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笔记第十章
查看(1007) 回复(0) |
|
tingyu
|
发表于 2010-09-19 15:26
楼主
第十章 传播效果论
一、填空 1.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二、名词解释 1.枪弹论 2.两级传播论 3.舆论领袖 4.议程设置论 5.“沉默的螺旋” 三、简答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四、练习 结合近几年大众媒介关于重大事件的传播情况(如伊拉克战争、非典、奥运会、美国大选等),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谈谈认识。 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 枪弹论 、 有限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 。 2.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 辱骂法 、 光辉泛化法 、 转移法 、 证词法 、 平民百姓法 、 洗牌作弊法 、 乐队花车法 。 二、名词解释 1.枪弹论 答: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是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2.两级传播论 答:两级传播论是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的,他们认为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后到达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两级传播是一种有限效果论。 3.舆论领袖 答:舆论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核心角色,他们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者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4.议程设置论 答:议程设置论是由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及议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 答:“沉默的螺旋”是德国学者诺·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对受众造成压力;同时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最终使他们放弃表达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态度,造成沉默的螺旋。 三、简答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答:(1)枪弹论 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2)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3)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3)强大效果论 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四、练习 结合近几年大众媒介关于重大事件的传播情况(如伊拉克战争、非典、奥运会、美国大选等),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谈谈认识。 答:例:1973年诺纽曼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支持也随之减弱,最终“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三者综合,对民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非典”初期,人们对于这场疾病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染病人数远远大于政府公布数字;有的人认为会持续很长时间,是一场世界末日般的瘟疫,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于是开始闭门不出,抢购生活用品等等;也有的人认为这就是流行性感冒一样的小病,其死亡率比感冒还要低,根本无须恐慌;有的人认为我国经济会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有的人开始求神拜佛;对于防治的各种手段也流言纷起,仅仅口罩有没有用就有很多说法。各种流言通过网络、短信、口头等人际传播渠道,引起很多人的无所适从。 我国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在政府的统一控制下,及时宣传有关非典的真实疫情、科学防治办法,提醒社会公众非典不可轻视,但也并非不治之症,广大医护人员正在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应当为抗击非典贡献力量。非典虽然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影响,但总体发展趋势仍然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只会稍有降低,而没有致命影响。 社会公众开始接受大众媒介的主流观点,于是人际传播中的流言减少了。而流言的人际支持减弱进一步使人们倾向于接受主流意见。最终我们看到,目前关于非典,我国的整体舆论倾向是统一而理性的。这里面就显示了沉默的螺旋的舆论引导过程,验证了这个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