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2015-04-28 相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一、简介
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浙江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3年浙江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自2009年7月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副教授,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013年11月至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5月至今)、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2012年7月至今)、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2012年6月至今)、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2009年10月至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3年1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4月至今)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化工事故防灾备灾灵活合作框架专家工作组成员(2012年10月至今)。参与《环境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侵权司法解释”等起草论证工作。获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4);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奖(2008);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2012);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2010);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合著专著《环境侵权法疑难问题研究》,第二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10)等。
二、教授课程
本科生:环境法;
硕士生:比较环境法、环境法基础理论、污染防治法。
三、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法(环境法基本理论、中国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比较环境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生态损害综合预防与补救的法律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年,主持人)
2.《生态文明法律机制建设研究》之子课题四:《生态文明社会调节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0年,子课题主持人)
3.《制定“两高”关于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指导意见》(环境保护部委托,2014年,主持人)
4.《环境保护单行法中的环境损害赔偿立法问题研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委托,2014年,主持人)
5.《编制<主要环境违法行为认定及行政处罚种类适用要点指南>》(环境保护部委托,2013年,主持人)
6.《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研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委托,2013年,主持人)
7.《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政策研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委托,2012年,主持人)
8.《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研究》(环境保护部委托,2012年,主持人)
9.《化工领域信息交流与公众参与研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2012年,主持人)
10.《促进中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反应》(环境保护部委托,2011年,主持人)
11.《APELL项目在中国应用推广研究》(环境保护部委托,2011年,主持人)
12.《铅污染健康损害赔偿中的因果关系认定研究》(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学会资助,2010年,主持人)
13.《环境侵权损害与生态损害综合赔偿救济的法律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年,主持人)
14.《基于健康的政府城市大气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2010年,主持人)
15.《生态损害综合预防与补救的法律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9年,主持人)
16.《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研究》(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青年项目,主持人)
17.《北京市环境信息公开执法对预防环境健康问题的影响研究》(北京市法学会2009年度重点课题,主持人)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
1.《Environmental Law》(第2版)(英文,独著专著),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年版(入选国家“南南合作绿色使者计划系列丛书”);
2.《Environmental Law》(英文,独著专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环境侵权法疑难问题研究》(合著,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实例与解析》(合著,副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论文
1.《论中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发展与再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2.《论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入<环境保护法>——以环境私权对环境公权的制衡为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3.《国家环境管理权与公民环境权关系均衡论》,《江汉论坛》2014年第3期(合著,第一作者);
4.Zhang Lei, He Guizhen, Arthur P.J. Mol and Zhu Xiao, Power Politics in Revis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ENVIRONMENTAL POLITICS, Vol. 22, No. 6, pps. 1029–1035.
5.Zhu Xiao and Charles Whart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Standing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n America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CHINA LEGAL SCIENCE, Number 3 of Volume 1, July 2013.
6.《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之信息公开条款群》,《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7.《用法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3年7月5日理论版;
8.《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法>之立法目的完善》,《法学论坛》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9.《论公众参与基本原则入环境基本法》,《法学》2012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2013年第2期转摘;
10.《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司法审理》,《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
11.《我国生态补偿基金的法律性质研究——兼论《生态补偿条例》相关框架设计》,《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2.《论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特殊要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审稿第68条》,《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
13.《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14.《作为立法术语的“环境侵权”之辩析》,《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
15.《比利时民事侵权法适应环境损害现代化之研究》,《法律适用》2007年第12期;
16.《论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归责原则的两分法及其配套措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
17.《环境责任保险何以克服损害的长期潜伏性》,《绿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8.《论我国“生态损害”的立法定义模式》,《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19.《试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可保险性》,《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20.《反思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罚款的法律尴尬——以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为视角》,《法学》2007年第3期;
21.《生态损害赔偿在意大利民法典基础上的立法和司法拓展》,《学说汇篡》创刊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2.《论在“国际油污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框架下的生态损害赔偿》,《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23.《试析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特征及其适用范围》,《学术交流》2006年第1期;
24.《论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会利害关系人代表的选择机制》,《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20日第二版转摘;
25.《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听证制度的实践与完善——以大连西部通道环评审查听证案为例》,《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26.《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专家主持人制度初探——兼议<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八条的完善》,《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27.《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庭座席布局的法理探究》,《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
28.《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的法律性质研究》,《河北法学》2005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5期转摘;
29.《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书面证言规则的构建》,《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30.《全国首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案若干程序问题评析》,《法学》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31.《绿色奥运与人文奥运理念下的中餐饮食文化与大气环境保护——《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中限制“底商条款”评析》,《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合著,第一作者);
32.《<环境保护法>修改中的法律目的条款探究》,《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转摘;
33.《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兼论“权利公平”应成为环境法法律目的之要素》,《浙江学刊》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34.《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研究》,《环境资源法论丛》2004年第一期(总第4卷);
35.《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学术交流》2004年第3期。
六、联系方式
电话:010-62514543
邮箱:x.zhu@ruc.edu.cn
通信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100872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