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 话题

西财金融专硕考研资料与心得~
查看(1418) 回复(0)
易水竹
  • 积分:5405
  • 注册于:2014-05-30
发表于 2014-07-05 18:41
楼主
这篇心得分为两大部分,主要是介绍备考前所需要做的准备以及备考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备考前要想好:

1 为什么考研?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出重大抉择之前无论怎么考虑再三都是应该的,所以当自己拿不准的时候,一边要不断地与自己内心对话,一边也要不断地征求外界的建议,只有当内心与外部发生共振时才能说自己找到了答案。有的大学很多人选择考研,有的大学选择考研的人却很少,原因可能是方方面面,所以自己就不能根据周围环境考研人数来决定自己考不考研,而是要问清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去考研,是自己喜欢自己的专业、打算去继续深造?还是对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如意想圆自己的名校梦?又或是对某个城市有好感想到那去进行发展?如果是为了逃避社会去考研(除非自己确实是想走学术路线)那我劝你还是另辟蹊径。当然这三个问题可能短时间内自己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随着时间不断推进、对自己的了解不断加深,答案会发生几次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事,就拿自己来说吧,当时考金融一是受经管院里几位优秀老师的影响,二是纯粹是为了多学点知识、多长点见识,毕竟了解金融对自己未来创业、家庭理财都非常有帮助,三是可以通过学习金融专业又可以多一种学科的思维方式,对自己智力成长、思维锻炼上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选地区和选学校是要综合考虑的,好的地区、好的学校资源丰富、综合能力强劲,这是人人向往的,但门槛也高,如果没有很大的决心和过硬的实力,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炮灰的一干二净。毕竟考研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机会的成本还是很大的,所以针对自己情况选一个自己跳起来够得着的地区和学校是很重要的。当时自己第一个想到的地区就是上海,一来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二来上海那边有从事金融行业的亲戚,三来自己觉得上海能够给自己带来更高、更大的平台去打拼。之后就是考虑选学校,当时先定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复旦、上交、同济什么的看了下官网的数据就没再考虑了(说实在的,自己就是再读个大学也考不到啊。。。)上财的分数比那几个学校的分数略低些,但也有380分左右,当时也不知道380是个什么概念,看着招生人数还不算少就想着自己先选个好些的学校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把态度先端正了,之后哪怕是换学校也更有把握。等自己把考研的教科书买过来的时候,就感觉“鸭梨山大”,有几门没学过的,而且上财也比较注重金融的时事内容,心想自己底子本来就薄还得抽时间关心时事,心里立即就没底了。之后那一个月又无尽遨游在对华东师范大学的憧憬中,选华师一是看中它是985院校,在上海口碑还不错,二是前几年华师的金融明显被人们低估了,分数线设的较低,招生人数较多。然而不幸的是,当我再次把报考院校的教材买回来时,那时13年考研的各个院校的分数线也出来了,发现华师的金融已经没有低估的趋势了,专硕学硕都是380起步,心里也顿时安然神伤。很多人看到这可能都认为我是畏惧那个分数,其实也谈不上畏惧,只是自己的能力自己很清楚,数学里只有一门是自己专业学的,而且当时感觉蛮好的,其他两门都是蹭课自学的,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感觉相当一般。专业课只系统性的上过几门,课后除了对那几门专业课进行复习之外也没怎么对金融其他内容进行学习(后来才知道是自己对金融的兴趣真的不是很大)最后终于在5月份左右确定了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并坚持到底。地区从上海跨到成都,也是走“曲线救国”的策略,而且对成都的印象比上海要好很多。


2 需要哪些帮助?

    备考前第二手准备就是寻求自己考研所需要的帮助,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事情是只要一个人就能干的成的。在这里还是要再次强调自身的独立自主性,每个人都是需要帮助的,但自己不去主动寻找等着别人来帮你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你不去争取,到时机会错过、资源占尽只有回去面壁思过的份了,很多人由于先天性格或后天习惯等原因不愿主动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我可以理解但不支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要互帮互助才能对自己、对他人产生可持续的发展,所以不妨让自己先尝试着一边学会帮助他人、一边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不是向你帮助过的对象进行索取)毕竟你帮他人不是图他什么,同样的他人愿意帮助你也不是图你什么(如果他想图你什么那么你可以远离他了)当然自己向他人求助的方式和技巧也要下些功夫,比如与老师交流时怎么去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困惑,与学长学姐沟通时怎么去传达自己想要获取的有效信息等等。


