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
数学
|
专 业 名 称 |
应用数学
|
专 业 代 码 |
070104
|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生物数学 |
运用常微分方程理论、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工具建立和研究生命科学模型。
|
王稳地(博导) 张旭
|
2 |
应用动力系统 |
应用脉冲微分方程和泛函微分理论研究生物学和医学数学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和计算
|
刘贤宁(博导) 张国洪
|
3 |
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 |
运用数学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研究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压缩传感、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模仿设计求解问题的理论与算法。
|
王建军 |
4 |
偏微分方程 |
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离散化的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中产生的偏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用Sobolev空间理论和算子半群理论等现代分析工具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性态;
|
朱朝生 张双虎 周军 刘少伟 |
5 |
非线性泛函分析 |
用变分方法、拓扑方法等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非线性算子方程与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与迭代计算。
|
邓磊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掌握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较系统地学习本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研究,初步具备从事独立科研的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力。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32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8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70101011 |
现代分析
|
1 |
54 |
3 |
数统院 |
考试 |
|
11070101012 |
抽象代数
|
1 |
54 |
3 |
数统院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70104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54 |
2 |
导师 |
考查 |
|
11070104010 |
动力系统
|
1 |
54 |
3 |
王稳地 |
考试 |
方向1、2
|
11070104018 |
生物数学模型
|
2 |
54 |
3 |
张天然 |
考试 |
方向1、2
|
11070104031 |
智能计算
|
1 |
54 |
3 |
王建军 |
考试 |
方向3
|
11071400063 |
机器学习
|
2 |
54 |
3 |
王建军 |
考试 |
方向3
|
11070104006 |
偏微分方程
|
1 |
54 |
3 |
朱朝生 |
考试 |
方向4
|
11070104008 |
Sobolev空间理论
|
2 |
54 |
3 |
张双虎 |
考试 |
方向4
|
11070104023 |
变分不等式理论及应用
|
1 |
60 |
3 |
邓磊 |
考试 |
方向5
|
11070101026 |
非线性泛函分析
|
2
|
54
|
3 |
吴行平
|
考查
|
方向5
|
选 修 课 |
11070101097 |
专题讨论
|
3 |
54 |
2 |
导师 |
考查 |
|
11070104027 |
稳定性理论
|
2 |
54 |
2 |
刘贤宁 |
考查 |
方向1、2
|
11070104019 |
生物医学统计
|
2 |
54 |
2 |
张旭 |
考查 |
方向1、2
|
11070104011 |
对策论与种群动力学
|
3 |
54 |
2 |
刘贤宁 |
考查 |
方向1、2
|
11070104012 |
泛函微分方程
|
3 |
54 |
2 |
刘贤宁 |
考查 |
方向1、2
|
11070104022 |
随机微分方程
|
3 |
54 |
2 |
王稳地 |
考查 |
方向1、2
|
11070104029 |
应用非线性泛函分析
|
3 |
54 |
2 |
张国洪 |
考查 |
方向1、2
|
11070105015 |
神经网络
|
2 |
54 |
2 |
王建军 |
考查 |
方向3
|
11070105014 |
支持向量机
|
2 |
54 |
2 |
王建军 |
考查 |
方向3
|
11070105017 |
逼近论
|
1 |
54 |
2 |
王建军 |
考查 |
方向3
|
11070104024 |
统计学习理论
|
3 |
54 |
2 |
王建军 |
考查 |
方向3
|
11070104028 |
压缩传感
|
3 |
54 |
2 |
王建军 |
考查 |
方向3
|
11070104005 |
Navier-Stokes方程理论
|
2 |
54 |
2 |
朱朝生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15 |
计算流体力学
|
2 |
54 |
2 |
朱朝生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16 |
流体动力学理论
|
2 |
54 |
2 |
朱朝生 |
考试 |
方向4
|
11070104030 |
有限体积法基础
|
3 |
54 |
2 |
朱朝生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02 |
Fluent软件
|
3 |
54 |
2 |
朱朝生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17 |
气体动力学基础
|
3 |
54 |
2 |
朱朝生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21 |
算子半群理论及其应用
|
2 |
54 |
2 |
张双虎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2002 |
反应扩散方程
|
2 |
54 |
2 |
张双虎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03 |
Fourier分析及其应用
|
2 |
54 |
2 |
张双虎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07 |
Schrodinger方程理论
|
3 |
54 |
2 |
张双虎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20 |
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理论
|
3 |
54 |
2 |
张双虎 |
考查 |
方向4
|
11070104004 |
KKM理论及其应用
|
3 |
54
|
2 |
邓磊 |
考查 |
方向5
|
11070104014 |
集值分析
|
3 |
54
|
2 |
邓磊 |
考查 |
方向5
|
11070104026 |
凸分析
|
3 |
54
|
2 |
邓磊 |
考查 |
方向5
|
11070104025 |
Banach空间几何理论
|
3 |
54
|
2 |
邓磊 |
考查 |
方向5
|
11070101021 |
代数拓扑
|
2 |
54
|
2 |
欧增奇 |
考查 |
方向5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近世代数
|
|
|
不计学分
|
|
泛函分析
|
|
|
不计学分
|
|
实变函数
|
|
|
不计学分
|
|
常微分方程
|
|
|
不计学分
|
注:
1
.
