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
物理学
|
专 业 名 称 |
凝聚态物理
|
专 业 代 码 |
070205
|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纳米材料、功能薄膜与器件
|
进行纳米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的设计与合成,探索制备的科学新原理和新方法,设计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新体系;纳米表面/界面工程,研究界面、表面的结构、热力学及纳米结构单元的物理、化学、微结构等对功能特性的影响,发展表面修饰改性技术,实现纳米结构单元表面性质的人工控制;纳米材料技术的实用化和应用领域的开拓。
|
李 建 教授、 邱晓燕副教授、 赵建伟副教授、 秦丽溶副教授
|
2 |
有机光电子学的器件物理
|
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物理和硅基光电子集成等;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磁效应和自旋效应、以及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与产业前期研发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新型光电子器件、磁电子器件将在显示、光互联、磁传感等方面产生潜在应用。
|
熊祖洪教授(博导)、 宋群梁教授(博导)、 张 勇副教授
|
3 |
纳米磁性与自旋电子学
|
进行隧穿磁阻(TMR)、巨磁阻(GMR)和庞磁阻(CMR)等的新型磁电子学物理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发表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Nature, PRL, APL等上。这些新型磁电子器件将在磁存储器、读写磁头以及磁传感器等方面有巨大应用价值。
|
陈 鹏教授、 李国庆教授
|
4 |
表面与界面物理
|
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外延生长与自组装单层结构的研究,以及可控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及其在生物医药检测中的应用。
|
王俊忠教授 张中月教授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具有光电子学、磁电子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和相关凝聚态理论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善于团结合作和献身科技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具备勤奋、求实、严谨和善于创新的学术风气;以及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学位获得者必须掌握凝聚态物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在本学科某一领域中掌握系统深入的基本知识和对相关的学科某些问题有专门的深入了解,并要掌握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具有初步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高科技开发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26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2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70205021 |
固体物理(二)
|
1 |
54 |
3 |
李国庆等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70205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查 |
|
11070205023 |
纳米科技
|
2 |
54 |
3 |
李 建等
|
考试
|
|
11070205054 |
磁学与磁电子学
|
2 |
54 |
3 |
陈 鹏等
|
考试
|
|
11070205024 |
半导体物理
|
3 |
54 |
3 |
秦丽蓉等
|
考试
|
|
选 修 课 |
11070201011 |
高等量子力学
|
1 |
54 |
3 |
余先桥
|
考查
|
|
11070201012 |
物理学中的群论
|
1 |
54 |
3 |
陈 洪
|
考查
|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注:1
.
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
.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
应在专业必修课
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 能够阅读、分析、归纳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中、英文文献,写出某一具体研究方向的综述性报告,并提出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研究问题。 2、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途径和新结果,能够比较充分地论证新思想的正确性,或新途径的可行性,或新结果的可靠性。 3、 能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工作的科学价值,得出恰当的科学结论。 4、 开题报告要反映前人已有的工作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位论文至少要有新结果,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所参考。 5、 公开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拚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
|
田强、涂清云著 科学出版社,2005年
|
2
|
金属物理学 第四卷 超导电性和磁性
|
冯端 等著 科学出版社2000年
|
3
|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
|
郑伟涛 等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
4
|
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第二版)
|
沈学础著 科学出版社2001年
|
5
|
光电子学(第二版)
|
马养武 等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
6
|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
张立德 牟季美 著 科学出版社2002年
|
7
|
磁性液体?基础与应用
|
李建 等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8
|
The physics of Low-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
|
John H. Davis,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8
|
9
|
Spin Electronics
|
Michael Ziese, Springer Press, 2001
|
10
|
The Physics Princible of Magnetism
|
Allan H. Morrish, John Wiley&Sons, Inc., 1965
|
11
|
Ferrohydrodynamics
|
R.E.Rosenswei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
12
|
Magnetics Fluid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
B.M.Berkorsky et al., Oxy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13
|
Optical process in Microcavities
|
Richard Chang, World Scientific, 1996
|
14
|
Phys. Rev. Lett., 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 J. App Phys., Phys. Rev. E,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J. Phys. D, Thin Solid films, J. Lumin., Semi. Sci. Technol., J.M.M.M
|
|
15
|
中国科学、中国物理快报、物理学报、半导体学报、发光学报
|
|
|