2.1 线上途径篇:

    考研的时候能够获得帮助无非两条渠道:线上和线下。线上途径有论坛,QQ群,报考学校的官网,考研视频。


    论坛的作用想必大家都懂得啊,数位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各种考研视频的免费下载、一大堆考研战友的互粉加Q,考研论坛还是挺热闹的,是可以作为陪伴自己考研一路成长的一个心灵驿站。


    QQ的作用和意义真心感觉不大,自己以前犯浑,看到西财、金融的字样就狂加,总感觉油多不坏菜,多加些群可以多收集点有用信息,一共算下来有8、9个考研群,后来发生什么估计大家也能预料的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一登Q马上滴滴滴的响个不停,一开始里面气氛其实还是蛮不错的,在里面相互鼓励,也有一些“砖业人士”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跟大伙相互交流,看似其乐融融,只可惜好景不长,到了真正备考时,一些不安分的人已经初现倪端了,各种寻学姐安慰、求学长帮助、跟大伙发牢骚等负面信息将会接踵而至,逐渐的我加的那些交流群华丽的转身为弱者的呻吟群。最后一个月自己实在是受不了,果断的斩断了所有的孽缘。当然并不是说Q群就一定没有用,自己也尝试过把几道数学题用手机照下来发到群里让各位高数指点,虽说效率不高但确实也是感受到了热心研友们的温暖。所以建议Q群加个一两个就足够了,顺便在群里看看哪些人说的话比较有水平、蛮积极向上的那种,不要犹豫,就加他(她)一起聊聊吧。


    报考学校的官网主要是为了查看历年该专业录取人数、分数线的情况以及考哪些书本(专业招生目录里)等信息。


    考研视频的获取可以通过网上免费下载和淘宝购买两种方式,前者不花钱但耗时长,后者花点小钱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相关考研教学视频(暑期强化班视频含金量最高)。很多人会考虑报不报考研辅导班,我的观点很简单:如果没有辅导老师本人来学校上课,赶紧到淘宝花几十块买视频吧,省的花好几百甚至上千大洋把那些辅导机构给养肥了。网上买视频好处一是买的视频跟报班放的视频是一模一样的但少花钱,二是随时随地看,不像报辅导班,坐在教室里大伙各自傻乎乎的都盯着自己电脑连续看几个小时,看得你头昏脑涨、手脚酸痛,除了自己记的那些笔记,其他啥都没留下。买了视频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想在寝室看或是下到手机带到自习室看都可以,累了就暂停下,没看懂回过头再看,学的相对自由些才有更高的效率啊。另外针对考研视频内容自己的体会就是:选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机构和任课老师,机构其实都差不多,但老师的口碑却是一波波学生们走后留下来的,好的老师确实很重要,自己当时接了一个二手的导航辅导班(政治还可以,其他都是那个啥的)数学被那个老师带的一塌糊涂,本来数学就不太行,又是需要花最多时间精力的,一下给他偏了好远,花了好多时间还没弄懂,后来一对比一些老教师的讲课,简直差距太大了,肠子都悔青了。考研机构的老师们讲课风格各异,在这我想提醒大伙:虽然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吹下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越是喜欢吹的老师越是不咋的,真正牛B的老师更是没半句废话。但有些同学喜欢老师上课吹下可以活跃下气氛,放松下神经,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千万不要把这个当做娱乐,更不要去太迷恋这个而把正事给耽误了,所以还是要多看些不同老师对同一科目的教学,再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2.2 线下途径篇:

    线下途径大致分为自己学校专业相关的老师,学长学姐,研友和同学。我接触过的同学、朋友里少有跟自己老师打交道的,原因多半是不敢、不稀罕、不愿意、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接触,但自己却一向乐衷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好老师去交流,我向来觉得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比较容易形成的,首先老师无论男女都是喜欢好问的学生,只要学生表现出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那么老师也更愿意去辅导你,不过提问之前最好是有自己对于该问题的一些观点,确保大部分情况下你只是去确认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是为了得个答案,再说了如果提的问题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一是怕如果提的问题说平太低,二是怕老师说的那些内容自己都不熟悉,那么逐渐的双方都不愿意或很难再进行之后深入的交流。其次沟通方式也需要值得注意:沟通前对老师最基本的礼貌有没有,态度够不够真诚,保证自己没有带功利色彩去交流等。当你扑哧扑哧眨着自己水灵灵的大眼睛诚恳地目视对方时,又会有哪个老师会忍心拒你于千里之外呢?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老师也是人,探讨完学术问题后可以适当地与老师聊聊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问问老师对自己教学的情况,聊聊老师的兴趣爱好,谈谈自己当下的困惑等等,沟通次数多了,老师话匣子一打开,交流就不再是个问题。如果自己愿意,完全就可以当做好朋友似的长辈去接触,说不定哪个老师就会成为你生命当中某个阶段的贵人。


