必然是错误的,如:strongly compeletly entirely 六、推理题 1、标志:往往出现infer imply learn 2、解题关键:(1)绝大多数推理题答案是文章中心或原文某句话的同义表达。正确答案与原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推理关系。 (2)做题时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者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围绕文章中的一两个重点句进行思考,特别注意文章中含义深刻或者结构复杂的句子。因为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能一下子理解的长难句是命题所在。 尤其注意:做题时不能想的太多,推的太远,是否能把原文看懂才是关键。 七、例证题的解题思路 1、标志:example exemplify illustration demonstration 2、解题关键:不在于是否看懂了例子,而在于是否找到了例子所支持的观点。 3、步骤:(1)返回原文,找出该例子支持的观点。80%向上,20%向下 (2)在四个选项中寻找与找到的论点表达最一致,意思最接近的一个。 注意:有时候例证题所支持的观点需要归纳总结。 4、错误答案的论述方式:混淆论点与论据;列举无关常识。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1
3楼
五、态度题的新趋势:
1、现在题目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态度,也开始考察文章中某人的观点和态度,做题时特别应该注意看清楚题目考察的是谁对谁的态度。 2、选项可能不在是态度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的词,而是改为带有程度限制的词语,带有如下词语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的:quarded慎重的,qualified有条件的,tempered缓和的,因为带有保留态度的观点比较客观,一般带有绝对化或者过于强烈的刺绣是的选项必然是错误的,如:strongly compeletly entirely 六、推理题 1、标志:往往出现infer imply learn 2、解题关键:(1)绝大多数推理题答案是文章中心或原文某句话的同义表达。正确答案与原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推理关系。 (2)做题时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者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围绕文章中的一两个重点句进行思考,特别注意文章中含义深刻或者结构复杂的句子。因为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能一下子理解的长难句是命题所在。 尤其注意:做题时不能想的太多,推的太远,是否能把原文看懂才是关键。 七、例证题的解题思路 1、标志:example exemplify illustration demonstration 2、解题关键:不在于是否看懂了例子,而在于是否找到了例子所支持的观点。 3、步骤:(1)返回原文,找出该例子支持的观点。80%向上,20%向下 (2)在四个选项中寻找与找到的论点表达最一致,意思最接近的一个。 注意:有时候例证题所支持的观点需要归纳总结。 4、错误答案的论述方式:混淆论点与论据;列举无关常识。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1
4楼
五、态度题的新趋势:
1、现在题目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态度,也开始考察文章中某人的观点和态度,做题时特别应该注意看清楚题目考察的是谁对谁的态度。 2、选项可能不在是态度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的词,而是改为带有程度限制的词语,带有如下词语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的:quarded慎重的,qualified有条件的,tempered缓和的,因为带有保留态度的观点比较客观,一般带有绝对化或者过于强烈的刺绣是的选项必然是错误的,如:strongly compeletly entirely 六、推理题 1、标志:往往出现infer imply learn 2、解题关键:(1)绝大多数推理题答案是文章中心或原文某句话的同义表达。正确答案与原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推理关系。 (2)做题时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者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围绕文章中的一两个重点句进行思考,特别注意文章中含义深刻或者结构复杂的句子。因为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能一下子理解的长难句是命题所在。 尤其注意:做题时不能想的太多,推的太远,是否能把原文看懂才是关键。 七、例证题的解题思路 1、标志:example exemplify illustration demonstration 2、解题关键:不在于是否看懂了例子,而在于是否找到了例子所支持的观点。 3、步骤:(1)返回原文,找出该例子支持的观点。80%向上,20%向下 (2)在四个选项中寻找与找到的论点表达最一致,意思最接近的一个。 注意:有时候例证题所支持的观点需要归纳总结。 4、错误答案的论述方式:混淆论点与论据;列举无关常识。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2
5楼
八、判断题
1、标志: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ure? All of the following is ture except... 2、 思路: (1)首先判断是三对一错还是三错一对,所谓对是符合原文或者符合作者态度的。所谓错是指原文有矛盾或者原文未提及的概念,或者与作者态度相反的内容。 (2)每个选项力争返回原文,与原文信息进行一一比较排除 (3)注意这种题目的选项,有时候会集中于某段的信息或者各具一些共同特征,所以做题时可以先对比一下四个选项,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点,再回到原文定位。 九、词汇题 1、标志:在题目中明确指出某处的单词或者词组,要求辨别其意思。 2、关键:该单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下文。 3、如果该单词认识,并且不超纲,那么他的字面意思绝对不是正确答案。其正确答案是根据上下文推出的更深层的含义,该含义也许与原单词表面意思没有关系。 4、方法借助上下文理解,在上下文中寻找同性词或词组,利用上下文中逻辑关系将四个选项代入替换,看语义是否通顺。 十、 指代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某个代词要求辨别it that one they 2、步骤: (1)返回原文,定位代词,并且准确理解分析该句话。 (2)向上搜索离其最近的名词、短语、句子。 (3)将找到的词,短语,句子带入替换,看是否通顺。 (4)在四个选项中,找与找到的词最接近的选项。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2
