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2015-04-28 相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王新清,河南新野人,1962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常务副院(校)长(法定代表人)、党委副书记。
工作简历:
1988年7月-1994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师、北京市第十律师事务所(人大法律系办)兼职律师;
1994年9月-1997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后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7年12月-2002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2002年1月-2002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2年9月-200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7年7月-2007年9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正局级);
2007年9月至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教育背景:
1981.9—1985.7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
1985.9—1988.7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诉讼法专业研究生;
1995.9—2000.1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职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
2003.3—2004.1在中央党校第1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6.9.10—10.16赴法国、德国参加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
2012.11.16——2013.1.15,中央党校进修部59期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学、刑法学。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团中央青少年专业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
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少年人才研究会会长。
荣誉奖励
1、1995年12月被宝钢集团授予“宝钢教育奖”;
2、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事局等六家单位评为“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
3、1998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爱国立功标兵”荣誉称号;
4、2000年12月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5、2001年7月被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
6、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7、2002年9月高职高专教材《刑事诉讼法》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8、2005年9月主持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教学成果二等奖;
9、2006年主编的《刑事诉讼法》(远程教育教材)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0、2006年度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
11、2010年10月获得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
12、2011年3月2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性成果
法学代表性著作:
1、《市场经济中的律师和律师工作机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2月。
2、《刑事诉讼法》(远程教育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3、《法律职业道德》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
4、《刑事诉讼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5、《刑事诉讼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6、《刑事管辖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法学论文:
1、《论对法庭秩序的刑法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2、《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刑事制裁之探讨》,载《刑事法专论》(1998年1月)。
3、《进步中的缺陷——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护制度评析》,8000字。载《湘江法律评论》第二卷(1998年5月)。
4、《香港、澳门与内地的刑事司法协助》,载《刑事诉讼法新解》〉(2000年11月)。
5、《论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法学家》2000年第6期。
6、《特别行政区刑事管辖权论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7、《特别行政区刑事管辖权及其与内地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何超明、赵秉志主编,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9月出版。
8、《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以公诉案件为视角》,《法学家》2003年第3期。
9、《刑事管辖权的国际转移》,载《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0、《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与李蓉合著,《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一期。
11、《略论刑事诉讼的功能》,与赵旭光合著,《理论界》2005年10期。
12、《论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兼论判决结果的相对合理性》,与李征合著,《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二期。
13、《论刑事缺席审判》,与卢文海合著,《中国司法》2006年第3期。
14、《刑事案件并案诉讼思考》,与李江海合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15、《刑事案件启动再审条件的分解与重构》,与李江海合著。《人民检察》2006年第7期。
16、《精英话语与民众诉求——对中国司法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与赵旭光合著,载《法学家》2006年第5期。
17、《论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过错》,与袁小刚合著,《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3月号。
18、《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学家---法学家的职业定位、使命和职业道德问题探讨》,与赵旭光合著,《湘江法律评论》第七卷,2008年12月。
19、《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与赵旭光合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六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五期转载。
20、《论司法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南都学坛》2010年第二期。
21、《论刑事诉讼当事人辅助制度》,《中国法学》2014年第五期。
政论、教育管理类文章
(1)《积极引导、妥善应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人口研究》2005年第3期。
(2)《完善考核与监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4000字。《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6期。
(3)《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纲领》,1700字,《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六期。
(4)《当前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着力点》,《学习时报》2003年10月6日。
(5)《高校本科新生党员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机密)2004年第1期。
(6)《铸造金色摇篮》——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报告,1500字,光明日报2001年
(7)《择优选用干部应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机密)2004年第12期。
(8)《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高校党的组织工作》,5000字。《北京高等教育》2000年第7-8期。
(9)《搞好高校组织工作的若干思考》,4000字。《北京教育》2002年第4期。
(10)《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四期,与李遵清、徐飞合著,约9000字。
(11)《中国高校新生党员问题突出》香港新华社亚洲论坛周刊情报中心、香港亚洲论坛周刊信息中心编印《高层参考》(机密)2004年第26期。约5000字。
(12)《解决中国高校新生党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香港新华社亚洲论坛周刊情报中心、香港亚洲论坛周刊信息中心编印《高层参考》(机密)2004年第26期。约4076字。
(13)《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新思考》,《北京高校党建研究》2003年第一期。
(14)《大学本科新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亟待加强》,载《实践与探索》,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15)《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载程天权主编《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17400字。
(16)《对惩防体系中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是与非》2006年第10期,4000字。
(17)《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与侯书栋合作。11000字。
代表性项目
1、200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
2、2005年福建省林业厅、三明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2005);
3、《法科学生司法能力之培养》北京市(2009);
4、《刑事管辖权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1)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