    如果说还有愿意去接触的长辈,相比于年长的亲人和老师,学长学姐应该是大多数人的不二人选,学长学姐可分为两类:自己学校的和报考学校的。自己学校的学长学姐平时可以接触的到,他们的一些经验之谈都是结合他们在校时的情况,因为都是在一个学校里,所以对你很多情况的判断和解决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具体性。比如拜托学长学姐留个考研的座位,请学长学姐出来吃顿饭聊聊他们对考研的观点和看法等。而报考学校的学长学姐(最好是在那个学校读研)最主要的是能给予专业课上的帮助,比如所谓的学校内部资料,老师出题风格、专业未来发展等。在这里真的特别感谢西财的那位学姐,不光是寄给自己许多专业课资料不说,还通过电话方式给予自己鼓励和关心,在很多关键时刻都是给自己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不过学长学姐在读研时也是比较忙的,所以自己也是需要主动的找一个对方有空的时间去交流。


    找不找研友关键得看自己是怎么想的,每个人学习风格都不一样。自己在考研之前的学习都是一个人学,考研期间有过找研友的尝试,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最后还是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了。不过自己还是建议能找就尽量找个,女生我不太清楚,像我班上的女生有时两三个一起,有时成群结队早出晚归,可能女生相对不太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男生的话有一两个伙伴足够了,毕竟太多男生聚一起不太像是去学习的,倒像是拉帮结派去干架的。至于找异性研友我觉得最好不要去尝试(道理大家都懂得),除非你有其他想法。。。研友的作用无非是压力大、神经紧张时能相互聊聊天缓解下,沮丧失落时相互鼓励打气、一些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分享,这么一说研友是不是显得还蛮重要的?有个伴一起学习不会显得太孤单以至于有些落寞甚至是感到寂寞。当然不是说研友就必须是那种形影不离的、要一块出寝回寝、吃饭、学习,我当时更倾向于平时一个人安心下来学,等到节假日休息的时候把研友叫上一块吃个饭喝个茶聊聊天,这样就不会给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选择研友时要谨慎!不是他考研我也考研,咱俩关系好就可以成为研友的,先不说他实力如何,最主要的是看研友的综合素质,如果那个人平时都是那种不太上进,消极被动,很容易抱怨,对考研又没多大决心的,这个时候就不是说做朋友可以相互包容了,你可以继续和他做朋友,但千万不要去做研友,搞不好你就要被那个人拉下水,到时你反而去怨他,何必呢?考研期间你要考虑的是选择战友,扰乱军心的士兵还能留在身边打仗么?


    同学的话,大学同学和高中同学对自己帮助比较多(主要是这么多同学中的好朋友)由于自己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考研当中,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书本,并且又是住在学校外面,对于学校尤其是班级信息的了解都是非常滞后,我用的手机卡又是联通的,很多班委发来的班级飞信我根本收不到,绝大多数都是靠我班上的几个兄弟去传达音讯,所以拜托几个信得过的同学及时告知自己班上信息是很有必要的,以免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高中同学当中有几个哥们也是一块考研,当时每个礼拜抽些时间打一两个电话过去问候下,相互交流下心得,加加油,现在想想那段时间也是蛮欣慰的。


②备考时需注意:

    说完了备考前的准备,现在谈谈备考时需要主要的四个关键点:心态,效率,方法和管理。

1 心态:

    经历过考研的人应该都会有“考研就是考心态”的感受,准备研究生考试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考验着你有没有研究生所应该有的素质,这些素质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你的心态。心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态度决定的,所以备考时务必要做到态度端正。检查心态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你愿不愿意坚持下来,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但心态总是可以调整的,当自己心态不好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不是很好,这个时候最好是能够停下手头上的事情,因为心态不好得时候可能越做越烦,其次要想想当中的原因,是因为某些事?还是因为某些人?最后要想办法去解决,如果一时半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留到某个时点去解决,在此期间尽可能的不去想那些糟糕的事情。如果是原则性的事物观念发生偏离导致自己心态不好,就要留出一段时间去与外界交流、与内心对话。自己在13年4月到5月的时候经常感到自己力不从心,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对金融不感冒,不是学金融的料,好几次想到考别的专业,甚至不考了,几经周折5月份的时候还是回了趟家说是搞淘宝,其实也就是调了点货运回学校卖了,不过也正因为有了这次经历,才明白业不好创,钱不好挣,现在急不得,还是要把自己多加武装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所以之后便决定了不管考没考上,即使以后不干金融,这次考研也一定要坚持下去,就当做是个军令,用使命感去完成它,我只想着怎么去拿更多的分就行了,后面的事情我管不着。


2 效率:

    只学会怎么去调整良好心态当然不够,还得去行动,在执行环节中要注重三个点:效率,方法和管理。高效率依赖好的方法,好的方法源于优秀的管理。很多时候我们坐在自习室,面对着书本,心思却不知道到哪去了,几个小时不留神的话总是一晃就过,效率极其低下,久而久之,给自己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学习进度也非常缓慢,能力也逐渐的在下降。所以学会提高效率是每个工作学习者都应该时刻记在心中的。不过我在备考时也算是个效率的侏儒,所以只是很谨慎的与大家交流一些想法:效率的提高要依赖自己的两种“力”,即专注力和意志力。关于专注力的视频和书籍自己也看过一些,看到最后就发觉原来最好的专注力良药就是你手头上的事物是你感兴趣的,不过人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是本能,做好不喜欢的事才是本事。关键是怎么去提高自己现在不是很感兴趣、又枯燥的事情上的专注力呢?那就是依靠后天所磨练形成的意志力。意志力属于非智力因素,尤其对于男性来说是需要非常注重的一种素质,拥有强大意志力和弱小意志力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有着天壤之别,其做成事的概率也相差甚远,对于意志力的培养自己也是经常有意而为之,因为人的磨练是要不断通过完成事情来堆积的,虽然长时间的看书思考也是对于自己的意志力的锻炼,不过方式太单一的话,就不能做到良性循环,所以要自己结合自己情况来量体裁衣。有些人考研坚持不住是由于身体吃不消的生理因素,一天到晚坐那不怎么活动,学校食堂也没啥营养给你加强体能,我很清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当时想的是通过运动,既简单又实用,每天出门回家、去食堂吃饭时骑自行车,早中晚要做规定数量的俯卧撑,晚上10点自习完过后到操场跑个几圈再回去,几个月坚持下来,明显感到自己体质和意志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所以考完研之后自己没有消瘦多少,反而比以前更壮实些了。


3 方法:

    刚提到高效率依赖好的方法,其实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但好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自己对于学习方法的概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自主开放。不论外界条件多么有利成熟,只有自己能够主动去学才是备考复习时一切的根本。很多时候只有自己去想办法才会让自己得到真正地提高,能够一辈子帮助自己成长的也只有自己。开放式学习个人认为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学渣级人士中更为管用,即不排除少数学霸和学神级人物自个闭门造车照样能金榜题名。现在是信息时代,很多时候不仅是比拼自己的才能,还得比拼自己的信息化程度有多少,想想自己如果不经常到考研论坛去注注水、打打鸡血,很多重要信息和意外惊喜也就与自己无关。不光是网上信息要及时关注,在平时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智力或非智力性的问题,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自然要想到请教他人,可以看得出来我在整篇文章当中一直在强调要与外界多沟通,真心不要把自己学闭塞了。


4 管理:

4.1 课程管理篇:

    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学习时张弛有度、应付从容,当然如果再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将会使自己综合素质更上一层楼,对于备考而言的管理主要分为课程管理、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课程管理首先要明白自己备考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上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有英语、数学和政治,基础课(除了政治)是要贯串备考全过程的,也就是说当你为考研准备的第一天到上考场前你每天都得看基础课的内容,下面分情况来讨论:


    考研英语想必是令很多考研人很头痛的科目,词汇量大、语法结构复杂、选项设置陷阱多等特点使得许多人对考研英语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的,有些人说英语四级没过的也能在考研英语中拿个60多,虽不说是真是假,我只说自己的感受,自己虽说过了六级,英语学习也未曾中断过,不过做英语一的试卷确实是怎一个“蛋疼”了得,阅读文章读不懂、题目做错一半是常有的事,自己考研英语确实没怎么花时间,单词没怎么扩展过,就是把阅读不认识的单词背一遍而已,练了十几篇阅读之后感觉没什么效果就开始做真题了,由于自己是考英语二,所以比较早的把英语一的真题给做了一遍,做完了英语一就做英语二的真题,一礼拜一套,正好考前全部做完了,仅仅一遍啊。。。考研经验贴很多达人都提到真题要反复做,单词要反复记,甚至有背诵阅读、作文范文的,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对考研英语确实没怎么花时间额。。。我在这点上是个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学我。因为英语的学习方法真的是千差万别,有的更适合狂记单词,有的就更适合狂做题,有的就适合狂背诵文章,我的建议是这些方法都可以试试,可以一个个的试,也可以一起试,这样做的话前期虽然有些累,但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后面只需要坚持的部分相对会更轻松和高效些。


    如果说考研英语是决定自己过不过线,那么要考数学的同志就得注意了,考研数学就是决定自己能不能考上的决定性科目了,因为剩下的专业课150分,除非有绝世高手,否则的话大家相差并不会太大,而考研数学的150分能拉开的差距就不是十几分了,考的好的能考130到150,考的差的不及格,自己在考研数学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最多的,在11月份突击政治之前几乎每天看数学都要在6、7个小时左右,早期可以说几乎整天都在看数学。自己底子薄,一开始也没找到好的学数学的方法,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才算是慢慢摸索出一条比较合适自己的道路,只可惜时间已过去了大半。考研数学前期肯定是要把那三门科目的教科书看一遍的,有的是一口气把三门科目的教科书都看完再去做《复习全书》或《复习指南》,有的是一本本的看,我的建议是基础好的可以采取第一种方法,基础较弱的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先把教材过一遍,看教材的时候只需要在书上做些笔记,例题要全部做一遍,千万不要单独拿个本子在那傻记定理公式,相当于抄一遍,时间花了,一点意义都没有(定理公式书上都有的啊)。随后拿着复习全书一章一章的过,里面也有知识点,有些是扩充的,要尝试性的去记,因为没做过真题的你分不清哪些常考哪些不常考,而且知识点常记常忘是常有的事,不要灰心,反复的用心去记就一定会在某个时点把它烂熟于胸。全书上的题目要认认真真全部做掉,一开始做全书肯定会觉得想死的心都有了,其实很正常,全书有些题相对于真题来说是比较难、偏、怪的,但也只是有些题,因为前期你看不出来哪些知识点常考、哪些不常考,所以没办法,只有一个个的做完,这样一来乍看会花费不少时间,其实当你在钻研那些难偏怪的题时也是对其进行逻辑思考了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肯定是会有的,但凡大脑思考过的事物肯定会在大脑留下印记,只是深浅不一罢了。当然难偏怪的题只要做一遍就好了,大部分题涉及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全面到位,哪怕是做不来,对于巩固知识点还是很有用的。


    做题时我有个小技巧想和大家分享下,就是做记号,做什么记号呢?比如说我做了这个题时没有任何思路就在题号前做个记号M(没);那个题我是粗心算错了我也做个记号C(粗);题目设置很灵活,涉及知识点蛮多也就是这题还蛮不错的就记为H(活);题目是偏难怪的就记为N(难)。。。做记号的好处就是方便后面自己做第n遍题时可以选择性的去做从而提高做题效率,因为再做一遍时是没有必要照第一遍那样把每个题都做了,当看到有记号提醒时自己就会特别留意,比如第二遍做这个题之前看到记号C心里就会嘱咐自己这次千万别又粗心算错了,看到记号N就可以稍微看下答案或直接跳过了。


    数学题目是做不完的,只有掌握知识点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自己画每一章的知识框架图来辅助记忆,就是复习全书上那种的,一开始肯定是会比较辛苦,因为记不全,没关系,在每次做题时把本章涉及到的知识点先写下来,简要些就行,不需要把完整的定理公式都写上去,等到了后期熟练了就可以在脑子里进行全程回忆,但前期一定要勤动手,其实做过真题之后就会发现每一章考察的知识点也就那么些,不会全部考察的,要学会抓重点,当然这是后期的方法,前面打基础还是要全面些。