6楼
八、判断题
1、标志: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ure? All of the following is ture except... 2、 思路: (1)首先判断是三对一错还是三错一对,所谓对是符合原文或者符合作者态度的。所谓错是指原文有矛盾或者原文未提及的概念,或者与作者态度相反的内容。 (2)每个选项力争返回原文,与原文信息进行一一比较排除 (3)注意这种题目的选项,有时候会集中于某段的信息或者各具一些共同特征,所以做题时可以先对比一下四个选项,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点,再回到原文定位。 九、词汇题 1、标志:在题目中明确指出某处的单词或者词组,要求辨别其意思。 2、关键:该单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下文。 3、如果该单词认识,并且不超纲,那么他的字面意思绝对不是正确答案。其正确答案是根据上下文推出的更深层的含义,该含义也许与原单词表面意思没有关系。 4、方法借助上下文理解,在上下文中寻找同性词或词组,利用上下文中逻辑关系将四个选项代入替换,看语义是否通顺。 十、 指代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某个代词要求辨别it that one they 2、步骤: (1)返回原文,定位代词,并且准确理解分析该句话。 (2)向上搜索离其最近的名词、短语、句子。 (3)将找到的词,短语,句子带入替换,看是否通顺。 (4)在四个选项中,找与找到的词最接近的选项。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2
7楼
八、判断题
1、标志: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ure? All of the following is ture except... 2、 思路: (1)首先判断是三对一错还是三错一对,所谓对是符合原文或者符合作者态度的。所谓错是指原文有矛盾或者原文未提及的概念,或者与作者态度相反的内容。 (2)每个选项力争返回原文,与原文信息进行一一比较排除 (3)注意这种题目的选项,有时候会集中于某段的信息或者各具一些共同特征,所以做题时可以先对比一下四个选项,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点,再回到原文定位。 九、词汇题 1、标志:在题目中明确指出某处的单词或者词组,要求辨别其意思。 2、关键:该单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下文。 3、如果该单词认识,并且不超纲,那么他的字面意思绝对不是正确答案。其正确答案是根据上下文推出的更深层的含义,该含义也许与原单词表面意思没有关系。 4、方法借助上下文理解,在上下文中寻找同性词或词组,利用上下文中逻辑关系将四个选项代入替换,看语义是否通顺。 十、 指代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某个代词要求辨别it that one they 2、步骤: (1)返回原文,定位代词,并且准确理解分析该句话。 (2)向上搜索离其最近的名词、短语、句子。 (3)将找到的词,短语,句子带入替换,看是否通顺。 (4)在四个选项中,找与找到的词最接近的选项。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2
8楼
第二部分、八大宏观阅读技巧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写作的模式一般是开始提出两个核心概念,随后分段论述。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关键是要把握两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于联系。 二、问题答案型 改写作模式往往是在第一段出现一个问题,在随后的各段提供该问题的答案。阅读时重点理解该文章的中心,其中心就是该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答案 三、 时文 特点:耸人听闻,吸引眼球;貌似客观,内涵态度;抛砖引玉,一起争论 阅读时文时,把握时文的中心出现在手段的末句,或者二段的首句。 四、独句段 出现一个句子单独成段,特别是其出现在文章开始或者结尾,一般其表达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若位于文章中间部分一般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开门见山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直接给出观点,摆出事实论据,进行推理论证,每段都紧扣文章的主题。 六、启承传合 阅读时要抓住论点,区分论点合论据的关系,因为题目设计往往围绕论点进行,并要注意把握文章首尾的前后呼应关系。 七、平铺直叙 事实合观点交叉出现,在字里行间达到阐明观点的目的,需要大家综合各段内容,通过分析和归纳判断。 八、层层递进 一篇文章的整体,或者几个段落论述的问题,由从抽象到具体,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且各段从开始都出现递进词,阅读时注意把握这种文章的中心,或几段的核心。观点必然出现在层层递进各段的最后一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2
9楼
