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研招新闻 来源:北京考试报 2012-11-19 相关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是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北林大的研究生有通过推免享受“爱林”奖学金的,有通过在“三助”岗位实习拿到助研津贴的,有通过申请课题获得经费的。为什么北林大的研究生可以不必担心生活问题,全身心投入研究呢?记者采访了该校招生处处长何艺玲。
记者:学校为研究生待遇的提高做了哪些工作?
何艺玲:2008年,学校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起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研究生奖助机制,扩大了导师的自主权,激发了研究生投入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年,学校将研究生的奖学金调整为学业奖学金、基本奖助金和优秀奖学金三类。非在职的学术型研究生均有资格享受学业奖学金(抵免学费);基本奖助金调整为生活助学金和基本助研津贴两部分,由学校和导师共同承担。非在职博士研究生每年从1.2万元提高到1.6万元,非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仍为每年4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MBA和旅游管理专业)由每年2500元提高到400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保证了研究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优秀奖学金是学校专门为鼓励学业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优秀研究生而设立的,包括研究生创新特别奖、各种单项奖等。学校在基本奖助金和优秀奖学金之外,还设立了助研、助教、助管等“三助”岗位,并规定了最低助研津贴标准。研究生津贴可根据工作业绩及经费情况上下浮动,这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的生活待遇。
学校为吸引优秀推免生生源,设立了“爱林”奖学金。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凡取得当年学术型推免硕士生资格且在本专业综合排名前8%、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者且专业综合排名前2名的推免生和外校(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获得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当年学术型推免硕士生资格且在本专业综合排名前5名者、申请攻读学校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博生)且在本专业综合排名前3名者,推荐免试入学当年可获得一次性奖励1万元;符合“爱林”奖申请条件的其他推免生可获得一次性奖励5000元;获得奖学金者在随后的学年中如果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可在当年度继续获得一次性奖励5000元。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哪些专业是特色专业?
何艺玲:北林大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46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119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类型(18个领域)。
林学是北林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一级学科,2003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均名列第一,2006年评估成绩为100分,近期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林学所包含的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水土保持学、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数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学科近年发展势头较好。
北林大生物学涉及的传统优势学科为植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培养出了该学科全国的首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风景园林学(原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是我国风景园林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最高的基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先后有研究生荣获国际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大奖106项。北林大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长期以来是我国该领域的排头兵,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林业管理人才,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有无新增专业?2012年录取了多少人,考录比是多少?
何艺玲:2013年北京林业大学计划招生比2012年略有增长,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将继续增加,招收人数将占当年总招生规模的38%。最终招收人数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决定。2013年参加招生的学术型学科为57个,新增了数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软件工程4个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仍为11个类型(18个领域)。
2012年有3339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实际参加考试为2598人,最终录取1267人,报录比为2.64∶1,考录比为2.05∶1。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是哪里?
何艺玲:我校研究生就业率始终排在农林院校的前列,每年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目前博士毕业生主要去向为高校、科研院所,硕士毕业生去向涵盖各行各业,前往包括高校和民企在内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居多。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怎样?
何艺玲:我校是率先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高校之一,改革后,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培养过程方面,学校以培养富有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为目标,通过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课程建设、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出国访学等改革,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深造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校现有教授209人,副教授473人;博士生导师195人,硕士生导师3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人选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
记者:对报考贵校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如何选择贵校的研究生专业?
何艺玲:考生报考研究生时,除考虑本人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外,要提前了解计划报考的学科专业及学校的科研实力、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重点了解研究生入学后能有哪些深造机会和发展空间。希望将来从事科研及基础研究的考生适合报考学术型研究生;动手能力较强的考生适合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您对参加初试、复试的考生有什么建议?
何艺玲:我校在网站上已公布学校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复试科目,建议考生备考时一定要关注研究生院的网站,按照大纲复习准备,以提高应试的成功率。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