    考研数学看视频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己水平再怎么去捣腾也很难提高,有的时候经过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点拨其实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看视频可别只看不动手,要跟老师一起动笔、动脑,必要的时候暂停一下视频,自己先把题目做一遍,再看看老师怎么答的,多对比思考下进步才会更明显。高数推荐汤家凤、线代推荐李永乐、概率推荐曹显兵,每个老师各有特色,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也可以。

    考研政治恐怕是最遭人吐槽的一门考研科目,跟难度无关,跟性质有关,既然是政治考试,很显然就是“为党服务”了。考研政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属于同一起跑线,文理科有些区别,学文科的之前有接触,可能会更快适应里面的内容,政治考试中马哲最讲究理解,近代史跨章节、跨时段考察明显,毛概则是对各种制度的纯记忆,思修不怎么学也知道怎么写,当代世经政考察中国在世界中的影响较多。政治考试复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抓大放小”,毕竟一本《政治考试大纲解析》几十万字,就算背暑期强化班那些老师给你划的重点也算是够呛的。考研政治是最需要看视频的,看看暑期强化班的视频就差不多了,基础班的根本就是听老师怎么吹,冲刺班就是来个“浓缩型的强化班”,点题啥的都是浮云,最好的押题个人认为就是自己去预测,反正都是瞎猜,自己猜对了是实力,自己猜错了也不怨别人。


    一般而言备考政治就是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练习选择题,二是练习材料分析题。在暑期看完强化班的视频之后就可以开始练选择题了,我买过好几本题集,总觉得某本书的有些题太蹉了,挑来挑去做下来其实都差不多,只要解析够用就好,但不是解析字数越多越好,印象最深的是肖秀荣的真题集,好家伙,一个题答案好几百字啊,貌似看上去水平很高,不过大多都是在扯废话(搞学术的通病啊),至于有些拓展内容,考试也不会考。做选择题要配合自己的讲义一章章的过,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题,然后订正,每个人速度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定时间,然后大概算下几十章下来会花多长时间,建议最起码做2本题集(不包括真题),练了4000题左右之后,你的选择题就会练出比较好的手感。材料分析题确实没啥好练的,而且练起来也相当的花时间,当然能练下自然是更好。一般都是12月份的时候背背大题,我当时选的是《肖秀荣最后4套卷》和《启航20天20题》,其实也就是所谓大家公认的那几本,也确实压中了两三个题。再就是注意答大题的一些套路流程,我当时看了下文都任高翔老师的视频,那里面不是教你在考场上怎么瞎扯,而是教你最好不要瞎扯。


4.2 时间管理篇:

    以上就是关于课程管理的内容,接下来说下时间管理,这一块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是占据着核心位置,就算是抛开书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时间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备考时一般分为看书时和不看书时的时间管理,在看书复习之前要算下一个礼拜中有哪几天是没课的,哪几天又是有哪些课的,看准课程排好时间,如果上的课与自己考研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建议最好与老师沟通下,看能不能平时不怎么去、最后期末考好点让你过之类的,这个事得看运气,一是看学校大制度抓的紧不紧,二是看老师个人好不好说话,我大四上学期的时候遇到了不肯轻松答应的老师,其实谁都有难言之隐,我的做法就是偶尔去一次露个脸,最后再多跟老师交流几次希望他能够理解。


    如果那一天都没有课,那就要好好安排下,有的人喜欢按课程来看书,有的人喜欢按时间段来看书。以备考的中后期为例,前者打个比方就是早上先看政治,状态好时看一上午,状态不好时看一会儿,再接着看英语,再看数学,再看专业课这样。后者打个比方就是上午8点到10点看政治,10点到12点看英语(到了点一定换科目,不管状态好坏)等等这样的。本人是后者类型,规定好时间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倒计时的方式督促自己要加强注意力,能更好的绷紧那根弦,再就是每天都能适量的复习每一科目,不会出现第一种情况有的科目看得多,有的科目看得少甚至来不及看的情况。当然一般情形下是这样的,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可以适时调整,比如这段时间确实感觉数学不太好,就把原来学数学的时间段适当加长,而其他科目的时间段自然要做些牺牲;又比如今天看不了一会儿的政治确实想吐了,那就和其他科目“换个位”,把本来上午看政治的时间用来看英语,再把本来下午看英语的时间用来看政治(各个科目拥有的时间段长度仍不变)。