第二部分、八大宏观阅读技巧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写作的模式一般是开始提出两个核心概念,随后分段论述。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关键是要把握两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于联系。 二、问题答案型 改写作模式往往是在第一段出现一个问题,在随后的各段提供该问题的答案。阅读时重点理解该文章的中心,其中心就是该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答案 三、 时文 特点:耸人听闻,吸引眼球;貌似客观,内涵态度;抛砖引玉,一起争论 阅读时文时,把握时文的中心出现在手段的末句,或者二段的首句。 四、独句段 出现一个句子单独成段,特别是其出现在文章开始或者结尾,一般其表达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若位于文章中间部分一般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开门见山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直接给出观点,摆出事实论据,进行推理论证,每段都紧扣文章的主题。 六、启承传合 阅读时要抓住论点,区分论点合论据的关系,因为题目设计往往围绕论点进行,并要注意把握文章首尾的前后呼应关系。 七、平铺直叙 事实合观点交叉出现,在字里行间达到阐明观点的目的,需要大家综合各段内容,通过分析和归纳判断。 八、层层递进 一篇文章的整体,或者几个段落论述的问题,由从抽象到具体,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且各段从开始都出现递进词,阅读时注意把握这种文章的中心,或几段的核心。观点必然出现在层层递进各段的最后一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2
10楼
第二部分、八大宏观阅读技巧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写作的模式一般是开始提出两个核心概念,随后分段论述。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关键是要把握两个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于联系。 二、问题答案型 改写作模式往往是在第一段出现一个问题,在随后的各段提供该问题的答案。阅读时重点理解该文章的中心,其中心就是该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答案 三、 时文 特点:耸人听闻,吸引眼球;貌似客观,内涵态度;抛砖引玉,一起争论 阅读时文时,把握时文的中心出现在手段的末句,或者二段的首句。 四、独句段 出现一个句子单独成段,特别是其出现在文章开始或者结尾,一般其表达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若位于文章中间部分一般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开门见山 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直接给出观点,摆出事实论据,进行推理论证,每段都紧扣文章的主题。 六、启承传合 阅读时要抓住论点,区分论点合论据的关系,因为题目设计往往围绕论点进行,并要注意把握文章首尾的前后呼应关系。 七、平铺直叙 事实合观点交叉出现,在字里行间达到阐明观点的目的,需要大家综合各段内容,通过分析和归纳判断。 八、层层递进 一篇文章的整体,或者几个段落论述的问题,由从抽象到具体,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且各段从开始都出现递进词,阅读时注意把握这种文章的中心,或几段的核心。观点必然出现在层层递进各段的最后一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3
11楼
第三部分、五大微观阅读技巧 一、虚拟语气 1、作者写作时采用虚拟语气,一般表示建议、态度、和观点,用来表达一种反事实的假设。 2、阅读时,重点要体会作者利用反话正说,正话反说所传递的言外之意。 二 、长难句 1、主句,从句多又长,一个主句带多个从句,从句又含从句 2、方法:(1)先抓整句话的主干,从前向后读句子,找出独立的谓语部分,把握复杂句中,最核心的主谓宾语,再根据从句的连接词,区分主从句,层层扩展进行理解。 3、分词短语、to do结构,独立主格的干扰 注意理解主句最完整的特征就是有完整的主谓结构,尤其是独立的主谓语部分,一个看似句子的结构,如果没有独立的诸位部分,它不是句子,而是分词短语、to do结构,独立主格。 三 、长难句基本语法结构 1、形式主语或宾语 2、强调句结构 3、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4、同位语从句 5、倒装结构 6、省略句 四、标点符号的作用 1、句号:用来分割句子,以句子为单位把一个长的段落切分成为不同的句型。 2、逗号:两个逗号之间,或者一个逗号之后是用是一个补充说明成分,可以先不看。 3、冒号:冒号前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后面进一步是具体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 4、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包括结构上并列和语义上的并列。 5、破折号:两个破折号之间或者一个破折号之后是补充说明成分,可以先不看。 6、引号:一种作用是用来引用别人的观点,用来支持作者观点,或者是作为批判的对象。 一种是说反话,表示反语。 7、括号:补充说明的作用。 五、类比关系 1、类比,引用,举例都是为了要说明观点,阅读时可以把类比看做特殊的例证,重点是要找出作者所支持的观点。 2、阅读的时候注意识别一下类比的核心概念,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也就是类比或者比喻的对象。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3
12楼
第三部分、五大微观阅读技巧 一、虚拟语气 1、作者写作时采用虚拟语气,一般表示建议、态度、和观点,用来表达一种反事实的假设。 2、阅读时,重点要体会作者利用反话正说,正话反说所传递的言外之意。 二 、长难句 1、主句,从句多又长,一个主句带多个从句,从句又含从句 2、方法:(1)先抓整句话的主干,从前向后读句子,找出独立的谓语部分,把握复杂句中,最核心的主谓宾语,再根据从句的连接词,区分主从句,层层扩展进行理解。 3、分词短语、to do结构,独立主格的干扰 注意理解主句最完整的特征就是有完整的主谓结构,尤其是独立的主谓语部分,一个看似句子的结构,如果没有独立的诸位部分,它不是句子,而是分词短语、to do结构,独立主格。 三 、长难句基本语法结构 1、形式主语或宾语 2、强调句结构 3、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4、同位语从句 5、倒装结构 6、省略句 四、标点符号的作用 1、句号:用来分割句子,以句子为单位把一个长的段落切分成为不同的句型。 2、逗号:两个逗号之间,或者一个逗号之后是用是一个补充说明成分,可以先不看。 3、冒号:冒号前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后面进一步是具体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 4、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包括结构上并列和语义上的并列。 5、破折号:两个破折号之间或者一个破折号之后是补充说明成分,可以先不看。 6、引号:一种作用是用来引用别人的观点,用来支持作者观点,或者是作为批判的对象。 一种是说反话,表示反语。 7、括号:补充说明的作用。 五、类比关系 1、类比,引用,举例都是为了要说明观点,阅读时可以把类比看做特殊的例证,重点是要找出作者所支持的观点。 2、阅读的时候注意识别一下类比的核心概念,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也就是类比或者比喻的对象。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3