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
.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
应在专业必修课
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导师与导师组在二年级上学期确定其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的大体内容及相关文献;二年级下学期每半月与学生交流,检查其论文的进展,并促使学生能投稿一篇;三年级上学期同样每半月与学生交流,完成论文的主要部分;三年级下学期开学的两个月内完成毕业论文。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地公开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参加8次学术报告会。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 对问题背景和选题来源阐述清楚,能反映作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有较清晰掌握; 2. 研究方法和所得结论正确,无科学性错误,在问题提出或研究方法或所得结论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3.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是一篇系统、完整、规范的学术论文; 4. 学术规范,无抄袭、剽窃等现象。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table=467] [tr] [td=1,1,26]
序
号
[/td] [td=1,1,268]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td] [td=1,1,173]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td] [/tr] [tr] [td=1,1,26]
[/td] [td=1,1,268]
生物数学与应用动力系统方向
[/td] [td=1,1,173]
[/td] [/tr] [tr] [td=1,1,26]
1
[/td] [td=1,1,268]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d] [td=1,1,173]
Elsevier
[/td] [/tr] [tr] [td=1,1,26]
2
[/td] [td=1,1,268]
J. Mathematical Biology
[/td] [td=1,1,173]
Springer
[/td] [/tr] [tr] [td=1,1,26]
3
[/td] [td=1,1,268]
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td] [td=1,1,173]
Springer
[/td] [/tr] [tr] [td=1,1,26]
4
[/td] [td=1,1,268]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td] [td=1,1,173]
Elsevier
[/td] [/tr] [tr] [td=1,1,26]
5
[/td] [td=1,1,268]
J. Theoretical Biology
[/td] [td=1,1,173]
Elsevier
[/td] [/tr] [tr] [td=1,1,26]
6
[/td] [td=1,1,268]
SIAM J. Applied Mathematics
[/td] [td=1,1,173]
SIAM
[/td] [/tr] [tr] [td=1,1,26]
7
[/td] [td=1,1,268]
Mathematical Biology
[/td] [td=1,1,173]
J. D. Murray
[/td] [/tr] [tr] [td=1,1,26]
8
[/td] [td=1,1,268]
Differential Dynamical Systems
[/td] [td=1,1,173]
J. D. Meiss
[/td] [/tr] [tr] [td=1,1,26]
[/td] [td=1,1,268]
智能计算方向
[/td] [td=1,1,173]
[/td] [/tr] [tr] [td=1,1,26]
1
[/td] [td=1,1,268]
Neural networks design
神经网络设计(著作)
[/td] [td=1,1,173]
哈根等著,戴葵译
[/td] [/tr] [tr] [td=1,1,26]
2
[/td] [td=1,1,268]
Machine Learning
(著作)
[/td] [td=1,1,173]
Mitchell
,
T.M.
[/td] [/tr] [tr] [td=1,1,26]
3
[/td] [td=1,1,268]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期刊
)
[/td] [td=1,1,173]
EBSCOhost
[/td] [/tr] [tr] [td=1,1,26]
4
[/td] [td=1,1,268]
IEEE Trans. Information Yheory(
期刊
)
[/td] [td=1,1,173]
IEEE explore
[/td] [/tr] [tr] [td=1,1,26]
5
[/td] [td=1,1,268]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期刊
)
[/td] [td=1,1,173]
IEEE explore
[/td] [/tr] [tr] [td=1,1,26]
6
[/td] [td=1,1,268]
Neural Networks(
期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