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院校动态 来源:榆林学院研究生院 2025-01-26 相关院校:榆林学院
2024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支重、扬优、扶新”的工作思路加强学科建设,在学科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扬起学科龙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精心组织,新增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高度重视硕士学位点的培育和申报工作,组织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组织申报。根据学校的特色与优势,结合榆林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确定了申报学科,邀请校内外专家指导,不断打磨提升申报材料质量,汇聚多方力量完善申报材料,圆满完成申报阶段的全部工作。最终,我校获得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学术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获批数量在省内高校位居前列。
目前,我校共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涵盖了八大学科门类,工学 5 个(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农学 2 个(农业、林业)、文学 2 个(翻译、新闻与传播)、教育学2 个(教育、体育)、法学 1 个(中共党史党建学)、理学 1 个(化学)、管理学 1 个(旅游管理)、艺术学 1 个(设计),招生专业达到了23个,分布在13个二级学院。
(二)凝心聚力,营造浓郁学科建设氛围
为加强学科建设对学校各项事业的统领,切实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增加硕士授权点数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
为营造浓郁的学科建设氛围,明晰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生院到东莞理工学院调研学科建设的先进经验,深入到各学院调研存在的问题。启动了“榆溪学科建设大讲堂”,围绕四大主导学科,邀请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学科专家开展了12场学科讲座。
(三)以评促建,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顺利通过
2023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工作的通知》,我校2018年获批的2个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农业)均需参加本次专项核验。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核验工作,前后组织召开了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工作推进会和汇报会,就核验工作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材料收集、填报等事项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各学位点积极挖掘现有数据,充分体现我校研究生培养特色,按时按点完成了所有核验材料和支撑材料的上报。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下达 2023 年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处理意见的通知》,我校参评的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全部通过专项核验。
二、奋力追赶超越,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加强思想引领,干事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积极开展理论学习。研究生院党总支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筑牢思想之基、增强理论自信,努力做到常学常新。全年组织召开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6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树牢纪律意识。
扎实开展“三年回顾总结反思、追赶超越提质升级”大讨论。研究生院深入到各二级学院调研,在此基础上,先后召开3次专题讨论会。经讨论,发现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着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学科建设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二是导师重学业指导,轻思政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三是招生就业和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解决的举措。
(二)优化招生宣传,研究生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一是加强线下宣传的针对性。学校以山东、河南等考研大省的同类型高校为重点进行研招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我校,学校加强榆林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宣讲力度,先后赴榆神工业园区、榆能集团等20多个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
二是提升线上宣讲的专业性。学校今年首次开展“院长讲研招”专题宣讲会,各招生学院的院长认真介绍了本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招生专业与报考政策等,吸引了近10万人次点击观看。
三是为本校考研学生办实事。针对本校学生关心的考研问题,学校举办2025届毕业生考研动员会暨考研辅导讲座,研究生院高芸为本校考生做了《研考的形势与建议》专题讲座。在调剂阶段,研究生院专门为我校本科生组织了考研调剂培训会,高芸做了《调剂的方法与技巧》专题报告。
2024年,我校研究生录取338人,较去年增加了115人,增幅达到52%,目前在校研究生规模已达到700人。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导学能力得到提升。一是制定了《榆林学院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与师生互选管理办法》,通过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动态审核、师生双向互选等有效举措,实现导师评聘分离,从制度上打破了导师“终身制”,激发了导师队伍的新活力。二是首次开展了导师考核工作,对指导满一届的47名导师开展了聘期考核。三是在导师遴选中,将遴选资格与申请人职称脱钩,将部分优秀博士吸纳进导师队伍,今年新遴选导师130名,进一步优化了导师队伍结构。四是加强导师培训,研究生院举办了研究生导师专题培训班,各二级学院开展导师专题培训20余次,切实提升了导师队伍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实践平台更加广阔。夯实专业学位点实践环节,今年共新增了8个教育实践基地,设立研究生科技小院和研究培养工作站12个,借助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强化科技小院建设,新申报了9个科技小院和2个科技小院集群。
学位授予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修订了《榆林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榆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办法》。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今年有9名研究生因查重未通过、盲审未通过或答辩未通过而延期或未授予学位。
学术氛围更加浓郁。研究生院举行了2024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邀请了4位校外知名专家为我校研究生做报告。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培养学院为研究生们举行了包括学术报告、行业专家报告、导师经验交流等累计30多场活动,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拓展知识,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平台。此外,加强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考核力度,对部分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进行了延期处理;2024年新增32个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我校吴喜军教授申报的《地方高校“一聚焦、两并进、三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二等奖;全年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31篇(一区6篇),CSCD19篇;获得专利7项(发明专利5项),在第八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获奖3项,获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39项(国家级7项)。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0%,3位同学考取博士研究生,22人在事业单位工作,11人入职国有企业,整体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四)加强教学督查,确保培养质量
建立了“学校—培养单位—校外实践单位”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榆林学院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暂行)》等管理制度,成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强化督导实力,着力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三、践行“五乐育人”,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一是讲好身边故事,传递榜样力量。开展了5期“奋斗青年说”经验分享沙龙。举办了“铭记红色历史、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微党课比赛、研究生团干部“青春向党 强国有我”等活动5次,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是品读优秀经典,塑造人生价值。开展“同沐书香 阅读悦美”读书分享活动7期,让研究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塑造人生价值。
三是跑出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品质。研究生院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举办了迎“篮”而上绘梦青春—2024年“英才杯”研究生篮球赛等体育活动4次。范欣嵘同学荣获陕西省第四十三届运动会女子乙组链球项目第二名。
四是深化劳动教育,在乐劳中解民生治学问。为进一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围绕学校4个主导学科成立社团,开展了“五乐育人强化使命担当,志愿服务助力青山绿水”义务修剪果树志愿服务活动、“田间地头共享丰收喜悦,科技强农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党团日活动9次。
五是唱响陕北民歌,涵养快乐人生。组织带领全体2024级新生赴陕北民歌博物馆参观学习。举办了研究生迎新晚会,参演人员加工作人员达140余人。研究生安科旭等5人参赛作品《像我这样的糖》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生化歌曲大赛荣获三等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后,榆林学院将对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指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办学定位,本着“支重、扬优、扶新”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而奋斗!
详细图文完整版请查看原文:https://yjsc.yulinu.edu.cn/info/1011/87384.htm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