13楼
第三部分、五大微观阅读技巧 一、虚拟语气 1、作者写作时采用虚拟语气,一般表示建议、态度、和观点,用来表达一种反事实的假设。 2、阅读时,重点要体会作者利用反话正说,正话反说所传递的言外之意。 二 、长难句 1、主句,从句多又长,一个主句带多个从句,从句又含从句 2、方法:(1)先抓整句话的主干,从前向后读句子,找出独立的谓语部分,把握复杂句中,最核心的主谓宾语,再根据从句的连接词,区分主从句,层层扩展进行理解。 3、分词短语、to do结构,独立主格的干扰 注意理解主句最完整的特征就是有完整的主谓结构,尤其是独立的主谓语部分,一个看似句子的结构,如果没有独立的诸位部分,它不是句子,而是分词短语、to do结构,独立主格。 三 、长难句基本语法结构 1、形式主语或宾语 2、强调句结构 3、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4、同位语从句 5、倒装结构 6、省略句 四、标点符号的作用 1、句号:用来分割句子,以句子为单位把一个长的段落切分成为不同的句型。 2、逗号:两个逗号之间,或者一个逗号之后是用是一个补充说明成分,可以先不看。 3、冒号:冒号前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后面进一步是具体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 4、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包括结构上并列和语义上的并列。 5、破折号:两个破折号之间或者一个破折号之后是补充说明成分,可以先不看。 6、引号:一种作用是用来引用别人的观点,用来支持作者观点,或者是作为批判的对象。 一种是说反话,表示反语。 7、括号:补充说明的作用。 五、类比关系 1、类比,引用,举例都是为了要说明观点,阅读时可以把类比看做特殊的例证,重点是要找出作者所支持的观点。 2、阅读的时候注意识别一下类比的核心概念,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也就是类比或者比喻的对象。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3
14楼
第四部分、其他
一、阅读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二、从五个角度精读: 1、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论述的宏观结构。(泛读) 2、认真把握各段大意,争取用1——2个词或者短语概括其意,并把意义相近的段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3、以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对单词,词组的背诵以及对长句的精确翻译,整文的朗读和背诵。 4、佳句摘录,模仿写作。 5、换位思考,分析出题人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难度在哪里,论述的结构是什么。并对每一个选项都精确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文中的出处。 三、错误选项的十大特征: 1、无中生有,乃原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 3、所答非所问(选项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题干) 4、扩大范围 5、因果倒置 6、常识判断(符合常识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7、过分绝对。(never must no+名词,若有缓和就不是错误的) 8、推的过远 9、变换词性 10、偷换概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3
15楼
第四部分、其他
一、阅读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二、从五个角度精读: 1、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论述的宏观结构。(泛读) 2、认真把握各段大意,争取用1——2个词或者短语概括其意,并把意义相近的段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3、以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对单词,词组的背诵以及对长句的精确翻译,整文的朗读和背诵。 4、佳句摘录,模仿写作。 5、换位思考,分析出题人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难度在哪里,论述的结构是什么。并对每一个选项都精确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文中的出处。 三、错误选项的十大特征: 1、无中生有,乃原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 3、所答非所问(选项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题干) 4、扩大范围 5、因果倒置 6、常识判断(符合常识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7、过分绝对。(never must no+名词,若有缓和就不是错误的) 8、推的过远 9、变换词性 10、偷换概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3
16楼
第四部分、其他