    每个人在刚开始或是中后期的时候都会去摸索自己看书的顺序习惯,比如什么时候看政治比较记得住,什么时候做数学题脑子更清醒之类的,大家都是在不断的调整,所以当一个看书安排表自己做好之后最起码要尝试一个星期再去决定是该继续坚持还是要有所调整。千万不要做的就是随心所欲,有的人说我想什么时候看什么科目就怎么看,其实你想想人的大脑要专注起来并高效运转时是要花时间和机能的,如果你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一天当中变换科目次数太多,大脑负荷会很大,且不能专注,最后会感觉看了很多但什么都没记住。


    有个安排表,也是为了让大脑在某个时间段内熟悉这种科目的思维方式,比如有的人早上精神最好,前期复习选择那时做数学,几个月都是这样坚持,那么在你早晨看数学时大脑就会感到很熟悉,能够很快的进入状态,逐渐的就可以形成“考研生物钟”。

    会休息(不是爱休息)的人才能学的好,不看书的时候也就是休息的时候也是需要自己来把握时间,当自己看书累了的时候就要适当放松,不建议玩手机刷微博空间,一方面是自己不太容易控制时间,另一方面总对着手机,大脑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休息,有些休息方式比如上个洗手间,看个闲书,听个音乐,看段小视频,甚至直接趴桌上闭目养神等都是挺不错的选择。还有就是一定要控制时间,休息时长最多不超过20分钟。一天休息的次数也不要太频繁了,这个自己可以感受得到,老是中断学习,效率肯定不高。尤其是到了最后冲刺时期,该拼的时候还是要咬着牙拼下,实在扛不住才休息下(这也能锻炼自己意志力啊)。


    考研复习是很劳体累心的活,所以一个礼拜中少则抽一个晚上,最多抽一天就不看书了、根据自己喜好来给自己调剂一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前期复习我仍然坚持周末跟朋友吃顿晚饭的“优良传统”或是偶尔到市里找老乡聚聚,后期复习没什么时间就打几个电话和老朋友聊聊天,要不就上网看个小电影啥的。所以大伙就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制定业余活动就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在考研期间也是在校园里,考研也就属于校园生活的范畴,所以对琐碎时间的管理也要留心,比如要去开班会啊,去领个包裹啊,有电话打过来之类的。总之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让一些杂事琐事打乱甚至是打破自己学习的状态。


4.3 情绪管理篇:

    最后就是情绪管理,智商变高、情商变低、情绪不定是备考时正常的表现,那么长的复习时间都是在重复单调的看书,情绪自然会忽高忽低,在一个人未完全成熟之前情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决定自己当时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情绪的奴隶,那如果想当梦想的主人就要对情绪加以控制,一般而言,对于考研人来说情绪大多数情况下是厌烦、失落、高涨这么几种。


    厌烦情绪是备考时最经常遇到的,尤其是到中期的时候,很难熬,一方面自己感觉花了不少时间但复习进度没怎么往前走,另一方面又看到后面还有好几个月,自己看着看着就会浮躁,一躁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就会看哪门就头疼哪门,静不下心。这个时候最好就是转移注意力,先把书扔一边,不妨做点其他有趣的事来调节一下,或者出去走动走动。

    失落和高涨情绪它们差不多是交替性的出现,哪天精神出奇的好、做题手感来了情绪就会高涨;那天状态不好、脑子转不动情绪自然就会失落,这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失落时不必失望,高涨时不要高傲,很多时候都是顺其自然的,当然自己要有意识的让自己多想些积极向上的事物还是很有必要的,每天到了自习室在看书前先想着一定要考上、认认真真看书才对得起自己和父母,时间久了,潜意识便会帮助你维持更长久的良好情绪。


    另外在休息之余涉猎一些心理学、情绪管理方面的通俗读物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仅当下用得着,当中很多知识也是可以受益终生的。


③PS:

    最后给大家一个忠告就是书籍、教师什么的不要太迷信所谓的权威,不管怎么说,那些书籍也好、老师授课也罢,还有经验贴里的内容(包括现在你看的这篇文章)都是为你考研服务的,也就是说不要死搬套路,如果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尝试着去做,只有经过自己思考才能转识成智。


    考研没有绝对的失败与成功,只有收获不同,如果你真的是尽你所能,那么就算失败也是对事,绝对不是对人。


    考研路上要学会左手温暖右手,相信明天会更好,加油!!!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25+75等于多少?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半岛真人体育 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lantab.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半岛真人体育 -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