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2024考研大纲 来源:江汉大学研究生院 2019-07-25 相关院校:江汉大学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专业素养是教育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入学考试专业课必考科目,主要考察具备学士学位和符合我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其考试要求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并具备较好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运用史学理论、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
历史学专业素养考试范围为史学概论、中国通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解析历史问题,通过史学短文写作反映独立思考能力。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基本要求如下:
1.熟悉:中外历史的基本进程与史实。
2.掌握:历史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
3.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组织与体制、制度与观念等的发展演变、前因后果及其历史影响。
4.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所学历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5.短文写作:就开放性或既定主题撰写史学短文,发表己见。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小时。
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30分(共3题,每小题10分)
问答题 30分(共2题,每小题15分)
论述题 60分(共2题,每小题30分)
作文题 30分(共1题,每题30分)
5.试卷内容结构:
学科基本理论与通史基础知识 约40%
综合论析 约40%
写作能力测试 约20﹪
四、考试内容
(一)史学概论
1.历史本体论: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历史发展的动力、如何认识历史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
2.历史方法论:技术性方法与导向性方法的关系,如何搜集、整理、鉴别史料,史学新方法的价值与局限性。
3.历史认识论:如何理解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的关系、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
(二)中国通史
1.先秦史:先秦社会与文化变革。
2.帝制时代: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演变,重要政治、经济(如土地、赋税等)、军事、文化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重大改革,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阶段性经济发展与繁荣,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与新动向、重要历史时段评价,社会阶级、阶层与组织的发展,汉化、胡化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学术思想与文化的阶段性发展,对外交流的重大事件、重要外贸体制等。
3.中国近现代史:重大战争、重要合约与条约体系的形成,改良与革命,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现代化进程,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国共合作等。
(三) 世界近现代史
1.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初步展开
2.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3.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
4.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