一、阅读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二、从五个角度精读: 1、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论述的宏观结构。(泛读) 2、认真把握各段大意,争取用1——2个词或者短语概括其意,并把意义相近的段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3、以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对单词,词组的背诵以及对长句的精确翻译,整文的朗读和背诵。 4、佳句摘录,模仿写作。 5、换位思考,分析出题人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难度在哪里,论述的结构是什么。并对每一个选项都精确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文中的出处。 三、错误选项的十大特征: 1、无中生有,乃原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 3、所答非所问(选项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题干) 4、扩大范围 5、因果倒置 6、常识判断(符合常识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7、过分绝对。(never must no+名词,若有缓和就不是错误的) 8、推的过远 9、变换词性 10、偷换概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4
17楼
第四部分、其他
一、阅读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二、从五个角度精读: 1、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论述的宏观结构。(泛读) 2、认真把握各段大意,争取用1——2个词或者短语概括其意,并把意义相近的段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3、以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对单词,词组的背诵以及对长句的精确翻译,整文的朗读和背诵。 4、佳句摘录,模仿写作。 5、换位思考,分析出题人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难度在哪里,论述的结构是什么。并对每一个选项都精确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文中的出处。 三、错误选项的十大特征: 1、无中生有,乃原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 3、所答非所问(选项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题干) 4、扩大范围 5、因果倒置 6、常识判断(符合常识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7、过分绝对。(never must no+名词,若有缓和就不是错误的) 8、推的过远 9、变换词性 10、偷换概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4
18楼
第四部分、其他
一、阅读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二、从五个角度精读: 1、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论述的宏观结构。(泛读) 2、认真把握各段大意,争取用1——2个词或者短语概括其意,并把意义相近的段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3、以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对单词,词组的背诵以及对长句的精确翻译,整文的朗读和背诵。 4、佳句摘录,模仿写作。 5、换位思考,分析出题人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难度在哪里,论述的结构是什么。并对每一个选项都精确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文中的出处。 三、错误选项的十大特征: 1、无中生有,乃原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 3、所答非所问(选项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题干) 4、扩大范围 5、因果倒置 6、常识判断(符合常识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7、过分绝对。(never must no+名词,若有缓和就不是错误的) 8、推的过远 9、变换词性 10、偷换概念 |
sanmao817
|
发表于 2010-08-06 20:54
19楼
第四部分、其他
一、阅读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二、从五个角度精读: 1、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论述的宏观结构。(泛读) 2、认真把握各段大意,争取用1——2个词或者短语概括其意,并把意义相近的段合并成为一个整体。 3、以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对单词,词组的背诵以及对长句的精确翻译,整文的朗读和背诵。 4、佳句摘录,模仿写作。 5、换位思考,分析出题人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难度在哪里,论述的结构是什么。并对每一个选项都精确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文中的出处。 三、错误选项的十大特征: 1、无中生有,乃原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2、正反混淆 3、所答非所问(选项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题干) 4、扩大范围 5、因果倒置 6、常识判断(符合常识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不符合常识的一定不是正确答案) 7、过分绝对。(never must no+名词,若有缓和就不是错误的) 8、推的过远 9、变换词性 10、偷换概念 |
乐洋洋
|
发表于 2010-08-18 15:24
20楼
谢谢啦
|
乐洋洋
|
发表于 2010-08-18 15:24
21楼
谢谢啦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