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20-01-17 相关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导师丁金宏介绍如下:
丁金宏
研究员人口研究所所长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
联系电话: 021-54352981
办公时间: 8:00-17:00
传 真: 021-54345171
办公地点: 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法商北楼509室
电子邮箱: jhding@re.ecnu.edu.cn
通讯地址: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
人口学
社会兼职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人口学会副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
学术成果
1、 丁金宏‚严士清‚张玮‚王琼、2010、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的观察与思考‚中国城市研究(2)、商务印书馆
2、 余佳‚丁金宏、2010、中国户籍制度的政策效应、改革取向与步骤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4)、 65-70‚74
3、 丁金宏、2009、城市人口容量的存在性与方法论、人文地理评论、商务印书馆
4、 丁金宏、2006、回归温和‚温和回归(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市场与人口分析、(1)、30-32
5、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2005、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地理学报、60 (1):106-114
6、 王春兰‚丁金宏‚杨上广、2006、大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3):111-117
7、 余佳‚丁金宏、2007、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39(1):67-72
8、 杨上广‚丁金宏、2006、自然资源合理定价的理论研究、福建地理、21(2)、3-5‚15
9、 郭永昌‚丁金宏‚孟庆艳、2006 、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形态与居住空间变动机理——以上海闵行区为例、南方人口、21(3)、40-45
10、 康雯琴‚丁金宏、2005、大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12(6)、43-46
11、 乔观民‚丁金宏‚刘振宇、2005、对城市非正规就业概念理论思考、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8(4)、1-6
12、 乔观民‚丁金宏‚刘振宇、2005、1982-2000年中国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空间变化研究、人文地理、(2):105-109
13、 丁金宏‚张浩光‚杨鸿燕‚陆萍萍、2007、强拉力作用下的人口迁移模式、人口、(1):22-31
14、 丁金宏‚杨鸿燕‚周少云‚周吉祥‚林克武‚张玉枝、2004、论新时期中国涉外婚姻的特征与走向——以上海市为例、中国人口科学、(3)、
15、 丁金宏‚杨鸿燕‚张浩光‚陆萍萍、2003、小区域人口迁移年龄模式的定义与解读——1995~2000年浦东新区人口迁移分析、人口研究、27(1)
16、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Brian Hammer‚徐月虎、2001、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中国人口科学、(6)
17、 冷熙亮‚ 丁金宏、 2000、城市非正规就业发展及其问题: 以上海为例的探讨、 社会、 (11)
18、 丁金宏‚朱庭生‚朱冰玲‚樊华‚孙小铭‚林克武、1999、论城市两地户口婚姻的增长、特征及其社会政策寓意:以上海市为例、人口研究、23(5)‚1-8
19、 Jinhong Ding‚ Norman Stockman、 1999、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community: A sample survey on attitudes of Shanghai residents to recent migrants、 In: Pieke F‚ Mallee H、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hinese perspectives、 Surrey: Curzon Press
20、 丁金宏‚王大奔‚黄晨熹‚孙中锋、1998、开放区域土地人口容力模型及其在沪苏锡常城市群区的应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8(4)‚39-44
21、 黄晨熹‚丁金宏、1998、开放区域耕地资源人口容量研究:以沪苏锡常城市连绵区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7-73
22、 曾刚‚丁金宏‚徐建刚‚陈启宁、1998、苏州工业园区中心村建设问题之管见、经济地理、18(3)‚63-67
23、 丁金宏、1998、论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成本与收益、见:张纯元等、必由之路:中国欠发达地区计划生育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4、 丁金宏‚王树新等、1997、外来人口:利大还是弊大?〖论坛〗、人口研究、21(4) ‚35-43
25、 丁金宏等、1996、外来民工对上海市职工再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见:陆炳炎等、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84-198
26、 丁金宏、1996、城乡迁移模型及变动趋势、见:查瑞传‚曾毅‚郭志刚、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 (下)、高等教育出版社、362-375
27、 丁金宏‚孙小铭‚谭友林‚余佳‚王碧玮‚张永惠、1996、论外来人口与城市社区整合:上海市民对外来人口的心理接受力调查、人口研究、20 (2)‚45-51
28、 丁金宏、1996、人口空间过程:胶东半岛的实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9、 丁金宏、1995、人口迁移的原因构成及其流场特征、见: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论文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717-727
30、 丁金宏、1995、未来我国分省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人口研究、 19 (4)‚ 24-29
31、 顾朝林‚丁金宏‚陈田‚郑兴年、1995、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32、 丁金宏‚吴绍中‚孙小铭、1995、外来民工对上海职工就业的影响与对策、人口学刊、(3)‚ 3-11
33、 丁金宏、1994、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探析、见: 吴忠等、市场经济与人口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71-280
34、 王铮‚丁金宏、 1994、区域科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35、 丁金宏‚孙小铭‚戴淑庚‚黄晨熹、 1994、试论民工潮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对策、 科技导报、 (7)‚ 21-23
36、 王铮‚丁金宏等、 1994、理论地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37、 丁金宏、1994、中国人口迁移:动机与流态、科学、46 (2)‚45-46 & 55
38、 丁金宏、1994、中国人口迁移原因别流场特征探析、人口研究、18 (1)‚14-21
39、 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1993、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地理学报、48 (4)‚ 317-328
40、 丁金宏、1993、论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机制、中国人口科学、(1)‚16-23
41、 丁金宏‚罗祖德、 1992、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国际科技经济社会研究、(37)
42、 丁金宏、1991、人口迁移的推挽机制及其实证研究、见:余旭升、机遇与挑战:90年代的地理学:全国第二届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89-92
43、 伍理‚丁金宏‚徐建刚‚周祖根、1991、机助人口密度立体图的研制和应用、南方人口、 (3)‚ 48-51 & 58
44、 丁金宏、 1991、人口容量与人口压力的理论模式、经济地理、 11 (4)‚ 22-25
45、 王铮‚丁金宏‚章可奇‚沈建法‚吴必虎、 1991、论现代地理学对象‚内容‚结构和基本方法、地理研究、10 (3)‚68-77
46、 胡焕庸‚丁金宏、 1991、关于市带县的合理范围: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依据和方法、见: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中国行政区划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65-470
47、 王铮‚丁金宏‚吴必虎‚沈建法‚章可奇、1990、理论地理学纲要、见:王铮‚吴必虎、理论地理学进展、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3-136
48、 胡焕庸‚丁金宏、1990、我国行政区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10-17
49、 丁金宏、1989、国土规划中的人口评价、地理学与国土研究、5 (1)‚30-34
50、 丁金宏‚刘虹、1988、我国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模型分析、经济地理、8 (4)‚253-256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