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2024考研大纲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院 2022-07-19 相关院校:湖州师范学院
2023年湖州师范学院全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硕士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
I、考试内容与分数
考试内容包涵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各占100分,总分300分。
II、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III、考试时间
3小时
IV、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相关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三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体育中的实际问题。
V、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学导言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
二、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三、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
四、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运动训练控制方法;操作性训练方法;运动训练基本手段。
五、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运动训练负荷概述;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
六、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
七、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教练员的认知;教练员的执教;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第二部分 学校体育学
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古代社会的体育;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四、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五、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六、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体育教学(学习)目标;体育教学内容
七、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八、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概述;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
九、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评价。
十、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十一、体育课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十二、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十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十四、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十五、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特征;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十六、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第三部分 运动生理学
一、绪论
运动生理学概述;生命活动基本特征;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反馈与前馈。
二、肌肉活动
细胞生物电现象;肌肉收缩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肌电图。
三、能量代谢
人体能量的供给;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四、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一般功能;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五、内分泌调节
内分泌与激素;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六、免疫与运动
免疫学基础;运动与免疫。
七、血液与运动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的功能;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八、呼吸与运动
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九、血液循环与运动
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十、消化、吸收与排泄
消化与吸收;排泄。
十一、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无氧耐力素质;有氧耐力素质;平衡、灵敏、柔韧与协调素质;身体素质训练的几种新方法。
十二、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脱训与尖峰状态训练。
十三、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
十四、年龄、性别与运动
儿童少年与运动;女性与运动;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十五、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身体成分概述;肥胖与体重控制;运动处方。
十六、环境与运动
冷热环境与运动;水环境与运动;高原环境与运动;大气环境与运动;生物节律与运动。
VI、参考教材
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
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第三版),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